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二冬《山居七年》</p> <p class="ql-block"> 人生有多少个七年,山居终南七年看似寄情于山水之间,实则是作者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娱乐甚至全部价值交付给了终南山。看似闲散安逸,无丝竹之乱耳,却没逃开案牍之劳形,毕竟连夜的笔耕不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这与我们在城里,为了碎银几两养家糊口,一天到晚辛苦工作生活,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实这应该是人的根性,无好坏之分,特别容易对当下周遭腻烦,去向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比如城里人大多会想着,在周边乡村租购一套小院薄田几分,享受一下春种秋收的新意,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静寂,这是平行世界多元生活。</p><p class="ql-block"> 山居七年,主动去融入大山和大山的风土人情,用心感受,用情记录,让山外之人能感受大山的质朴美,很浪漫很惬意很洒脱的感觉,不由得不喜欢。</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就像无法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可以向往借鉴,但大多不容复制。尽管我在读到中间意淫过一回。想想自己的文笔,想想自己的家境,悻悻熄火。真的要去山居,别说七年,一年的房租吃喝住行,没等到码出文字变现,就会让我破产。按部就班好好活着应该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命运吧,不过偶尔通过二冬老师们的大作云游一回,俩小时换七年,省时省力省经费,绝对不亚于他们的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