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齐成长 共谱课堂新篇章—卢氏县区域调研第四共同体交流活动

思念 说给风听

<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共同体学校的学习交流,突破教学的瓶颈难题,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和接力共进的目标,2023年5月18日,我校作为主办方开展本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p> 同课异构    展示风采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采取了“同课异构”的方式,分别由育才中学和我校的老师在八年级上了两节历史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和两节物理课《杠杆》。每节课都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学融”思路的运用,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色。</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育才中学王蕾老师执教的《外交事业的发展》,她采用画时间轴的方式让学生梳理思路,概括出七十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三件大事,并让学生结合材料讨论探究历史事件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她还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历史图片和视频,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力和认知力。</p> <p class="ql-block">  李勋老师执教的《外交事业的发展》以“中国外交事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为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讨论,并结合时间轴、图片等多种资源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了七十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三件大事。他还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育才中学梅耀伟老师执教的课题是《杠杆》,他由生活实例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了杠杆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讲解、演示、计算等方式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用画力臂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和力臂关系。整节课师生互动好,完成教学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提升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胡延锋老师执教的《杠杆》整堂课采用“学融”模式并将数学中做垂线的方法应用到画力臂上来,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教学难点。整堂课思路清晰,师生配合度高,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p> 共研互鉴   提升水平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的评课环节,由来自五所共同体成员单位代表分别从“学融”模式的五个环节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对“学融”模式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评课内容丰富多样,评课氛围热烈活跃。</p><p class="ql-block"> 在评课中,大家既肯定了四位老师在目标导学、任务驱动、激思展学、评价促学、反馈测学方面的优秀表现,也指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目标导学方面,如何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难度不同特点等多重因素设计合适的任务?在激思展学方面,如何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样的评课活动,我们不仅能够从他人的教学中汲取经验和启发,也能够从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p> 共享经验   共谋发展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的交流环节,由育才中学的刘彦波老师和刘智玲老师分别就物理学科和历史学科“学融”教学思路理解与操作进行了精彩的发言。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学融”模式的内涵、特点、优势、原则、步骤等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分享了“学融”模式在教与学中的具体运用和体会。他们的发言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逻辑性又有感染力,引起了在场老师们的共鸣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回归课堂,以研促教,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得以进一步的提高。本次区域教研活动的开展,增进了校与校之间的交流,让老师们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有了新的收获、新的提高。</p>

学生

教学

老师

评课

外交

学融

事业

杠杆

力臂

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