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远至迩 笃行不怠

谭亚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定陶区第四实验小学 谭亚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p> <p class="ql-block">  花开五月,细柳微斜。最近一月,一直在忙碌,学习从未停止。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潜心向学,方能问道远方,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风雨无阻是心态。作为青年教师,更要在这条并不容易的、并不轻松的道路上坚持到底。</p> <p class="ql-block">  名师课堂是我教学路上努力的方向。上海市优秀教师戴建荣执教三年级课例《司马光》。戴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承经典,弘扬国学。整堂课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老师有韵味的吟诵示范,引领学生逐句练读,借助插图边想象边诵读等形式,以读促悟,在诵读中体验、感悟文言文的特点。课堂扎实有效。</p><p class="ql-block"> 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执教四年级课例《海的女儿》。蒋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深刻,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教学中,他根据童话情节神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关键句子,反复品读、想象、感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思考真正发生。同时,也把童话中追求真善美的种子种进了孩子的心田里。</p><p class="ql-block"> 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魏星执教三年级《火烧云》一课。课堂上,蒋老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场美妙的、富有变幻的视听"盛宴”。整堂课,魏老师创设情境,以外显的语言运用为主线,从'变”字入手,抓住关键词句,在追问中,反复品读、感悟文本之美,并且将文化、思维、审美等内隐的因素蕴含其中,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整体的集聚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名师课堂带给我的是教学之光,更是一种推陈出新、勇于创新的熊熊烈火。</p> <p class="ql-block">  以书润心,与智同行。王安石说过“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人类的文明能够薪火相传高不开书籍的力量,高不开千百年来我们对于知识的崇尚。心灵的荒芜往往是因为知识的贫乏,读书,可以从他人的视野中增长见识,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读书,亦能够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启迪,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解绝问题的方法,读书,还能够在喧闹的生活中还给自己心灵的沉静,用停一停想一想的方式告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急功近利,让心灵“归零”。</p><p class="ql-block"> 闲暇时,我拜读了心理学家武志红一书《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感触颇多。近些年原生家庭的概念被很多人反复提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不仅仅提现在身体上的生长,更多的还有在心里层面上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爱,需要被看见和理解,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对孩子来说,那就是最绝望的事情。无回应之地即绝境,身处绝境中的孩子,内心的黑暗是很难被驱散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看见和回应。“回应,像一缕光照亮了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到了被爱、被理解、被看见”,所有的孩子,都是透过他人的反应来看见自己,根据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通过别人与自己的互动获得存在感。在积极回应和被看见的环境之下,孩子才有机会成长为自己。</p><p class="ql-block"> 内向的孩子在集体中不如活跃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往往是被教师忽略的一个群体,他们怕“抛头露面”,但内心又渴望被关注,不过大张旗鼓的过分关注会让他们害羞甚至不知所措,他们更喜欢温和的、具体的方式来回应她们的期待。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因材施教,粗化“标准线”,内向性格的孩子本身就对自己标准高、要求严,孩子是细线条,教师就要“粗线条”一点,高关注会容易增加心理压力,一旦关注度降低,则导致心理产生较大的落差,从而影响情绪等等。同时教师应主动、耐心地关照他们、走近他们,多花时间在他们身上,在陪伴的过程中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人关注和在乎的。他们在获得安全感后便会更加大胆地参与游戏,更愿意表达,会越来越开放自己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p><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独特而珍贵的种子,需要得到我们正确、细心的浇灌和呵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身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还要看到孩子们内心的需求。</p>

孩子

回应

课堂

老师

自己

感悟

看见

教学

教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