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让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提高青年教师研读课标、设计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叙写教学目标的素养,促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控,提高教研的参与度和有效性,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让青年教师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打造高效课堂。本专题研修教研活动继续围绕“大概念统领下教学目标的确立”这一主题开展教研活动。重点围绕“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分解、细化”“推进基于实证的课堂观察”两个问题进行研讨。</p> 课例展示 <p class="ql-block">海南省美兰实验小学吴海燕老师执教</p> <p class="ql-block">海口市英才滨江小学刘曼玉老师执教</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宏观的“理解、掌握、体会”等一些内隐性的心理动词,用清晰具体、可观可测的“说出、圈画、批注”等一些行为动词来描述学习结果,从描述“教的行为”转向“学的行为与结果”,从原本想的“我要讲什么”转向“学生最终能做什么”,这样的摘录目的性和指导性更强。</p> 英语主题沙龙 <p class="ql-block"> 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过去的课堂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备课时总以为自己教过了,学生就学过了,学过了学生就一定会了。很少关注“学生听懂我所授的内容了吗”“真的学会我所教的内容了吗”,这种问题便是缺乏对“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本学期我们通过推进基于实证的课堂观察,利于课堂评价表搜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落实程度的证据。课堂观察表主要的观察点为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的匹配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一堂课的依据,提升学校语文教研中专业对话的水平。具体操作采用“课前交流——课堂观察——课后研讨”三个环节进行。“课前交流”主要是执教教师与课堂观察者就教学设计进行交流,设计课堂观察表;“课堂观察”指利用课堂观察表聚焦观察重点收集课堂事实和证据,力求客观、真实地记录师生课堂行为。“课后研讨”基于收集到的证据进行评课、议课,提出改进建议,并梳理总结教学评一体化课堂实施有效策略。</p> 精彩讲座 <p class="ql-block">海南省龙华区教研员方夏霞老师主讲《探究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p> <p class="ql-block">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先做好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便为学习目标的确立寻找依据。课标分析必须先摘录课标,也就是说从课程标准中找到指导本册书、本单元、本课时教学的相关要求,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老师们的摘录比较笼统,缺乏针对性,看不出课时适用的主要要求是什么。基于这一问题,对课标进行解析,在充分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解析教材。</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将“《课程标准》进行分解和细化”,还是《课堂观察表的实施》,最终都是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评价三者之间相互统一,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并且均指向大概念统领下的核心素养的习得。</p> <p class="ql-block"> 教而有思,研而有行。此次教育教学指导与调研活动,为学校落实新课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新方向,促进学校教师教学理念的持续更新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全力将以此次调研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有研究味儿”的课堂,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努力探索,力争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