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武汉

hanli

<p class="ql-block">五月十八日,乘坐高铁来到汉口。</p> <p class="ql-block">出站后乘出租直接来到预订酒店。</p><p class="ql-block">从房间窗户能看到美丽的长江及对岸的武昌。</p> <p class="ql-block">中午到的汉口,先去吃饭。查得这家店评分颇高。步行500米来到“灶里灶外”。刚进门店员就说:怎么这个时候来?都下班了。老黄问:不开门了吗?我们车晚点了。店员:开门的,进来吧。</p><p class="ql-block">进店坐下,感觉有点热,于是说:把空调开一下吧!店员:下班了,空调关了,只能开风扇。搞得我们颇觉别扭。想想还是坐下点菜,我点了珍珠豆腐圆和小米粑,店员说:下班了,只有炒菜没有蒸菜。弄得我们犹豫着是否离开。</p> <p class="ql-block">终于还是点了二菜一汤一点:酸菜黑鱼、肉炒笋丝、莲藕骨头汤、红糖粑粑。</p><p class="ql-block">居然,感觉非常好吃!!!</p><p class="ql-block">每样味道都很到位!</p><p class="ql-block">于是,心情一下子愉悦起来,对店员态度的不满也忽略了。</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回酒店。发现周围有不少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曾经的汉口美国领事馆</p> <p class="ql-block">这个当年是“国营招商局汉口分局”</p> <p class="ql-block">这个也是老建筑,是李凡诺夫夫人旧居</p><p class="ql-block">李凡诺夫(S.W.Livinoff,又译季凡诺夫、李特芬诺夫),俄国喀山人,举家在汉生活长达58年,经营茶叶贸易,曾在汉有多处房产。</p><p class="ql-block">1861年,李凡洛夫来到汉口,经营由湖北销往俄国的茶叶制品。1863年,李凡洛夫在崇阳建立顺丰砖茶厂,后迁汉口英租界下首的江滩边(今黎黄陂路口)。在围成方阵形的几栋两层楼房中,安装着当时最新式的蒸汽机、锅炉和各种制茶设备,七八百工人在这里日夜不停的工作。</p><p class="ql-block">俄商介入茶叶贸易之后,在羊楼洞高价收购茶叶,并用先进的制茶设备和技术,很快取得了经营上的优势,基本垄断了茶叶的外销市场。随着市场声誉和需求的不断提升,俄商看中了汉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市场潜质,利用汉口这个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茶叶的集散地,纷纷到此建厂。</p><p class="ql-block">除顺丰砖茶厂外,1866年,托克马可夫和莫洛托可夫,在顺丰砖茶厂的上首(今兰陵路口)开设了新太砖茶厂;1874年,莫尔恰诺夫与佩恰特诺夫,在英租界内开设了阜昌砖茶厂。1871年,顺丰砖茶厂在汉口长江边上,建起了第一个工厂专用码头—“顺丰茶栈码头”,开启了汉口近代工业在外贸水运上的先河。据资料记载,19世纪70年代,汉口已有4家俄商砖茶厂,每年由汉口输出的砖茶约占全国砖茶输出量的60%。90年代至20世纪初的20年中,每年由汉口出口的茶叶在40万担左右,成为当时茶叶贸易最繁盛地区。</p><p class="ql-block">1916年,顺丰、阜昌茶砖厂倒闭。1919年,李凡洛夫一家离汉赴美,留下了这些见证汉口近代贸易史的西式建筑。</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座李凡诺夫公馆在不远处。</p> <p class="ql-block">来到“宋庆龄汉口旧居”(次日上午补拍)</p><p class="ql-block">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位于汉口沿江大道162号,始建于1896年,系俄式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历史上为俄资道胜银行。</p><p class="ql-block">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俄资道胜银行被收归国有。1927年元月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此楼即为国民政府财政部所在地,后为民国中央银行汉口分行。</p><p class="ql-block">1926年12月宋庆龄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的先遣人员到达汉口后,在其弟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的安排下,宋庆龄搬入此楼的二楼居住和工作,直至1927年7月17日离开汉口,在此居住和工作达7个月。</p><p class="ql-block">1949年武汉解放后,该楼一直为中南军区和武汉军区所有并使用,2011年元月该楼资产划转武汉市后,即按原貌对其进行了加固和维修,并在二楼布置了宋庆龄在汉口工作和生活期间情况的陈列展,展览中有的资料照片系首次公布,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p> <p class="ql-block">近看</p> <p class="ql-block">旧居中有很多宋家三姐妹的合影,是之前没有见过的。</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1927年她在这个建筑中的留影。</p><p class="ql-block">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昌,国民革命重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由广州迁都武汉。从1926年12月10日和国民政府先遣人员抵汉至1927年7月17日因时局动乱而被迫离开,宋庆龄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7个月。</p><p class="ql-block">宋庆龄旧居最初为始建于1896年的华俄道胜银行汉口分行,北伐军进占武汉后成为国民政府中央银行武汉分行。宋庆龄在此参与和领导国民政府迁汉、收回英租界、培训妇女干部和讨伐蒋(介石)汪(精卫)等重大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楼内宋庆龄半身塑像</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她出生于"民国第一家族",与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谱写了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佳话......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宋庆龄鞠躬尽瘁,七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在宋庆龄身上,既有传统女性的温婉和娴静,又有现代女性的坚毅和勇敢。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先驱何香凝曾这样评价她:"唯菊与石,品质高洁;唯菊与石,天生硬骨"。她不贪财,不恋权,宅心仁厚,坚贞不渝,可谓"品质高洁";她不畏惧,不妥协,立场坚定,敢于抗争,可谓"天生硬骨"。展览分为"风雨里的坚守""硝烟下的援助""建设中的使命"三个部分,通过展现宋庆龄与孙中山的革命情谊,宋庆龄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点滴瞬间,呈现出这位二十世纪伟大女性的重要贡献和高贵品格,让人们走近宋庆龄,了解宋庆龄,学习宋庆龄。 </p><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璀璨明珠,她为中国乃至世界所作的贡献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恒久的光芒,而且将永远铭刻在世人心中并给人以启迪:她爱国,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她坚强,秉承孙中山的遗志独自走完革命的征程;她勇敢,追求民主和团结的步伐不因威胁和恫吓而停止;她亲善,把一生献给中国妇女和儿童福利事业;她廉洁,将所募款项和所获奖金投入到热爱的工作中;她明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作出深明大义的抉择。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学习宋庆龄的高贵品质,发扬宋庆龄的崇高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p><p class="ql-block">补充一句:她是我的文昌老乡!</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大事年表</p> <p class="ql-block">回到酒店后,直接来到34层,临窗眺望江景。</p><p class="ql-block">从上游方向可看到武汉长江大桥,鹦鹉洲大桥和杨泗港大桥。</p> <p class="ql-block">下游方向,能看见长江二桥和二七大桥。</p> <p class="ql-block">从北岸可看到江滩公园大门和过去的轮船码头,和如今的科技馆。以及埋没在高楼里的江汉关……</p> <p class="ql-block">在34层喝茶聊天,不知不觉的天色渐暗,对岸慢慢的有了灯光。这是7:30。</p> <p class="ql-block">这是7:45</p> <p class="ql-block">7:47的沿江大道</p> <p class="ql-block">8:30,依然悠然临江而坐的兄妹。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还有我们的大王童鞋。</p> <p class="ql-block">和老同学小聚,来杯鸡尾酒,看看江景忆忆旧,感慨人生无常!</p> <p class="ql-block">再看一眼漂亮的窗外</p> <p class="ql-block">终于下楼了。这是从江滩回看我们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来个动态视频</p> <p class="ql-block">从江边看灯光变换的长江二桥。</p><p class="ql-block">其实色彩图案不断变换,没有跟拍太久。</p> <p class="ql-block">武昌的灯光以及在江水里的倒影。</p> <p class="ql-block">动态的</p> <p class="ql-block">再次回看我们的酒店。想必在对岸观看,应该也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这边是码头和船</p> <p class="ql-block">光芒四射的游船行进</p> <p class="ql-block">江边依偎着享受美景的情侣</p> <p class="ql-block">再看我们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再看二桥</p> <p class="ql-block">游船和码头</p> <p class="ql-block">走到江汉关</p> <p class="ql-block">长航武汉工程局</p> <p class="ql-block">花旗银行</p> <p class="ql-block">一夜好眠。二楼的自助早餐。</p><p class="ql-block">难得见到酒店餐厅会有这么多人。一些食品常常在缺货状态。以至于我后来又发现喜欢吃的再去吃,就又超量了😒(&gt;﹏&lt;)</p><p class="ql-block">不管怎么说,热干面都是我的爱。</p> <p class="ql-block">吃饱下楼,马路对面就是江滩公园大门——洞庭门。</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个牌子:“街头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去瞧瞧!</p><p class="ql-block">背面说明:</p><p class="ql-block">将具有特殊历史和异国风格的建筑当作陈列品展示于街头,故名"街头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自1861年始,英、德、俄、法、日等国在汉口设立租界,持续80余年。此路段1897年辟为俄国租界1925年前曾称阿列色耶夫街、夷玛街;因两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系武汉黄陂人,1946年改称"黎黄陂路"。路长604米,16栋欧陆建筑物的背后均有故事。哥特式和洛可可式为主要风格。昔道胜银行曾为宋庆龄故居;"八·七"会址毗邻此路。</p><p class="ql-block">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政府2007年4月重修</p> <p class="ql-block">这是汉口俄租界巡捕房旧址,是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优秀历史建筑”—汉口信义公所。它属晚期古典主义建筑,1923年始建,1924年建成。由石格司建筑事务所(德)设计,汉协盛巷造厂施工工。原为4层旅馆式建筑 采用三段式立面,后加2层。</p><p class="ql-block">信义公所主要为华中地区信义会传教士路经式汉时提供住宿,并为其联络和代办各项事务而设立。公所由以美国为背景的外国传教会经營,常有外籍人士等寄寓。此外,国民政府政要宋美龄、蒋经国等路经式汉时亦寓此。</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还有图例说明</p> <p class="ql-block">这个具有西方街头建筑特色的楼叫巴公房子。也是“优秀历史建筑 ”</p><p class="ql-block">巴公房子属近代古典复兴式建筑,1901年始建,1910年建成。景明洋行设计,永茂昌、广大昌营造厂施工,为武汉较早的多层公寓。" V ”字形平面,与相邻建筑围合成锐三角形内院,转角建成弧形,设主入口;底层部分店面,其余为单元式往宅。巴诺夫兄弟为俄国沙皇亲戚。1869年来到汉口,1902年前任俄国驻汉口领事。1910年巴公房子建成后,委托比商义品公司经租,供在汉外国侨民居住,1912年售予广东银行。</p><p class="ql-block">这是房子东侧</p> <p class="ql-block">西侧</p> <p class="ql-block">从南面看巴公房子。</p> <p class="ql-block">巴公房子西侧对着的是“八七会议”的会址</p><p class="ql-block">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在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p><p class="ql-block">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党今后的斗争方针和任务,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今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p><p class="ql-block">出席会议的只有在汉的部分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及中央机关、共青团中央、地方代表共21人。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罗明纳兹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由于当时环境极其险恶,会议只开了一天。</p><p class="ql-block">会议撤销了陈独秀在党内的领导职务;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候补委员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p><p class="ql-block">会议正式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p><p class="ql-block">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优秀历史建筑”——珞珈山街房子</p><p class="ql-block">该房屋为近代西式楼房住宅式建筑,建于1910-1927年间,由石格司建筑事务所(德)设计,汉协盛营造厂施工。清水红砖外墙,红瓦坡顶、平面及立面墙身不规则,窗户大小不一,上下错落,略带西班牙建筑艺术风格。室内卫生设备齐全,有烤火壁炉。原系英商怡和洋行修建的高级住宅。现12号楼1927为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驻地,长江局书记罗亦农曾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这片都是珞珈山街房子</p> <p class="ql-block">全貌</p> <p class="ql-block">这是武汉基督教青年会。当年我的母亲就是其会员啊!</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顺丰洋行旧址。</p><p class="ql-block">顺丰洋行建于1873年,系俄商李特芬诺夫创办,从湖北蒲圻羊楼洞迁址于此,主要业务是经营茶叶。为武汉市第一家外资工厂。</p> <p class="ql-block">晚上看望亲戚,在这里共进晚餐。</p><p class="ql-block">看到七姨夫妇都胜利度过疫情,目前身体不错,倍感慰籍。愿老人都安康快乐幸福!</p> <p class="ql-block">又过一夜,趁着离开前的空闲,再次逛逛老房子,体会民国风情。</p><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首善堂”</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终于找到了李凡诺夫公馆。门口停了一堆车。</p><p class="ql-block">该公馆属斯拉夫别墅式住宅建筑,1902年建成。清水红砖外墙,使用了拜占庭装饰细部和俄罗斯民间建筑处理手法。李凡洛夫系俄国茶叶商人,1861年来汉口,经营由湖北销往国的茶叶制作和买卖。1863年在崇阳建立顺丰砖茶厂,后迁汉口。1871年设"顺丰茶栈码头",为汉口长江边上第一个工厂专用码头。1902-1919年,李凡洛夫在此居住。十月革命后,李凡诺夫一家离汉赴美。</p><p class="ql-block">进入这间“公馆”,发现这是一个被多家使用着的老房子。我们还随着楼梯进到二楼,昏暗的木楼梯,油漆斑驳的木地板,一股老旧时代感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这是李凡诺夫公馆对面的同兴里,也是优秀历史建筑。建于1932年。它让我想起我曾经去过的同学家,在江汉二路的贯中里。相当于上海的石库门房子。据说早已经拆除了。我可爱的团支书林同学,也不知道她在哪里,现在还好吗?</p> <p class="ql-block">俄巡捕房旧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惠罗公司旧址</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个优秀历史建筑</p><p class="ql-block"> 涂堃山、傅绍庭公馆</p><p class="ql-block">属西式住宅,建于1930年前。平面为矩形,立面纵向采用三段式构图。居中有4根组合柱式支撑门斗,上方为大阳台。整体装饰细腻,三角形窗楣及山花做工较为精致。四坡屋顶上覆红平瓦,设有老虎窗及气屋。</p><p class="ql-block">两栋住宅(左边还有一栋形式类同的建筑,有天梯相连)系魏清记营造厂为答谢买办涂堃山、傅绍庭在商务上的支持而建造。</p> <p class="ql-block">寻找良久的周苍柏公馆居然在这里。一个死胡同里。</p> <p class="ql-block">院门紧闭,只能看到一点屋顶。</p> <p class="ql-block">换个角度看</p> <p class="ql-block">旁边有个小门露出点缝,拍到偏院局部,一片荒芜。主楼在画中的右边。</p><p class="ql-block">时间所限,这次的探寻就到这里了。</p><p class="ql-block">如果能修旧如旧,恢复民国时期风貌,还需要下不少功夫。希望下次来时,这里会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