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早晨送过闺女,闲来无事打算去候公公园锻炼。在路边无意间发现有种矮树上结了红红的果子,个头还不小。我以为是紫叶李果实,谁知走近发现这个树叶子正面是深绿色,背面有点发暗紫色。结的果子和紫叶李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紫叶李果实是圆溜溜,光滑的小果子。这种是有点磨砂面,表面长了细细绒毛,个头也比紫叶李大一点。</p><p class="ql-block"> 我忍不住把这个发现告诉我的朋友*静。她说这个是大的紫叶李果实吧?她学校门口的花坛里长的有好多。</p> <p class="ql-block"> 我好奇地尝了尝,发现果实虽然红艳艳,可不到成熟的时候。酸的直倒牙。发图片给静看,她说这个切面和红叶李不一样,可能不是红叶李。那会是什么呢?我不禁联想,是某种杏吗?表面涩涩的好像杏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我忽然又想起美女群里一位姐姐发的红杏图片。那水灵灵的鲜嫩嫩的杏一串串地挤在枝头,好像一群抹着高原红的娃娃脸蛋。让人忍不住想亲自抚摸。</p> <p class="ql-block"> 不得不赞叹,挂在枝头的各种果实确实诱人又美好。让人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 这时我吟诵起古人的一句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p><p class="ql-block"> 背完诗,细想这首诗描写的肯定不是挂满红杏果实的枝桠。而是春天盛开的杏花!红色的杏果今天我有幸见到,而红色的杏花谁见过呢?我反问静:“你见过红色的杏花吗?”她听了一怔,揣摩了半晌,“红色的杏花?还真没有,不都是白色的杏花吗?”</p><p class="ql-block"> 可是,这首诗是我们小学还是初中学的诗啊?记不清楚了。那个时候学到这句诗,为什么不觉得奇怪呢?迟了几十年的今天,我才发出了疑问?这是我们缺乏批判精神吗?学习都学傻了,缺乏思考。还是没有太多认知,以为世间还有红色的杏花,所以见怪不怪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带着疑问搜索百度……</p> <p class="ql-block"> 百度说:杏花有变色的特点,会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渐渐变淡,到谢花时就成一片雪白。</p><p class="ql-block"> 花期在3-4月含苞时是纯红色的,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落花时变成纯白色。“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他对杏花的观察十分细致。 </p><p class="ql-block"> 看来美是无处不在的,缺乏的是发现美,观察美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 胭红脂白,占尽春光</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因为“红”字本身传递出的热烈和娇媚,后人对红杏的形象进行了新的解读和演绎。事实上,杏花的颜色并不是热烈的大红色(未开时纯红实则包裹花瓣的萼片的颜色)。</p><p class="ql-block"> “杏……叶似梅差大,色微红,圆而有尖。花二月开,未开色纯红,开时色白微带红,至落则纯白矣。”</p><p class="ql-block"> ——清《广群芳谱》</p><p class="ql-block"> 明白了,明白了,诗人指的红色不是杏花花瓣颜色,而是萼片的红色呀!</p> <p class="ql-block"> 开时色白微带红,这里的红其实是浅粉色,粉红色。</p> <p class="ql-block"> 随着开放的时间变长,颜色变白。</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理解差异是因为:现代人和古代人理解的红色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现代人看到“红”字,认为是正红色,大红色。</p><p class="ql-block"> 而古代的红其实就是粉色。大红,正红用“赤”字形容。汉·许慎《说文解字》对“红”的解释是:红者,帛赤白色也。春秋释例曰,金畏于火,以白入于赤,故南方间色红也。论语曰,红紫不以为亵服。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所以古代的“红”,并不是大红、正红,而是粉红。</p><p class="ql-block"> 今天真是涨知识了,好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