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研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车辋镇中心小学于2023年5月17日下午,举行了各年级组语文集体备课研讨活动。</p> 一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围绕“问号”编排了《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3篇课文。任海娟老师主备的《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话故事,寓生物常识于形象的故事之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p><p class="ql-block"> 备课伊始,任老师从教材分析、单元内容以及单元目标和重难点三个方面对本单元进行了单元整体分析,紧接着又分享了对《棉花姑娘》这一课的教学设想,准备充分,思路合理清晰。同年级的各位老师对任老师的 教学设计从课前导入、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字词讲解、作业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大家彼此开诚布公,各抒己见,最后达成一致,形成共识。</p><p class="ql-block"> 在集体备课中,各位老师一路跋涉,寻找思想碰撞的诗意与远方。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语文教学好比是无涯之海,而行者无疆,唯有积跬步,方能致远。(周烁)</p> 二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三尺讲台催苗绿,一片净土育花红。5月17日,二年级全体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由备课组长带领大家回顾集体备课的意义和流程。接着由主备人对自己主备的第七单元进行了单元教材分析,并对《大象的耳朵》这一课的每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集体备课却是集众人智慧,采众人之长。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家针对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进行阐述,还有教学中的困惑问题等。老师们共同探讨,各抒己见,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个性化的解读使教案设计更贴近自己的课堂。(卢娜)</p> 三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车辋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齐聚一堂,集众智众力,攻克语文教学疑难,让语文集备焕发出迷人色彩。</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首先由主备人宋老师对语文第七单元进行了单元教材的详细分析,进而对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进行了具体介绍,接着对自己主备的《火烧云》一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做了详细的解说。 最后老师们针对备课提出自己的建议,既有教学前期准备的建议,也有教学中内容的掌握,还有教学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目标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更是大家交流思想与智慧的平台,让思想在碰撞中闪烁光芒,让头脑在风暴中汲取营养,让教学在务实高效的备课后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切实提高了语文组教学、教研水平,促进了教师的在教学、教研上的专业成长。(宋美丽)</p> 四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集体备课的课题是《挑山工》,主备人是张凯老师,张老师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展示,设计思路清晰、步骤环环相扣,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老师们或谈论书中知识点,或把班上所遇问题拿出探讨,或讨论如何备好课、上好课,气氛热烈。</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老师们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教学见解,达成了课堂的共识,集思广益,共创佳绩。(吴付军)</p> 五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本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杨氏之子》,主备人是赵荣老师。《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讨论:单元集体备课,分析教材,对应课标,确定课题;解读文本,体会思想感情。这篇课文通过孩子语言的妙处,从而体现了孩子的聪慧和机智。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讨论:</p><p class="ql-block"> 完成初稿后,针对初稿中的不足之处展开讨论,完成备课稿的具体细节。</p><p class="ql-block"> 孙晓国老师:这篇文言文的文本内容其实很简单,所以教师解释的过程应该可以省略一些,更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左凤国老师:读很重要,读好停顿有利于理解文言文。在课堂中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 包万燕老师 :学生演的环节,如果能演好,会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能演好的前提,需要老师提示好学生设置的场景,动作、表情和语气,这样演的效果会更好。(赵荣)</p> 六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表里的生物》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3篇课文,本单元以“科学精神”为主题,对自然现象、身边事物、未来科技等展开探究和想象,呈现人们不同事物的思考和探索。</p><p class="ql-block"> 姚得娟老师先与大家分享了《表里的生物》的教学设计及备课思路。姚老师对教材、学情进行了详细分析,其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设计巧妙、环环相扣。</p><p class="ql-block"> 六年级备课组组员对《表里的生物》进行了集体讨论。我们立足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1.抓住时间词“小时候”、“一天”、“过了许多天”、“此后”、“后来”以及相应的事件,理清文章的层次。</p><p class="ql-block"> 2.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父亲的怀表会发出声音”,体会文中“我”的探究和思考过程。</p><p class="ql-block"> 采取的教学策略有抓关键词、聚焦人物心理和对话描写、多种形式朗读、迁移运用,从而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李迎杰)</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在激烈而紧张的研讨中结束,大家各抒已见,兴趣盎然,意犹未尽。充分体现了集体各课“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让课堂真正落到了实处。让我们带着这份力量,凝心聚力,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张孟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徐之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