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西新建汪山土库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西新建“汪山土库程氏家族”系出新安程氏,自清中期崛起于赣江流域,名贤辈出,一共走出了4位进士、15位举人,蔚为盛景。近现代更是涌现出一批活跃于政界、学界、文化界的名人。他们痛心时弊,奋发图强,以不同的因缘际会选择不同的路径方式来报效国家。有追随三民主义的从政者;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亦有诸多高材杰士,投身科技、文化、教育种种事业,凭借高度的专业素养,改造落后的社会现实。道路不同,胸襟相类,理想同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世纪的程氏家族代不乏人,英才广布。而20世纪的北京师范大学先后融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和辅仁大学,随时而作,写下波澜壮阔的时代鸿篇。在这鸿篇当中,先后有三位“汪山土库”程氏后裔的身影闪耀过辉光。</p><p class="ql-block"><br></p> <h3>程时煃先生肖像(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民国时期同学录)</h3></br><h3><strong>一、程时煃</strong></h3></br><h3>程时煃先生(1890-1951),号柏庐。早年毕业于江西实业学堂,后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学部。1915年归国,任江西省立师范学校教员、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教育厅二科科长等职。1919年赴京,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北高师”,后升格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教授,讲授教育制度等课程,翌年全职担任图书馆主任(即馆长)。1923年赴美,先后在芝加哥、哥伦比亚两大学攻读教育学,获硕士学位。1925年归国,继续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次年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兼教育科主任。1927年任中央大学教授兼教育行政院普通教育处处长。1928年始,历任福建省、江西省教育厅厅长。1947年受聘为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大同大学教授。</h3></br><h3>程时煃先生首先是一位教育家。他对高等师范教育、平民教育、教育行政等方面均有研究和实践。任职北高师期间,他积极参与新学制的讨论,发表了《四二制的学校系统》《对于新学制的概评》;他主张“高师改大”,认为“高级中学既经设立,程度自然提高。因之造成中学教员机关,自有升格之必要。”并担任师范大学筹备会委员。他重视民众教育,1922年,和林砺儒、韩定生等高师教授共同提出“宪法教育章程草案”,提出“人民向政府有要求受教育之权利”,“人民就学于公立学校,由小学至大学,一律免纳学费”。任职福建教育厅长时,即提出教育经费独立案,并获通过,使福建跻身全国寥寥几个实现教育经费独立的省份行列。程时煃谙熟美英德法等国教育制度、学校系统、教育方法,撰有《新德国之教育改革》《大战后英法两国的义务补习教育》《论欧美各国视学制度及对于我国现行制度改革之意见》等论文,主张中国的教育改革,应根据国情,借鉴各国经验,择善而从。1949年后,程时煃努力跟上形势,撰写《苏联的教育行政》,赞扬“苏联的教育制度是民主的、前进的”、“苏联的教育工作人员是受政府尊重的。”<br></br></h3></br><h3>程时煃先生还是一位图书馆专家。他曾任中华教育改进社图书馆教育委员会委员。执掌北高师图书馆期间,曾建议陈宝泉校长呈请教育部拨款建设新馆。校庆十四周年时,又对校图书馆工作提出建议:每年应规定大宗购书经费;学校课程应添设图书馆科;应设法与校外有名之图书馆互相联络,交换图书;应添聘图书馆专家,襄助一切。任福建教育厅长时,派专人筹建福建公立图书馆(后改称省立图书馆),规定省馆直属教育厅,馆长由教育厅委任,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地位。</h3></br> <h3>1922年7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山东济南召开第一届年会。程时煃(左二)作为中等教育组的正主席,也参加了图书组的部分会议。见顾建新等:《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图书馆教育组合影人物辨识——纪念图书馆先锋人物聚首100周年》,《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年第4期。</h3></br> <h3><strong>二、程介一</strong></h3></br><h3>北师大校史上的第二位“汪山土库”程氏先贤,是程介一先生(1914-1993),原名懋增。1934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文学院西洋语言文学系,在校期间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辅仁大学地下党组织第二任支部书记。抗战期间曾在江西、安徽从事革命工作。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某部炮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1959年从部队转业,先后担任安徽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中共芜湖市委副书记、芜湖市政协主席等职。</h3></br> <h3>程介一诗作(选自芜湖诗词学会编《 滴翠诗丛选粹 1986-2016》)</h3></br><h3><strong>三、程应钢</strong></h3></br><h3> 校史上还有一位“汪山土库”程氏后裔——程应钢副教授(1933-2022)。程老师于1953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1957年毕业即留校,于外语系公共外语组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直至退休。期间曾以专家身份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一年。1990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加拿大研学半年。程老师为人谦逊低调,淡泊名利,兢兢业业从事外语教学,为北师大公外事业贡献了终生力量。 </h3></br><h3>程老师的夫人万钫教授(1937-2015),北京人,1978年由天津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任教。先后晋升副教授、教授。因教学认真负责,1982 年被评为北师大三八红旗手,1984年被评为北师大教育系先进工作者。 </h3></br> <h3>程应钢、万钫夫妇1997年合影(程实先生提供)</h3></br> <h3>2020年6月,北师大图书馆建设“京师学人”特色库的工作人员,联络上程应钢、万钫之子程实先生,在其帮助下完善了“京师学人”特色库中的程时煃专栏和万钫专栏,此后屡有学术交流。还经其介绍,与程时煃先生之孙程永康、程晓康二位老师建立联系,获赠《新建大塘汪山土库程氏家谱》。</h3></br><h3>程实先生为“汪山土库府第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致力于整理家族文化遗产,弘扬家族优秀传统。2023年,程实先生收集到程介一先生信札一通、手稿一件,他第一时间便决定将这些文献捐献给我馆。最近,又在“汪山土库府第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程应江先生、介一公后人程光前先生以及介一公甥外孙曾庆全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努力促成分藏于异地的介一公三份信札、一份手稿合璧于我馆。</h3></br><h3>程实先生说:“在家族历史中,有那么多不同时代的程家人在老辅仁与北师大贡献了他们的青春与智慧,这绝非偶然,因为尊师重教是汪山程氏的立族之本。汪山土库府第文化研究会,本就肩负着收集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的使命。之所以能够达成一致,同意将介一公珍贵的文献资料分享出来,完全是出于对北师大校风、学风的充分信任。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借此体会介一公激扬的人生体验,不负韶华、不负时代。”</h3></br> <h3>此次捐赠的手稿《一个团结的学生会的成立——1937年春辅仁大学学生会改选纪实》,凡十六页,是程介一先生74岁时(1988年)应辅仁校友、外交家孟英之邀而撰写的回忆稿。他追忆了早年就读辅仁大学时作为地下共产党员筹备建立辅仁学生会的全过程,以平实的叙述,揭示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和人们对救国道路的不同思考。在那风起云涌的时代,每一所大学都有许多程介一这样的青年学子,怀着激烈的爱国热忱与宏阔理想,投身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辅仁大学也不例外。但因史料有限,目前关于辅仁学生政治活动的研究不多,诸多问题模糊不清。可以说,这份手稿为学者研究辅仁校史提供了一个新切口,具有不可忽视的史学价值。全文用纯蓝墨水钢笔写就,用蓝黑墨水钢笔和红色圆珠笔修订,体现了写作态度之审慎、修改过程之认真,故其作为史料应当具有较高的可信性。<br></br></h3></br> <h3>2023年5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举办捐赠仪式,诚挚感谢“汪山土库程氏”后裔捐赠这批珍贵手稿文献。参与仪式的黄婧副馆长表示,我们会以专业精神对这些文献进行妥善保存和必要的修复,让其发挥学术价值,不负校史上的程氏先贤,也不负捐赠者的慷慨与信任。</h3></br> <h3>黄婧副馆长与程实先生合影</h3></br><h3>撰文 / 肖亚男 </h3></br><h3> 审核 /杨健、黄婧</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