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甲应村一天的神秘路程还在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清晨8点57分左右离开察瓦龙乡,沿怒江干热河谷区出发前行,今天的行程是丙察察公路的察察段,即察瓦龙乡到察隅县城,也是丙察察的最后一天行程。</p><p class="ql-block">驱车离开察瓦龙大概30公里后</p><p class="ql-block">10点05分我们来到了丙察察线上的怒江大桥边,</p><p class="ql-block">藏族风格的怒江大桥位于察瓦龙20公里处,也是怒江与玉曲河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藏族风格的怒江大桥,位于察瓦龙20公里处,也是怒江与玉曲河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怒江与玉曲河交汇处:左边怒江发源于西藏那曲地区,在本地境内流域长约99公里。右边的玉曲河是发源于西藏昌都地区,在本地境内流域长约55公里。这是察瓦龙地区的血脉之河,有着“有缘千里来相会”的美好寓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跨过怒江大桥后,我们一路向北上,开始持续上山,海拔逐渐上升。到达被称为“蛇形路”的路段,可见其百折之态。一道又一道的回头弯,把车从山谷送到山巅。</p><p class="ql-block">中午12:37翻越雄珠拉垭口,第一个垭口<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海拔4636m。只见路面、山边白雪皑皑</span>,好像进入了仙境。不禁想起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里面的几句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处一览众山小,是自然给予的雕琢。</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午13:19到达目若村,午餐后继续向前。</p><p class="ql-block">目若村属于高山峡谷地貌,位于河谷平缓地带,居住地海拔约3750米,周边雪峰高达五千多米,木录曲河由西北向东南穿境而过。 因为这个村的地理位置很特别,走丙察察线的来往游人和车辆都得经过该村,所以,这里就成了滇藏新通道-丙察察线的主要驿站。</p> <p class="ql-block">目若村至察隅县120公里,中间连续翻越两个雪山垭口:昌拉垭口海拔4498米和益秀拉垭口海拔4706米,特别是益秀拉垭口附近降雪量很大易发生雪崩。</p> <p class="ql-block">察隅,藏语意为“片状石之地”。这里气候温润宜人,桑曲河流水潺潺,崇山峻岭苍翠碧绿,一派亚热带原始森林景象。察隅拥有着独特的气候,</p><p class="ql-block">“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神奇自然景观,赢得了“西藏小江南”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察隅被德姆拉雪山、伯舒拉岭等山脉环绕,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高原冷空气在此相会,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这里平均海拔2800米,最低处海拔仅有600多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垂直落差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和山地河谷地貌。</p> <p class="ql-block">察隅县步行街,街道及周围商场都静悄悄的,基本没有游人,可能因为现在下雨吧。</p> <p class="ql-block">步行街口中间的2</p> <p class="ql-block">察隅县文化广场,晚饭回来时,见到当地人在跳锅庄呢。</p> <p class="ql-block">察寓河上新的嘎巴大桥。</p> <p class="ql-block">今日行程最终点 ——雪域江南 察隅,到此为止,我们顺利走完丙察察全线,外加甲应村。</p><p class="ql-block">察察公路上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尽管道路很烂,却依然吸引着痴迷旅游的人士纷来沓至,并为“走最烂的道路,看最美的风景”而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这是今晚我们落塌察隅县“江浙商务酒店”,明天将从这里出发,前往中国最美县城——波密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