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日记

火山

<p class="ql-block">旅行也是一种学习,学习文化最主要的是包容和欣赏,更重要的是虔诚和尊重,每一种文化和一段历史都有自己的兴衰,有高有低,也都喜欢把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我一个普通人,在这里我只是用一路上的碎片写下我难忘的日记,回味一切!</p><p class="ql-block">当一天突然发现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们都悄悄地离我们而去时,不免会觉得难过!</p><p class="ql-block">时间和体能真的消耗的很快,我们也没法将时间停住,往事不堪回首,好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善良和本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尽量让自己的生活在简单中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只为途中与你相遇(日记)</p><p class="ql-block">原本去湖南和广西拍照计划因临走时突然腰伤的原因取消了,觉得是天意,先养伤再随缘。</p><p class="ql-block">3月19号是锡马的赛事日,龙兄来跑马,故约了几个跑步的兄弟们一起聚聚,闲聊中,聊起以前转山的场景,聊起阿尼玛卿、聊起岗仁波齐,转山、转水、转佛塔,一路朝圣,一路忏悔,用一生的信仰去遇见真实的自己!在途中去洗尽我的余孽!</p><p class="ql-block">算了下日子,4月中旬在皖南有一场短程越野赛,回来后着手去西藏,故告诉雨滴,半小时雨滴把攻略转发给我,谢谢啦!而此时我手中拿着一串菩提子,这不就是一串天意菩提子吗?顺逐天意!</p><p class="ql-block">仔细看着菩提子上的配饰,这上面的贝壳是我15年去珠峰东坡徒步后返程时在羊湖边结缘的!不知说什么好了!</p> <p class="ql-block">到了拉萨后,脚步随心走向小昭寺,先进去绕转经筒走了一圈,出来后又环绕大昭寺走了一圈!</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从客栈一路走到色拉寺,又虔诚的绕色拉寺转经道转了一圈!</p><p class="ql-block">拉萨传统的转经路有三条,沿大昭寺大殿一圈为小转,沿八角街一圈为中转,沿林廓路一圈为大转(约十公里),此三条转经路,都以释迦牟尼像为中心。</p><p class="ql-block">在拉萨的这几天,都按顺时针去走了一圈!途中的一些景象确实让人觉得震撼!</p> <p class="ql-block">吉仓日追</p><p class="ql-block">沿着夺底乡后山一路盘山向上,山顶不到的寺庙就是吉仓日追,宗喀巴大师的修行洞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从山下到寺庙全程3.6公里,累计上升385米,我因喜欢到处转转故走出3.9公里,这里真的很棒,可以观看到整个拉萨城区,布达拉宫、拉鲁湿地、拉萨河、南山公园和山下的色拉寺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吉仓日追里面的僧人非常友善,宗喀巴大师修行洞里面还有六世达赖仓央嘉错的佛像,里面的壁画很精美,窗帘和窗花透着自然的光芒,非常美!</p><p class="ql-block">下山的时候选择栈道返回(修缮中),一路慢慢的下着步梯,走到一半时发现断层了,约有2米不到,仔细观察一下,旁边有根灯杆,权衡……觉得我虽然花甲,但调皮心态和身手尚可,索性顺杆而下,这快乐心情是满分……!</p><p class="ql-block">那天那云那山那城那河那宫那寺……让人宁静致远!让人知足常乐!</p> <p class="ql-block">普布觉日追,普布觉的意思是“金刚橛顶上”,她的外墙与狮林寺似的,都呈阶梯状上升。</p><p class="ql-block">普布觉日追是由阿旺降巴(著名高僧,三世班禅的老师),于1744年获资助而兴建。阿旺降巴圆寂后,其转世活佛继承了普布觉日追的法座。历代降巴活佛多次出任达赖、班禅的老师,是地位仅次于达赖、班禅的活佛。 普布觉日追也是普觉山上修缮得最好的寺院!</p><p class="ql-block">简单色彩却搭配的斑斓夺目,让人心情愉悦,回忆满满!我还有机会再来吗?</p> <p class="ql-block">乃古东日追</p><p class="ql-block">乃古东日追是一座古老的格鲁派寺庙,原先它本是一座喇嘛庙,后来与乃朗日追交换住处,改为了尼姑庙。</p><p class="ql-block">1698年由夏庆.朗卡坚参创建,主供帕巴鲁固西绕佛!</p> <p class="ql-block">觉姆在学习</p> <p class="ql-block">恰拉垭口</p> <p class="ql-block">这次拜谒了小昭寺、色拉寺、吉仓日追、普布觉日追、乃古东日追、夏寺、狮林寺、达隆寺、策门林寺、桑耶寺、扎玛吉仓(聂玛隆圣洞)、安孜拉康(青朴修行地)、雍布拉康、昌珠寺、功德林寺、关帝格萨拉康、千佛崖、下密寺。</p> <p class="ql-block">狮林寺</p><p class="ql-block">这个被评为“神似不丹虎穴寺”的地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伴于旁多水库之旁。站在寺中远眺,只见山水相依,云彩用自己的影子在大地上作画,天空中不时有秃鹫和鹰盘旋,最后隐入山间的天葬台。从寺顶的红色平台上仰视,你会发现壁立千仞的石板勾勒出一只昂首的威猛雄狮,所以便有了狮林寺这一名字。</p> <p class="ql-block">达隆寺</p><p class="ql-block">达隆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林周县境内,该寺是嘎玛嘎举派达隆嘎举支系的重要道场和主寺。达隆寺和达隆嘎举的创始人为达隆塘巴·扎西贝。</p> <p class="ql-block">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泽当街道11公里的扎西次日山上。“雍布”意为“母鹿”,因扎西次山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为“神殿”。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据史书记载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p><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时期由宫殿改作寺庙。文成公主初来西藏时每到夏季都会和松赞干布来这里居住。至五世达赖时又在原碉楼式建筑基础上修了四角攒尖式金顶,并将其改为黄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昌珠寺位于山南雅砻河东岸的贡布日山南麓,距乃东县约二公里,属格鲁派寺院。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寺中悬挂有一口铜钟。</p><p class="ql-block">昌珠寺系吐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佛教寺庙之一,重要建筑有大门、“乃定学”、措钦大殿名“乃定当”,大殿主像是莲花生。措钦大殿东西长45米,南北宽29米,里边有天井天棚,经堂有柱64根,主要佛殿三间,形式与拉萨大昭寺差不多。殿内有12座佛堂。</p> <p class="ql-block">桑耶寺</p><p class="ql-block">位于山南扎囊县境内,始建于公元762年,建成于779年,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桑耶寺的寺基由莲花生大师测定,整个寺院的建筑由寂护设计,赤松德赞主持奠基。桑耶寺建成后,赤松德赞从内地、印度、于阗等地邀请高僧住寺传经、译经,鼓励贵族子弟出家到桑耶寺修行,并宣布吐蕃全民一律尊信佛教,从此奠定了桑耶寺的崇高地位。</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历史上著名的印度佛教与汉地佛教教义之争便发生在这里。桑耶寺是以古代印度婆罗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乌达波寺为蓝本而建造的。主殿建成以后,历代增修扩建,占地面积为4900多平方米,规模宏伟。整个建筑群完全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宏伟的乌策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两轮;乌策大殿四角的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周围均匀分布有四大殿、八小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环绕寺庙的圆形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建筑群占地面积11万余平方米。乌策大殿门口有一“兴佛盟誓”碑。多吉德殿大门外右侧有一吐蕃石碑,高3、8米,座高0、8米,碑文为古藏文(汉文为“吐蕃金石录”)。主殿门前有石狮一对,狮高1、2米、宽0、47米,长0、76米,石座为方形,上雕有文武莲花纹。寺内还有一对汉白玉石象,高1、05米,造型古朴、线条柔美,富有唐代雕刻之风,是该寺现存石雕艺术的珍品。寺内还有一口大铜钟,钟高1、1米,直径0、55米,钟上铸有古藏文,十分罕见。据《贤者喜宴》载,此铜钟是西藏地区所铸的第一口钟。桑耶寺主殿回廊及配殿均有年代久远的精美壁画。</p> <p class="ql-block">安孜拉康</p> <p class="ql-block">青朴修行地位于山南扎囊县境内,与桑耶寺相距不远,在其东北15里的纳瑞山腰,海拔在4300米左右。因为此地环境幽静典雅,加之寂护、莲花生、赤松德赞等吐蕃时期的著名历史名人和众多高僧活佛曾在这里修行过,所以青朴与桑耶寺共负盛名,朝拜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聂玛隆圣洞是莲花生大师修行所用之洞,洞前建有小庙。莲花生大师曾在此洞念长寿经10万遍,五世达赖罗桑加措也曾在此念长寿经达14个月!</p> <p class="ql-block">有信仰的人,眼神清澈的就像湛蓝的天,心如玉纯洁无暇。</p><p class="ql-block">这么小的孩子,这种子埋的够深!</p><p class="ql-block">这么大的老人,信仰的执着坚守!</p><p class="ql-block">当心干净了,人都会对自然和生活心生敬畏与虔诚,来过此处的人,心中烙下的震撼都会因此对人生的态度有那么点改观!</p><p class="ql-block">希望那些来来往往的身影,都有收获!希望那些嘴中呢喃的祷告,佛能听到!</p> <p class="ql-block">有人对我说:不是所有的离开都是悲伤!离开她,是为了思念她。然后,在遥远的太湖畔,念叨她!</p> <p class="ql-block">最后感谢芳姐、小胖、白二、小鹏、罗姐姐、郝美、陶老师、白云、老许、老班长、波波、杨威和同学们在我身体拉响警报时给予的关心和照顾!谢谢!谢谢!谢谢!</p><p class="ql-block">其实这次旅行因种种原因和身体状况不得不提前结束,计划中的转山转湖也未能完成!</p><p class="ql-block">在途中满脑子都是219、216、315、331几条国道和吉隆沟在闪烁,心太乱,不成熟!正如老母亲一直说我不成人!诶……现在想想我还真不是个东西!</p><p class="ql-block">愿我们最好的生活状态是 ,在自身的努力中,在坚定的脚步里让我们有一路故事和美好愿望!顺祝大家平安!健康!快乐!</p> <p class="ql-block">佛教的发源地在哪?</p><p class="ql-block">在人们的印象中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确切讲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而菩提迦耶则是佛祖悟道的地方,在距尼泊尔南部边陲不远的地方,佛教的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他得道创立佛教后,被佛教教徒尊称为释迦摩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恭加佛陀称号意为"觉悟者",还在佛教的神话中被描绘成了历经几世修行的天神般人物,释迦摩尼出生于迦毗罗卫国(尼泊尔境内),从这个角度讲,唯有今天的尼泊尔才能称得上是佛教的发源地和佛教圣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