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参观,是本次沂蒙行的第一站。远远看见的高大威猛的那尊雕像是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创始人孙武,人称孙子。</p> <p class="ql-block">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分不清孙武和孙膑,他们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十六计》三者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行十二人跟着姜导走向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厅,迎面而来的是一左一右两尊雕塑,这就已经告诉我,孙武和孙膑是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人。</p> <p class="ql-block">1972年4月,山东临沂古城城南那座低矮的小山发现古墓,那座小山叫"银雀山"。从银雀山一、二号汉墓中,出土了大量极为珍贵的竹简。其中,《孙子兵法》与失传千余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使自唐宋以来关于孙武其人其书真伪的争论得以解决,海内外为之轰动。</p> <p class="ql-block">馆藏一、二号西汉墓发掘出土了7500余枚以先秦兵书为主要内容的竹简,有《孙子兵法》、《孙子佚文》、《孙膑兵法》、《尉缭子》、《晏子》、《六韬》、《守法守令十三篇》、论政、论兵文章五十篇;阴阳、时令、占候、相狗、作酱等其它杂书。</p> <p class="ql-block">此次考古成果被列入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上世纪90年代"新中国50年影响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21世纪初,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p> <p class="ql-block">看来这是考古工作者后期复杂艰辛的整理了。</p> <p class="ql-block">孙子,名武,字长卿,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 孙武因避难来到吴国,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他指挥吴军,以少胜多,三次击败强大的楚国,使吴国成为春秋战国霸主之一,所著《孙子兵法》被后人奉为军事经典,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于世。亦成为商战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孙武经吴国大臣伍子胥推介给当时一心想扩军建立霸业的吴王阖闾。吴王读完兵法后大赞,但欲证实其可行,遂命孙武训练两队各九十名的宫女,孙武三令五申后,宫女仍嬉笑不听军令,孙武即下令将两队为首的吴王爱妃斩首,吴王欲阻,孙武不听,其后两队宫女均遵令操练。成语"三令五申"及名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均典出于此。孙武后助吴王在渑池会盟中取代晋国成春秋霸主之一。</p> <p class="ql-block">孙武五十多岁的时候,至交好友伍子胥被杀,孙武功成身退,终隐居泉林。修订其兵法著作。最后孙武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而谢世,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吴国,死后则葬于吴都郊外。</p> <p class="ql-block">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说明古代的《孙子兵法》是13篇:《孙子兵法》共有5900多字,一共十三篇。 </p><p class="ql-block">【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评价《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说的,包括认识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轻看这句话。”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下仍是科学真理”。</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曾说过:“就中国历史来考究,两千多年的兵书,有十三篇,那十三篇兵书,便成立中国的军事哲学。所以照那十三篇兵书讲,是先有战斗的事实,然后才成那本兵书。”</p> <p class="ql-block">英国空军元帅斯莱瑟说:“孙武的思想有惊人之处——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p><p class="ql-block">美军总指挥弗兰克斯评价说:“孙武,这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 ”</p><p class="ql-block">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p> <p class="ql-block">历史名人论孙子</p><p class="ql-block">尉缭子论孙子:</p><p class="ql-block">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p><p class="ql-block">——选自《荀子 议兵》</p><p class="ql-block">韩非子论孙子:</p><p class="ql-block">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披甲者少也。</p><p class="ql-block">——选自《韩非子 五蠹》</p><p class="ql-block">司马迁论孙子:</p><p class="ql-block">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p><p class="ql-block">——选自《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p><p class="ql-block">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作《孙子吴起列传》第五。</p><p class="ql-block">——选自《史记 太史公自序》</p><p class="ql-block">曹操论孙子:</p><p class="ql-block">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 </p><p class="ql-block">——选自《孙子十家注 孙子序》</p><p class="ql-block">诸葛亮论孙子:</p><p class="ql-block">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p><p class="ql-block">——选自《三国志 马良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p><p class="ql-block">刘勰论孙子:孙武兵经,辞如珠玉,岂以习武而不晓文也。</p><p class="ql-block">——选自《文心雕龙 程器》</p><p class="ql-block">李世民论孙子: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p><p class="ql-block">——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p><p class="ql-block">吾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以是较量,孙武著书,三等皆具焉。</p><p class="ql-block">——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p><p class="ql-block">杜佑论孙子:</p><p class="ql-block">语有之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诚谓得兵术之要也。以为孙武所著十三篇,旨极斯道。故知往昔行师制胜,诚当皆精其理。今辄捃摭与孙武书之义相协并颇相类者纂之,庶披卷足见成败在斯矣。</p><p class="ql-block">——选自《通典》</p><p class="ql-block">杜牧论孙子:</p><p class="ql-block">自古以兵著书列于后世、可以教于后生者,凡十数家,且百万言。其孙子所著十三篇,自武死后凡千岁,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不差跌。</p><p class="ql-block">——选自《樊川文集》</p><p class="ql-block">欧阳修论孙子:</p><p class="ql-block">武之书本于兵,兵之术非一,而以不穷为奇,宜其说者之多也。</p><p class="ql-block">——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居士集 孙子后序》</p><p class="ql-block">苏洵论孙子:</p><p class="ql-block">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今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著书者罕所及。……吴起与武一体之人也,皆著书言兵,世称之孙吴。然而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辞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p><p class="ql-block">——选自《嘉?集 权书》</p><p class="ql-block">王安石论孙子:</p><p class="ql-block">神宗论孙武书,爱其文辞、意指。王安石曰:“言理而不言事,所以文约而所该者博。”上论及韩信,安石曰:“信但用孙武一二言,即能成功名。”</p><p class="ql-block">——选自《涧泉日记》</p><p class="ql-block">苏轼论孙子:</p><p class="ql-block">古之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p><p class="ql-block">——选自《三苏策论 孙武论》</p><p class="ql-block">茅元仪论孙子:</p><p class="ql-block">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谓五家为孙子注疏可也。……要之,学兵诀者,学孙子焉可也。</p><p class="ql-block">——选自《武备志 兵诀评 序》</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因此历史学家研究认定,孙膑是齐孙子,是孙武的玄孙,他和庞涓拜鬼谷子为师,出仕后到魏国做官,被庞涓陷害,受到膑刑。生死关头,他向齐国使者求助,被救到齐国,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设伏杀死庞涓。孙膑继承并发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也是兵学宝库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1972年4月,银雀山一号墓出土《孙膑兵法》竹简222枚,计16篇,澄清了孙武、孙膑各有其人,各有兵书传世的史实。 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 </p><p class="ql-block">【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 </p> <p class="ql-block">学界普遍认为此书是由孙膑弟子纪录而成。分上下两编,共三十篇。</p><p class="ql-block">上编: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强兵</p><p class="ql-block">下编: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p><p class="ql-block">将失、将败、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p> <p class="ql-block">有关孙膑最著名的故事,便是“田忌赛马”和 “装疯卖傻”。</p><p class="ql-block">“装疯卖傻”他想以此来麻痹庞涓,然后寻求一线生机,因为他知道,只有活着,才有复仇的希望,当孙膑每天睡在猪圈里吃着猪食,那段日子似乎是没有光亮的黑。命运不会亏待每个努力的人,孙膑的装疯卖傻终于等来了机会,那就是齐国的一个使者,出使魏国的时候,发现了孙膑的与众不同,当他听闻了孙膑的悲惨遭遇后,决定把孙膑带回齐国。于是,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最后在使者的牵线下,孙膑被引荐给了齐国的大将田忌,当在田忌府上衣食无忧的时候,孙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要向庞涓复仇,他知道机会一定会来,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等。</p> <p class="ql-block">“田忌赛马”在田忌与齐威王及贵族赛马时,以"下驷对上驷,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输一场,胜两场,助田忌赢了千金。孙膑指挥田忌赢得了赛马比赛,让齐威王看到了孙膑身上的智谋,也认定了此人乃兵家大师,毕竟在战争中不按常理出牌,往往能出奇制胜。</p> <p class="ql-block">孙膑指导田忌赢得赛马比赛,其实是一举三得的,首先,他的智谋征服了田忌,这让田忌在后来的战争中对孙膑深信不疑,其次,他通过这场比赛,让齐王知道了自己的能耐,最后,他走出了自己向庞涓复仇的第一步。其后,田忌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孙膑因受过刑拒任将军而作军师,桂陵一战,大败庞涓率领之魏军,后又用"减灶之计"引庞涓魏军至马陵,于夜间夹击,庞涓自刎,全歼魏军十万。桂陵、马陵二役,令孙膑及其军事才能名显天下。</p> <p class="ql-block">孙膑在桂陵之战中所用计谋,环环相扣,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真真假假令人防不胜防,由此可见孙膑是何等的深谋远虑,机智过人。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孙膑这等人物,他熟读兵法,既有谋略,又能狠得下心肠,以上万人为诱饵请君入瓮,心性坚韧非同常人。 </p> <p class="ql-block">孙膑的绝妙计谋能实现,都在于他不按常理出牌,并且稳扎稳打,步步紧凑,势在必得。</p> <p class="ql-block">然而最终孙膑还是遵循“功成身退”的天意,尽管田忌甘苦乞求孙膑,劝他留下,孙膑还是悄然离去,只留下一套《孙子兵法》和他自己写的《孙膑兵法》。</p> <p class="ql-block">孙武、孙膑,乱世之中,止戈为武。他们是战场上的强者:一个以少胜多,三破强楚;一个以弱胜强,两败强魏。他们又是生活中的智者:功成之后激流勇退,兵家智慧流传千古。直到今天他们依然闪烁光辉。</p> <p class="ql-block">历史学家研究认定,孙武是吴孙子,孙膑是齐孙子。他们分别是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人。据考证,孙膑是孙武之后世子孙,《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之间存在内在的师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阐述和继承。两者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家之言,还合了"孙氏之道"。孙膑在继承孙武思想的基础上,在战略、战术、治军和军事哲学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p> <p class="ql-block">在为人处世上,我们可以借鉴使用。想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的矛盾,不能直接参加进去。凡事不能意气用事,不要逞一时之能,跟对方干起来。使用蛮力,则吃力不讨好;使用策略,则能用最少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读历史故事的时候,不停留在只记住故事情节,而是应该深入思考,这背后的经验和教训。如果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就是读历史最大的好处。 </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军事谋略着作,成书于明清时期的兵书著作,作者已不可考。虽然说它的经典地位不如《孙子兵法》那样高,但其知名度却绝不逊于《孙子兵法》,诸如“美人计”“走为上”等等,脍炙人口,妇孺皆知。</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计》讲的是谋略,是兵法中的小“术”;而《孙子兵法》讲的是战略,是用兵的大“道”。 《孙子兵法》是高层次的战略学著作,民族英雄戚继光称《孙子兵法》是‘上乘之教’。所以有人把《孙子兵法》混同于《三十六计》是错误的。</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计》既不是孙武所书,也不是孙膑所书。《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在古代军事著作中都属于阳谋,而《三十六计》则属阴谋。一般不为古代人所用,特别是早期冷兵器时代,战争规则所不耻。</p><p class="ql-block">古代作战送战书,布阵且将对将,兵对兵。双方摆好阵势才击鼓作战,战罢一方鸣锣收兵,另一方也鸣锣收兵。类似于现代拳击是有严格规则,不象三十六计,条条阴险狡诈。</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是根据是根据前人的经验,自己的实战心得,著成的兵法理论和实践著作。 </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计》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p><p class="ql-block">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p> <p class="ql-block">一次参观弄清了孙武和孙膑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军事家;弄清了孙武是吴孙子,孙膑是齐孙子;弄清了《三十六计》是后世总结的用兵谋略,是兵法中的小“术”。 </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馆,回望高高耸立的孙武雕像,崇敬之情由然而生: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她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