教育是一首诗—我爱我校主题图片一览

景聚群英

<h3>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br>  我爱我校。因为她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叫景贤学校。这名字得益于广德古城历史称谓的启迪。1938年,民间有识之士希望饱受战火肆虐的古城有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太平之景,就将古城更名为景贤。而我校借古城历史之名称景贤,即是对广德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寄托了“创宜人之景,育感恩之贤”的办学理念,直至达到“一草一木皆为景,一言一行堪称贤”的育人境界。</h3> <h3>  我爱我校,因为以石为景的“石文化”潜移默化地走进了童心的世界。“书香石”坐落在学校北门楼的左边。这块石来自于广德新杭小镇,高1.8米,宽1米,厚0.3米。2021年8月矗立。石呈蜡黄色,上刻“书香景贤”红色字样,有似墨痕纹路藏匿其中,形成墨韵飞扬之动感,恰好映衬了“书香景贤”几个大字,增添了书香校园的意境</h3> <h3>  “滴水石”是一块墨绿色的“太湖石,大小如家用小圆台,镶嵌在“书香石”底座。其上有孔,孔璧光滑,系山谷幽洞之泉水千万年滴落而成。该石正处在门楼屋檐之下,每逢雨天,数千雨点汇成积水顺着屋檐瓦沟正好滴落在“滴水石”的孔隙里,形成滴水穿石的景点。<br>  平时,“滴水石”静躺在门楼下,让每个好奇的同学尽情地欣赏或者联想。其实,滴水石每时每刻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求学之道,那就是持之以恒,贵在坚持。</h3> <h3>  “梦想石”静卧在桂花树下。这块石来自于广德黎山茅田村,系一位学生家长所赠,于2006年8月安置在校园里。石上刻有“放飞梦想”四个大字。该石外形像一叶小舟。似乎在告诉我们:做人要有梦想,未来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h3> <h3>  “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一句刻在“书香石”背面的温馨提示语。晨跑的孩子每天迎面看到闪着晨曦的提示语,想必内心都在暗示自己:今天一定要遇见更好的自己。天天如此,最后,每个孩子长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h3> <h3>  “感恩石”来自于广德黎山茅田村,是一位学生家长赠送的,于2007年5月安置在教学楼东侧。该石的正面刻着“学会感恩”,背面刻着“懂得回报”。一届又一届学生临近毕业时,与“感恩石”合影留念,借以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时刻提醒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学会感恩,懂得回报”的人。</h3> <h3>  “麒麟拜师”是一组灵璧石,于2013年12月请进校园,安放在操场的北端。该石一尊像麒麟,一尊像富有学识的师者。两尊石面向而立,仿佛相互道好,故称谓“麒麟拜师”。麒麟,古时喻指才华横溢之士。“麒麟拜师”寓意为才俊之士更应成为尊敬师长的楷模。</h3> <h3>  “萤窗书屋”是同学们课间看书阅读的处所,也是一个藏有典故和诗情画意的童心世界。走进书屋的同学,如同攀书山遨学海,个个兴致勃勃。有了书屋,同学们知道有一种离别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一种乡愁是由邮票变成了船票变成了一湾浅浅的海峡,有一种爱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有了书屋,同学们就可以用阅读丈量世界,在他们幼稚的心灵里已经感知:世界再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没有阅读。</h3> <h3>  这是“萤窗书屋”进门所见,以蓝色为主题的氛围,格外宁静。宁静致远,相信每个静心阅读的同学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h3> <h3>  “石板小路”是师生们晚间散步的首选处所,也是赏心悦目的小路。当五月的空中弥漫着金银花的清香,走在石板小路上,在夕阳下拖着长长身影,捧着《丑小鸭》随意浏览,感受绿意在心地里流淌,聆听鸟儿归林的呢喃,此情此景或许称得上是大自然恩赐的最奢侈的心灵体验。</h3> <h3>  “梅花池”,一个雅意的名字,其实是一方石头雕凿而出数枝寒梅的自来水池。该石来自于河北邯郸,于2022年8月安放在“萤窗书屋”门前。自来水池,如此“格物”般地设置,为的是不仅能洗手,而且让洗手的人能有一种完美的心情,能让往来的家长感到每个孩子有被当作小主人的尊重。<br>  一方石头在古老的燕赵大地沉睡数万年,竟然挖掘而出成为洗手池并且辗转数千公里,来到南方皖南之地的景贤学校,让天真的孩童随意地触摸,谁何曾想到呢?真是与石有缘天注定。</h3> <h3>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教育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这十二个大字镶嵌在教学楼的墙上,彰显新教育的时代性和人文性及鲜明的个性特征,时刻启迪为师者要铭记: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场温柔的坚持,是一路温暖修行。正因如此,我们学校《丑小鸭》振翅欲飞,《晨曦报》晨光熹微,成了新教育园地的亮景。课本剧《梅花魂》,冯仁妤同学讲故事均获全市一等奖第一名,《在农历的天空下》获得国家层面新教育优秀课题奖。<br>  其实,成绩哪怕是硕果累累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教育是一首诗,诗意和梦想在远方……<br>  <br>  </h3> <h3>  这是一座高5米,宽6米的门楼,坐落在小学部的北端。风格为徽派皖韵。始建于2016年8月。门楼上有一副对联:立德树人泽天下,崇文尚学聚群英。<br><br>  景贤,未来的景贤,惟吾德馨,贤才辈出。</h3> <h3>  “雨润亭”坐落在教学楼北侧的草坪上,四周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石材为大理石中的“晚霞红”,来自于江苏省宜兴市的曹桥镇,建于2010年5月。亭上有一楹联:冬雪映梅香有色,春雨润物细无声。有了雨润亭,无论亭中赏月赏梅听风听雨或者晨读晚诵,都成了风景中的风景,增添了校园人文的气息。</h3> <h3>  “洗砚池”是校园里的一座假山池。名称来自于“我家洗砚池边树”中的洗砚池,目的是为衬托书香校园的氛围。池中的石头来自于宜兴泰华,系太湖石。此池建于2010年5月。池中植睡莲,偶有小鱼静游水中,遇人惊慌躲闪。石缝杂生不知名灌木及野草。静寂时,有斑鸠立于石顶,自由自在地听风赏景。</h3> <h3>  “转角水池”是一个大理石雕凿而成的自来水池,安放在长廊转角处,方便行人洗手。该水池设计富有智慧,创意新颖,将农家生活与德育教育巧妙结合。水池大理石上刻有“滴水之恩”几个字,其用意不仅要节约用水,更重要的是做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br><br>  </h3> <h3>  “映雪小院”是一处闲心阅读富有画面感的小院。该名称来源于“萤囊映雪”之典故,与萤窗书屋相呼应。其用意就是让同学们在求学之路上以古人好学为楷模,从而实现人生的梦想。</h3> <h3>  这是“映雪小院”的一角。院门、花窗、盆景、莲华地砖,显得幽静而生机盎然。每个路过的家长,都禁不住回头欣赏,内心充满欣慰。因为爱无处不在。</h3> <h3> “白鹿踏青”是别具一格的景点。该石鹿来自于江苏宜兴,于2010年安放于校园。看:两只石鹿正在雨润亭处的草坪上,一只悠闲抬头静立,好像回味着与同学们相处的无限乐趣。另一只昂首奋蹄,似乎迎接在新教育活动中载誉归来的景贤小伙伴。<br><br>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是李白的诗句,足见李白对鹿的钟爱之情。或许,这石鹿是李白笔下白鹿的化身,如此流连忘返景贤,想必是被《教育是一首诗》陶醉了……</h3> <h3>  校园里有很多树,樟树、红枫.、杜英、广玉兰等,其中樟树最多。樟树中最高大的要数教学楼前的一棵。此树植于2006年8月,至今整整16个春秋。树干底部需要两个七、八岁的孩童手牵手才能合围过来,可谓根深叶茂,四季如春。<br>  此树与师生们朝夕相处,共同成长,是每个人心中的“瑶琳玉树”。</h3> <h3>  “鹓鶵亭”是与“雨润亭”相呼应的一座亭。坐落在中学部的南侧。鹓鶵是凤凰之类的一种有梦想有高雅情怀的一种鸟。广德城古名为凤凰城,凤凰具有“非高岗不鸣,非晨露不欣,非梧桐不栖,非嫩笋不食”之特性。该亭名为鹓鶵,寓意每个景贤学子学有所成,像鹓鶵一样,成为景贤的骄傲,成为时代的骄傲。<br>  <br>  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h3>

景贤

书香

书屋

教育

同学

校园

我校

萤窗

每个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