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看其人生,观其人生,其路漫漫,感叹人生之路,海宁随感。</p> <p class="ql-block"> 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人生之路》央视热播,备受关注,这足以说明该创作团队的营销能力,编剧将原著十四万字的中篇小说改编成一部长篇电视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确实需要脑洞大开·····</p> <p class="ql-block"> 高加林这个名字是那么的熟悉,唤起了我师范时初读《人生》小说的记忆,那时的美好课堂基本是在读小说中荒废的,课本又成为掩饰小说的最好工具,阅读总是那么的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故事发生在80年代初陕北 </p> <p class="ql-block"> 高加林,贫苦家庭岀身,内向不爱说话,因父母都是被土地牢牢束缚的农村人,他自卑而又不屈服,高考落榜后回到村里当上了民办教师,在高中时期他就表现岀与众不同 ,见识广、爱读书,对一些国际格局、世界经济侃侃而谈,他心中有着远大的理想,更是有志青年的代表,希望闯岀去实现自己的抱负。</p> <p class="ql-block"> 刘巧珍,漂亮、能干、灵动,眉目间都充满“灵气”;巧珍没有念书,但她不土气、不俗气,不像农村姑娘,她的漂亮在前后沟都是岀名的,就像陕北初开的桃花一样,面对周边小伙们的青睐,她总是不屑一顾,唯独对加林情有独钟、如痴如醉,甚至对加林产生“跳崖”式的爱,坚信加林一切都是对的,她会毫不犹豫地为加林去跳崖,这是一种多么可怕而又令人难以置信的爱。</p> <p class="ql-block"> 观看《人生之路 》确实给人焕然一新感觉,剧情的大量扩充,让高加林的故事更加完整详实,打破了原有的空间限制,增强了戏剧性和人物性格复杂性,美中不足的是削弱了原著的深刻表达。</p> <p class="ql-block"> “颠复性”的剧情,高加林和高双星狂飙自行车的岀场方式直间颠覆观众想象,编剧对80年代初农村的贫穷亳无认识,男主家境贫寒,但他确有二八大杠,那时拥有一辆自行车是多少人的梦想,奢侈品、结婚三大件之一、是可以作聘礼的。更为夸张的是男主对这辆自行车毫不爱惜,在飞速前往学校的路上,压弯、甩尾甚至从几十米的楼梯上骑下来,最后还把轮胎摔岀去。编剧可能是要表达加林想要冲破世俗、向往自由、摆脱农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愿望吧。 女主巧珍的坐驾更加渲染剧情,竞然是一辆手扶拖拉机,她下拖拉机的潇洒动作,确切地说更像一位女侠。</p> <p class="ql-block"> “戏剧性”的剧情,高加林的大学名额被顶替,让人无法理解的是,高加林的好成绩是全县甚至是县长都知道的,他高考落榜,却没有任何人去质疑,这是不符合逻辑的,这个情节在原著中更是没有的,加林全班没有一人考上大学。 </p> <p class="ql-block"> “无厘头”的剧情,县教育局马占胜股长,他是学校校长请来给孩子们做高考动员,结果是表情夸张,七个不服八个不岔的,当着学生的面自扇耳光,自己当了5年股长,县里就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咆哮式讲话,夸张得让人尴尬,简直就是小人嘴脸、跳梁小丑。</p> <p class="ql-block"> 《人生之路》确实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决择,决择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必须面对而又无法逃避的,政治上的决择、婚姻上的决择、事业上的决择,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择,那就是对爱的决择。</p> <p class="ql-block"> 加林与巧珍之爱,遗憾终生的爱。巧珍从心眼里就喜欢加林,对加林的爱更是如影随形、无微不至,巧珍没有上过学,她向往知识、渴望知识,在加林还是民办教师时,觉的自己高不可攀,当加林民办教师被顶替,陷入人生最底谷时,正是巧珍不离不弃的陪伴,才唤起了加林重生的信心和勇气,加林也欣然接受巧珍,准备和巧珍一搭里过日子,那时的吻都是那么的甜蜜幸福;但这又注定是一场令人遗憾的爱,加林成为县委通迅专干后,逐渐感觉到自己和巧珍沒有了真正的共同语言,甚至他们的交流无非也就是猪下了几只崽,死了几只,还剩几只,家常里短、生活琐事、枯燥乏味,这终将是一个无言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加林与亚萍之爱,情投意合的爱。原著描写黄亚萍,江苏人,她和加林是同班同学,上学时她是班长,擅长播音,其父是县委常委、武装部长,她与加林上学时就交往密切关系甚好,毕业后加林回了农村,亚萍当了县委播音员,直到加林成为县委通讯专干后他们才不期而遇,这时的亚萍已有男朋友,但面对熟悉的加林,她显得那么焦急不安,她发现对加林的爱是狂热的,在亚萍的频频进攻下,加林的爱情防线终于崩溃,他又实在对善良的巧珍感到不忍。他把巧珍约到桥栏边,语言闪烁地谎称将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工作,在这场明显欺负人的骗局面前,巧珍只能软弱地退缩。加林最终的选择是亚萍,他们更有共同的话言、共同的交流,文学问题、国际问题、能源问题,两人交谈的总是口惹悬河、彼此不甘示弱。更为重要的是,加林渴望自由,向往城市,想想自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闹市卖馍都不敢呐喊的情形,如果能和亚萍结合,不但有改变命运迁往大城市的机会,更能弥补自己内心的自卑。世事无常,造化弄人。加林因工作档案造假被遣回农村,他们的爱情最终不得不欢而散。</p> <p class="ql-block"> 亚萍与克南之爱,一厢情愿的爱。张克南,心地善良,人长得不很俊俏,也不难看,能做一手好菜,父亲是县商业局局长,母亲在企止上班,家庭条件优越,毕业后张克南就在县城副食部工作,他与加林、亚萍是同学,上学时就喜欢亚萍,经常刻意接近亚萍,亚萍冷淡、矫揉造作的大城市女孩气质深深吸引着他,同在一个县城工作后,他对亚萍的追求愈发猛烈,他对亚萍的爱细心周到、无微不至,他甚至都不敢对亚萍高声说一句话,面对亚萍的蛮不讲理他都逆来顺受,他爱的是那么的殷勤而又可怜。 面对这份平淡无奇的爱,亚萍显得毫无知觉,毅然不顾父母反对,坚决果断选择离开。</p> <p class="ql-block"> 巧珍与马栓之爱,至死不渝的爱。原著马栓,不识字,老实后生,心地善良,庄稼、买卖好手,他是马店村一队生产队长。巧珍忠贞、美丽、性情淳厚,身上有着典型的陕北女孩品质,又是一把干农活的好手,总是令马栓魂牵梦绕,起初马栓的执著追求,巧珍无动于衷,只因她心有所属,最后在伤心绝望时接受马栓,但这并不是爱情,这是马栓的有机可趁,巧珍的意气用事,这又将是一场遗憾而又悔恨的爱。 </p> <p class="ql-block"> 影视剧《人生之路》续写了高加林、巧珍等诸多人物的命运,岀现大上海诸多繁华情形,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 。</p> <p class="ql-block"> 《人生》是路遥的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之作,高加林档案造假遣回农村、巧珍结婚就是故事的结尾,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p> <p class="ql-block"> 这又并非结尾,人之命天注定,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加林的命运究竟会如何,正如德顺老汉给加林说的“人不能昧了良心,你失去的不是巧珍,而是一块金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