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深入探讨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方式和路径,海南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攻关团队于2023年5月19日在三亚荔枝沟初级中学聚焦:细化教学目标、彰显素养导向的主题进行课例研讨。第一小组的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为了能更好地达到细化教学目标、彰显素养导向的活动目标,第一小组成员和导师苏清霞老师在5月18日晚上就集中磨课。</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认真查阅资料,激烈地讨论问题。</p> <p class="ql-block"> 5月19日一大早,第一小组的成员就早早地来到三亚荔枝沟初级中学,为陈翠老师的课准备相关教具。</p> <p class="ql-block"> 5月19日早上9点5分,陈翠老师的课堂开始了。她的课题是《多角度认识物质》。</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同时直播到多个班级,使更多学生分享到优质教学资源。</p> <p class="ql-block"> 陈翠老师首先利用真实情境引入。新冠疫情防控中,我们可以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来消毒,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认识过氧化氢这种物质呢?</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提问:过氧化氢由什么元素组成?请你说出验证猜想的实验事实。接着小组讨论,畅所欲言。</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大胆发言,陈老师及时鼓励和点拨。</p> <p class="ql-block"> 接着进入学习任务二,从微观视角看物质。</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积极利用分子模型理解过氧化氢的微观构成。</p> <p class="ql-block"> 然后陈老师引导同学们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构成物质的微粒。同学们踊跃发言。</p> <p class="ql-block"> 接着进入学习任务三。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微观示意图说出物质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与线上听课的班级亲切互动。</p> <p class="ql-block"> 然后进入学习任务三,从变化视角看物质。陈老师先请一位同学上台,分别向水和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对这两个变化过程进行分类。并从微观角度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行再认识。</p> <p class="ql-block"> 课堂的最后,陈老师引导同学们分享本节课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物质?同学们认真思考并踊跃发言。</p> <p class="ql-block"> 然后陈老师提供碳酸氢铵这种新物质,让同学们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认识物质。</p> <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评课。</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陈海莲老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她认为本节课设计巧妙,理念创新,是一节难得的好课。不过学习任务三和学习任务四的时长安排可以再做优化,对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可以加快进度,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放慢进度,给学生更多时间去思考。</p> <p class="ql-block"> 接着陈翠老师讲述了自己的备课思路和设计理念。</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畅所欲言,对教学环节的优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攻关团队苏清霞老师总结点评。苏老师认为老师们要关注2022版课标中提倡的新情境下知识的运用能力,以素养导向为主,而不是只局限在知识点的简单重复。</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一项:专家微讲座。陈海莲老师主讲,讲座题目《细化教学目标 彰显素养导向》。</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认真倾听,并做记录。</p> <p class="ql-block">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多元思想。”通过此次活动,开阔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教师们的教研水平,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们受益匪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