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19晚上七点,芮莹老师带领学习共同体老师们举行了课例观摩,重庆锦官小学白晓薇主任介绍了她们学校学共开展的情况,接着我们又听了她们学校老师执教的课例《铁杵磨针》,锦官小学备课团队对于学情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文本的透彻解读,让这节课非常精彩,我感觉非常受益。特别是白老师在“阳了”的情况下,给我们带来这次精彩的分享,让我感动。芮老师仍然坚持在教学一线,潜心钻研教学,忙碌之余仍然关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给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机会,非常感恩这位恩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白老师介绍的学共情况,分享她们学校在学共实践中“小先生”的培养。从中我感受到,她们学校学共研究是扎实落地的,从课例中学生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来。</p> <p class="ql-block">白老师介绍完后,由她们学校一位年轻教师执教《铁杵成针》。学习过程由小组共学课文,到小组带领共学课文,弄懂文言文意思,按节奏读熟课文;再一起解决大家预习时遇到的问题。</p><p class="ql-block">1.这个故事是真的吗?</p><p class="ql-block">2.李白为什么“未成”“弃去”?</p><p class="ql-block">3.李白被老奶奶的什么感动了?</p><p class="ql-block">搭建支架,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李白内心。</p><p class="ql-block">最后组内共学,用哪些词语概括李白的内心活动。进一步感受李白的内心。</p><p class="ql-block">最后朗读课文和依课文创编的诗句结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后芮莹老师点评:这节课文本解读到位,文本的解读最终就是落实到学习上。孩子的状态有点紧,学习单的设置要求不是很灵活,要再放开,老师还是在牵和引,带着孩子走,老师说得太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管住自己的嘴和脚。最后的环节,老师组织大家讨论用哪些词语概括李白的内心,活动小组为单位写卡片,往黑板上贴这个活动,芮老师比较推崇,因为这样的活动是学生为主体。仍然发现四人组还有的学生不发声,学习的权利还是不够均衡。教案的设计感很强,还是需要自然而然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李白的成长,开始介绍李白如果从贡献和地位上介绍介绍,体现他的伟大,然后回到这篇课文这么伟大的一位大诗人,小时候也是相当的顽劣的,导入更自然,后面学习更有意义。老师要相信孩子,要倾听,不要怕孩子说不出来。我们要学习和钻研教材,研究和了解学情,要基于学情开展大单元整合设计三单,如果没有基于学情这个教学设计,就只是教师自己的。</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活动非常受益,期待下次的活动,期待芮老师的课。</p><p class="ql-block">芮莹老师的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他是借用了褚清源老师的一句话,并不是看到希望才做实践,而是实践了才看到希望。芮莹老师鼓励我们去做去干,虽然我们的时间很紧,虽然我们很忙,但是我们要做起来干起来才会有所收获,才会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