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楔子</b></p> <p class="ql-block"> 时间不经用,在教书育人的路上跌跌撞撞走来 ,一晃竟已近三十年。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的青涩与懵懂恍如就在昨日,纯真质朴的学生,亦师亦友的同事,坐在“97”版操场上拉手风琴,唱歌,跟着伙伴去赶圩……往事历历在目,于是乎,想把那段珍贵的时光给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 给文章拟的第一个题目是《那年,我初为人师》,本意是:那年,我第一次当别人的老师。为慎重起见,顺手百度了一下,“度娘”这样回答:“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经师要精通专业知识,成为学术典范;人师是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的老师,涵养德行,润己泽人。”看完上述文字,顿时汗颜不已,从教近三十年,既不是经师,也不是人师,至于算不算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答案我得去问问我那些学生们。我赶紧默默把题目删除,认真写上:那年,我初上讲台。</p> <p class="ql-block"><b> 那个早晨</b></p> <p class="ql-block"> 1995年8月30日清晨,太阳还在熟睡,行道树上的芒果耷拉着脑袋随风轻轻摇晃,果味扑鼻而来。站在延安北路口,人来车往,街上开始热闹起来了。一辆黄色出租车,正从市区往北郊驶去。约莫半小时路程,漳州市浦南中心小学到了。从车上下来三个刚刚中师毕业的黄毛丫头(另一个同伴在父亲陪同下前往)。丫头们谢绝家长的陪同,她们背上双肩包,拿着报道函,怀着仗剑走天涯的豪气,结伴前去未知而陌生学校报道,当一个乡村教师。(竟然找不到这四个黄毛丫头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 那所学校</b></p> <p class="ql-block"> 沿石级而上,两扇质朴的铁门敞开着,静默肃立,无声地迎接期初来开会的老师。8月30日教师大会,8月31日学生报道,9月1日正式上课,雷打不动的全国学生开学日,是继春节之后牵涉人数最多的日子,人来人往的场面绝不输给春运。两扇铁门算是学校的老物件了,静寂了近两个月的操场又要开始喧闹起来了,它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迎来了一茬又一茬新生;老师呢,是走了又来了,来了又走了,它已经是见惯不怪了。刚进校门,看,那个头上顶着超短“锅盖”式头发,正试图睁大眯缝的双眼,这看看,那瞧瞧,一副没见过世面的丫头正是本人。站在操场上,低头便看到素脸示人黄土操场,干净、平整、宽阔是它给我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学校依山而建,呈梯形状。与大门相对而立的是1993年建的一幢三层新教学楼,楼正中间墙面上“漳州市浦南中心小学”几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教学楼前面是旗台。旗台左边是两层红砖小楼,一楼是学生教室,二楼是教师寝室。红砖楼小而巧,像极了闽南没落世家小姐具有的温婉和雅静。与红砖楼相对的是一排三间小平房,砖木结构,屋顶呈人字形,这样挑高的教室能让学生安然度过闽南炎炎夏日,那年,五年级学生就在这排平房上课。</p> <p class="ql-block"><b> 那个阿爷</b></p> <p class="ql-block"> 新教学楼右侧也是三排平房,第一排是学校教师食堂。说是食堂,其实就是一间教室,它兼具厨房、餐厅、储物间功能。食堂唯一工作人员是年近80旬老阿爷。阿爷虽然年纪大,看起来清瘦,身体却硬硬朗朗的。阿爷是个讲究人,年轻人穿的T恤,流行的西装、夹克之类的,阿爷断是看不上眼的,他只穿盘扣复古唐装,颜色非黑即灰。阿爷的厨艺跟他的衣品一样讲究,饭量多少自己定,你只管把米洗净加水就行,遇上懒散的不洗米不加水也没关系,阿爷定会默默给你蒸好。阿爷负责炒菜,菜品不多,菜的味道没得挑。青菜脆而嫩,肉不肥不腻,鱼鲜且滑,西红柿炒蛋香里带甜,甜中有酸,那个爽口开胃呀,至今还记忆尤存。</p> <p class="ql-block"> 火候拿捏恰到好处不算绝,绝的是阿爷总能让老师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尽管吃货们总是有一茬没一茬的来。在浦南中心小学任教短短两年时间里,阿爷楞是把我的体重从90斤投喂到上百来斤。阿爷操持着学校前后近十几个人的伙食,他驼背,整天弯着腰,低着头,做完早餐就赶紧准备午饭,大家伙刚吃完午餐,阿爷已经在着手晚饭的事了。阿爷平时寡言少语,看到饭盒里只放几粒米的玉清老师,他也只是笑笑“囡囡,吃太少了,还在长身体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