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向美而生

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 赵静

<p class="ql-block">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 赵静</p> <p class="ql-block">读书是教师提高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 与名家对话、与大师对话、与自己对话,锻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读别人的书,想自己的事”,这是我读书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题记</p> 读书篇 <p class="ql-block">  最近,我有幸与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相遇,书中的教育观点如一股股清流润泽我心。细细读来,既兴奋于自己曾一直追求的美的教育,与名师共鸣,又激动于郑英老师把班主任工作描述得如此生动美妙,让自己更加心生向往。向美,从修好这颗心开始,在细微处落地发芽 ,在自我革新中生长。</p><p class="ql-block"><b>教育之美在于发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发现学生优点是对学生的一种欣赏。发现学生缺点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发现亮点是对学生的一种期待。发现污点是对学生的一种宽容。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等待我们一一地去发现,去挖掘。郑英老师介绍自己遭遇到惹事生非的“红孩子”,一开始让她痛苦万分,甚至为了早点摆脱噩梦还动员他转学,到最后终于唤起一颗柔软心。其实,郑老师就是给予他时间的等待,善于捕捉他的优点,并逐步地放大,适时地加以表扬。每一个问题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他们都需要我们反复抓,抓反复,我们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绽放之时,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个“点”。教育之美在于发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教育中的每一次“山重水复疑无路”,都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铺垫。</p><p class="ql-block"><b>教育之美在于唤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唤醒”是春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唤醒”是春雨;“甘将心血化时雨,换做桃花一片红。”“唤醒”是博大无私的师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能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能够唤醒孩子们心灵中的真、善、美。郑英老师介绍自己如何帮助一位“低起点”的孩子确立向上向善的信念。“我也是别人的环境”“我也是一块发光体”“我有能力改变”“我很重要”,这些点点滴滴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郑老师对孩子的关爱,也帮助涛涛一步一步地找到了久违的自信。教育是心灵的融合,是灵魂的对话,是智慧的碰撞,是生命的互动。教育之美在于唤醒,更在于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与尊重,爱学生就会唤醒学生,关爱在于一句赞美的话语,在于一个赏识的眼神,在于一次平等的交流,在于一个温暖的拥抱,在于一次真诚的握手……我想,这点点滴滴的关爱既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也让我们在这陪伴中感受着岁月之美。</p><p class="ql-block"><b>教育之美在于坚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坚持,也是一场自我的升华。一个人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有了坚持才会看到希望。郑英老师面对着每天单调乏味的重复性的工作,没有丝毫的懈怠,反而更加坚定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坚信着教育是向美而生的。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迟早会发芽,只是时间的早晚,因此教育要温柔的坚持等待。班里有名男同学调皮好动,作业也经常不完成,当了解到他由爷爷奶奶抚养,家境比较贫困时,我便经常与孩子谈心,并指出他身上的种种优点,帮助他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他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也随时关注他,当他稍有进步时我就大力的表扬。渐渐地,我发现他上课认真听讲了,学习的用心性也大大提高,和同学也能愉快地玩耍。孩子越来越爱笑了,有时还会跑来跟我分享他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在他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就会闪闪发光。我相信所有的温柔将会收获更多的爱,所有的坚持将会不负初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温柔的“征服”,温柔是一种智慧,温柔是一种力量,以爱为底色,做有温度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最后,我想用书中最喜欢的话作为结束语:在时间的流逝中,许多东西会消亡,许多东西会退化,唯有一样东西永恒不老,那就是“美”。教育向美而生,教师、学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今后我要以郑英老师为榜样,以诗心和匠心成就教育之美,采撷细节,不疏点滴,守望教育的一方农田,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p> 优课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张而忙碌的支教生活已渐进尾声,为了充分发挥支教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的为农村教师传经送宝,孟海学区领导安排我再上一节示范课,根据教学进度我决定尝试一节小古文,以前曾多次网上学习名师专家小古文教学课例,更有名师薛沾陶示范的课例《守株待兔》做引领,也总结出了一些文言文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但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未曾亲自实践,经过一周的精心备课,我顺利完成了本次任务,并总结了一些小古文教学的心得,整理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注重朗读的指导</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文言文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有音乐性的语言,朗读是执教文言文的先遣部队”。文言文教学的范式之一就是朗读。《课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有依据的。教学文言文的课堂,第一标志性教学就是师生共读,书声朗朗,不读通,读准,读流畅不开讲。朗读就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采取范读、指名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使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一遍又一遍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入情入境地品味,感悟文言文独特的语言特点和韵味。指导学生读好的前提是教师范读,为了读好这篇文章,我反复练习,仔细斟酌每一个动作,每一处停顿乃至每一个表情,努力让学生通过我的范读更深刻的理解故事的情境,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古文的趣味,教师的备课要精,要在细节处下功夫,我的精心准备果然获得了满堂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注重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 </b>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文言文读懂意思是重点也是难点,五年级的学生有一些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掌握了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在课堂上可以放手让学生回顾之前总结的学习方法,例如: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借助插图等,小组合作自己试着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一些难懂的地方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理解的过程中,老师顺势再强调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教学设计条理要清晰,层层深入紧扣主题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学生理解了文意,深入体会本文语言精妙时,老师又抛出了本文的中心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有学生马上轻松地作了解答:杨氏之子也顺着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但在体会“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此举的奥妙时,创设一个情境,同时出示一组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两种说法语气上的不同,对读,再换着读,从读中意会,就能实现既使情感朗读亦水到渠成,又自然而然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及突破难点——体会杨氏子的礼貌,聪惠,幽默,婉转。</p> 讲座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认真聆听了空老师的讲座“单元整体教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么做并做个详细的笔记,接下来的工作中会慢慢付诸实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知识体系的整理与把握,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准把握单元内容,体统梳理单元知识。秉承着以儿童为中心,找准知识的原点、发展点,关键点,把握单元教学的整体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单元教学的有机整合,孔老师通过例举出书本中单元之间的整合例子,以及单元内部的整合例子。通过学习,为我的今后语文教学中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科内容的适度拓展。在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要做到不增加学习内容,不增加学习时间,不增加学习难度。做到不超标和不超纲。学科内容的适度拓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教材编排的综合与实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拓展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与其他学科整合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p>

教育

学生

教学

文言文

之美

老师

郑英

在于

唤醒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