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集体备课可以让我们的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的迎接区评估,同时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5月19日,临沂汤庄实验学校小学部数学组积极组织并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p> 集备准备时 <p class="ql-block"> 通知及时下达,小学部数学组集备教师收到通知后提前准备所需材料,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到达指定地点,开始了本次集体备课之旅。</p> 讲课进行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级刘自金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以学生上台排列发现规律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刘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炼,教学环节过度自然,过程由浅入深,合理把握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突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准备充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学的最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无处不在,数学,音乐,生活都存在着规律,规律无处不在,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年级张老师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过程流畅,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温故而知新。张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年级张娟娟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借助米尺、人民币和正方形这三个教学支架,引领学生在多种具体情境中认识小数的意义。从生活中的数量相等过渡到分数与小数的相等关系,形成对小数意义的理解。通过类比、抽象、概括及形式转换,从具体的量到抽象的数,从有单位的小数到没有单位的小数,从数与形的有机结合,建立起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小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年级杨老师的《鸡兔同笼》,从典故开始,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中注重同学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指引学生自己总结经验和方法。课堂气氛活跃,学习任务单使用的非常成功,对学生的引导明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年级陈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把生活中的数学有效地引入教学设计中,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结构完整,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过渡自然有层次,能让学生很顺利地融入到良好的教学过程中。设置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德育教育。在探究中学生经历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最后,陈老师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做到了知识整体性的构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年级孙老师的课堂引入自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功地由学生自己整理复习各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在复习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p> 思维碰撞时 <p class="ql-block"> 集体备课时,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积极讨论,思维的碰撞才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火花,通过相互借鉴,教师们相互启发,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这样的创新之路,小学部数学组全体教师会一直走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