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p><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p> 龙门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的伊水河畔。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状若门阙,因而古称“伊阙”。诗人们留下的“中断若天劈,凿山导伊流”、“峥嵘两山门,共扼一水秀”诗句,是极好的写照。又因地处隋唐“龙庭”所在都城的正南,故亦称“龙门”。 河边山崖间,常有泉水顺势而下。 这尊佛具有唐代人物特点,面部圆润,更有双下巴。 时隔千年,这尊佛的手势是不是很现代? 相比于坐姿端庄的大佛,这洞口崖壁上的佛,却尽显身体曲线。 虽不是节假日不是周末,仍然人满为患。 <p class="ql-block"> 龙门石窟开创于北魏(约公元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北宋诸朝,其开凿时间达400余年。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佛龛2300多个,佛像11余万尊,塔70余座,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仅2厘米。这些大小不一的佛龛如蜂巢一般,密布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南北绵延达1000多米,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p> 光秃秃的崖壁石缝里,竟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隔江而望,可见石窟的气势不凡。 参观完石窟,所有人员在河对岸集合等待乘坐游览车返回,清点人数时却发现二组人员总是少两人,大家都在左顾右盼,不知是谁没有按时归队。这时,一位三组的组员,对着在三组队伍旁边等待观望的老者问道:“你是几组的?”“我是二组的。”“那你怎么站在这里?”同时把他推回到二组的队伍里。众人不禁大笑,这组长只会数数不认人,不站在队伍里就找不到人了。 关林位于洛阳市南七公里,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占地180亩,现存明清殿宇廊庑150余间。<br> 据庙碑记载,关林汉时有庙,距今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现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其布局按帝王宫殿式建筑而建呈“回”字形结构。从大门外的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墓冢直至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他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体现我国古建文化的传统特点和“大一统”的思想意识。 “光昭日月”匾额,据说出自光绪皇帝之手。 洛阳城东有一古城名曰“洛邑古城”,一座具有古城文化的打卡地,是在古城遗址上修建的仿古建筑,区中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 历史 时期保护建筑,是集游、玩、吃、住、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观光区。 古城内的文峰塔是老城的标志性建筑,塔高30米,九层砖塔,被毁后重建于清代初期。 <p class="ql-block"> 曾经,放眼城市内的高楼林立,觉得那就是繁荣昌盛的象征;而今,面对这各具特色的仿古建筑,倒觉得回味无穷,别具一格。传统的、民族的才是永恒的,不是吗?</p> 在大巴车上,顺便观赏一下洛阳街景。 住宿酒店对面的街旁花园,灯光秀还是很有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