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艺术市集印象录

影书房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宋庄是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艺术明珠”。</p><p class="ql-block"> 此言不虚。不知从何时起,这里就像一个自然生发的艺术部落,汇集了近万名艺术家、百余家美术馆及艺术机构,以及与艺术相关的服务行业,如装框裱画、文房四宝、文创制作、美食美物等系列特色店铺。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或拜师学艺,或设馆授课,或卖画营生,或策展布艺……他们用艺术的魔杖搅动宋庄的一池春水,硬是将宋庄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村镇点化成名闻四海的艺术工厂。</p><p class="ql-block"> 宋庄成了艺术的桃源胜地,艺术也给宋庄披上了华美的外衣。</p> <p class="ql-block">  自从爱上国画,宋庄也成了我心向往之的艺术桃源。隔三差五,必来一回,呼朋唤友,欢乐雅集,为平淡的日子添色加彩</p><p class="ql-block"> 近日,网闻宋庄建了一个很大的艺术市集,五月刚全面开业,谓为“网红艺术打卡新地标”,便摩拳擦掌意欲前往。立夏后一日,恰逢周日,不用上班,于是与书画家何水林先生、收藏家罗水其先生相约,去艺术市集一游。</p><p class="ql-block"> 天气晴好,初夏的微风习习地吹着。上午十时许,到达位于宋庄镇小堡村潞苑北大街的艺术集市。“中国宋庄艺术市集”镌刻在一面矮墙上,绿茵映着白墙,很是醒目。门口的石基上,蹲着一只汉白玉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门,是一条艺术大道,两边是排列整齐的白色小屋,一家接一家的艺术小店,绘画作品、珠玉饰品、杯盏瓷器、文房四宝等等,各类原创手工艺品形形色色,琳琳琅琅,各具特色。集市四通八达,信步往里走,看到还有帐篷、摊位、展架,甚至有露天小摊,实在像一个很大的自由市场。艺术从宣纸、从画布、从展馆,走向石刻木雕、杯盏盘碟、衣衫包包、摆件物什等各种日常用品,让人感觉艺术终于走下高冷殿堂,走进了烟火人生。“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的理念,在这里得到很好的诠释和倡导。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音乐家弹奏起悠扬的乐曲,香铺点燃起清甜迷人的香氛……视觉、听觉、嗅觉在同一时空自由碰撞,共同构成了集市的文艺新印象。</p> <p class="ql-block">  店主或挥毫、或品茗、或闲聊,甚至发呆。游客不甚多,大概因为集市新开业不久,知道的人还不太多。有的店铺已然开业,有的还在装修,还有一部分仍在招商中。听说这是一期文化工程,就集结了四百多个艺术商铺,还有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总占地面积达六万余平米,这里集艺术集市、艺术拍卖、艺术农场、帐篷露营、亲子乐园、音乐广场于一体,尤其是二期重点布局的艺术家创客空间,将以艺术亲近自然的形式,打造“林荫艺术商业街区”与“画盘艺术街区”,为艺术家营造集创作展销、生活交流于一体的空间。宋庄要致力于把这里发展成“国内规模最大艺术品原创发展基地”,我愿他们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悠闲漫步,一家接一家地逛,参观了好多家书画展品,还发现许多好玩有趣的物件:水林兄收获一对文玩核桃,水其兄淘得六枚文辞雅致的小闲章、一盆茶案盆景小文竹和一块玲珑有致的刻有“茶禅一味”的小太湖石,我则淘到一只小梅瓶、一只小如意瓶,以及三枚异形小闲章……“淘宝”的兴致和乐趣在这里得以高涨。我还偶遇一位老乡店主,一搭话,就发现都是一口皖北腔,彼此都笑开了。一问,果然他家就在离我家不远的亳州,于是买了五把空白的生宣团扇,并约了“好再来”。</p> <p class="ql-block">  卖小瓷瓶的摊主很有意思,父子俩各守一摊,一个瓷器摊,一个珠玉摊;儿子安份守摊,父亲则一副闲人模样,并不在那坐着,四处闲逛,仿佛并不在乎赚多少钱。我问瓷瓶的价格,儿子并不知道,打电话找来父亲,那老头说你随便给吧。我随口说十元,他说行,简直不要太痛快了。然而,也并不收钱,指了一下旁边的年青人,说“微信转给我儿子就行“,然后又不紧不慢逛走了。</p><p class="ql-block"> 卖印章的女人也很好。好几盒子印章,有姓章、有闲章,大大小小、厚厚薄薄,方方圆圆,足足有几百枚。问之,并不是她的手笔,说是叔叔治印。她看上去都有五六十岁了,想必她叔叔已是耄耋老人了。很薄的小章料,有椭圆形的、有方形的,有一字、两字、三字、四五字,直至六七字的,用很细的铁钱篆——水其兄专事古画收藏十几年,对印很有研究,端祥片刻,惊叹:这刻得真不错!又对我说,这么小的字,很费眼睛的,这么大年纪能刻得这么好,不容易了呀。一聊,女摊主也是浙江人,与水其兄是老乡,于是我们都买了几枚。尤其喜欢那句“心与浮云闲”,梦想能做个闲人,闲闲地读书写字画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是我最向往的人生状态。</p> <p class="ql-block">  逛到中午,湘潭人水林兄特地带我们去吃了正宗的湘菜,剁椒鱼头和外婆金钱蛋做得真香。餐馆主人颇具幽默感,墙上的招贴画诸如“吃光盘中餐,不做剩男剩女”、“广大人民群众,一定要照顾这家店”,让人忍不住哑然失笑,还想再来。</p><p class="ql-block"> 午后,去了水林兄在宋庄的“耘月草堂”,开笔画画。两位兄长都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书画水平颇高。五把园扇,三个人一挥而就,水其兄画了他最喜欢的竹子和葫芦,水林兄画了梅花八哥,并题了“无上清凉”、“明月清风”。我试画了一幅牡丹、一幅石榴,刚买的小闲章正好用上了,开心。团扇在手,风雅无比,越看越喜欢,直教我后悔扇面买少了。</p><p class="ql-block"> 欣赏了一遍水林兄的近作,让我受益匪浅。又手痒,临写了一幅山水,水其兄现场作了诗,水林兄题了款,合作愉快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好时光总是走得太快,转眼到五点了。作别了热情好客的水林兄,回程忍不住又折回艺术市集,找那个卖扇子的老乡,又买了二十把团扇;找到那个卖印章的女人,买了一枚小姓氏章,又忍不住买了一枚小闲章,篆文为“一日清闲一日仙”。</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总是在城里城外左冲右突,忙人想闲,闲人想忙——睿智的钱钟书先生,一套“围城”论到底击中了多少人的心思!我想,宋庄这个艺术市集,必定会为很多“闲人”找到营生,也会为很多“忙人”辟开一片逃离都市忙碌生活的闲游宝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至傍晚,艺术市集上的人多了一些,甚至连卖菜的大爷大妈也来了。果真,艺术与生活在这里无缝对接,男女皆宜,童叟可亲。临走,回望着坐在集市大门外那一对白发苍苍的朴实老人,我忍不住又走回去买了一把小葱。</p><p class="ql-block"> 孕育了艺术市集的宋庄,在初夏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可亲可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原创文字,转载请联系告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