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共育,合力促成长——参加首届家校合育创新发展论坛活动侧记(一)

咏薇

<p class="ql-block">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5月17日,我们在教科所刘芳主任的带领下,来到美丽的淮安。开启一场了家校合育的精神盛宴!</p> <p class="ql-block">  5月18日早上9点整,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邱华国先生的主持下,2023家校合育创新发展论坛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  为我们带来报告的有六位专家:王建,宋萑,殷飞,洪明,吴重涵和金德江。</p> <p class="ql-block">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宋萑的讲座《未来教育与家校社学习共同体建构》让我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宋萑所长讲到未来教育教师的新角色。首先要有大先生思想,大先生就是要有大胸怀,大格局,大理想,大思想。 </p><p class="ql-block"> “大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教师形象的时代激活,是中国话语的智慧表达。“先生”之“大”,在于大情怀和大境界,有为国为民的大担当;“先生”之先,在于先知更在于先觉,不仅要具有扎实学识,更要具有较高的道德品格,能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对学生产生示范影响。</p><p class="ql-block"> 成为“大先生”,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教师的殷切期盼和谆谆教诲,每个教师都要将此作为理想信念,将“大先生”的形象体现在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课堂是教师被赋权最多的教育空间,也是最能体现教师职业尊严的实践场所。作为老师,我们必须从课堂教学发力,在课堂中呈现“大先生”的样子,努力成为时代需要的“大先生”。</p><p class="ql-block"> 其次为国育才,老师还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做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想的引路人。这四个引路人是相辅相成的,强调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学习方法、创新思维和爱国情怀。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工作目标,而不是仅仅将学生考试分数作为工作目标。</p><p class="ql-block"> 为国育才还要做到四个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教师的使命在于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育人二者不可分割,统一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p><p class="ql-block"> 最后还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以曾经读过的一段话分享我一天的收获“教育要善待差异,面对差异不是埋怨,不是责怪,而是适应,要意识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其本质就是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能力相当的教育,而不是一模一样的教育”。</p>

学生

引路人

教师

先生

教育

统一

家校

合育

坚持

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