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读这本书并未抱有太多的期待,看目录以为就是一本普通的教育随笔汇编,直到看到书中有一段话,与自己文章中的一段文字极其相像,都表达了从事特殊教育需要信仰的力量这一观点,顿感共鸣!仰慕、欣赏之情顿生,更多了读下去的理由和力量!</p> 读书笔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理想的事业,理想主义者的心中总是有信仰支撑的。他们崇尚伟大、神圣、高贵、典雅的事物,相信宇宙内部隐含着某种深刻的秩序,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道义的承担,对教育的信仰体现了他们操守的清高,意味着一种淡定的价值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有信仰的支撑,才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才会自觉地接受教育,主动地增长智慧,成为一个清醒的觉悟者,在对众生怀着的大爱与悲悯中奠定一种高贵的气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要有爱心,还要有爱的技术与能力,不断地学习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智力水平的提高是困难而有限的,生活技能经验却能够在反复的实践和体验中不断积累。于是,我们教授的知识是浅显的,而将重点放在了智力和能力的综合提升上。天天实践,积以时日,不少孩子的生活技能不断提高,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家长和周围的人都感觉到他们“变聪明”了。这就是生活技能和经验,弥补了孩子智力上的不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纳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沙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发扬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是我们特殊教育的关键,我们应该扬长避短,让学生能真正各展所长。</p> 特殊教育自有精深的规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特殊教育的“有教无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将有教无类的教育传承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相结合,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学习、探求特殊教育的发展之路,从特殊儿童的需求出发,探索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分层开展课堂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教学在“分层提要求、分类定方法”的基础上,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相匹配,为每个学生建立信息档案,必须量身定度设计多套教学、训练方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在生活中学会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的课堂已经摆脱了传统教学中对知识过分强调的束缚,把教育重心转移到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上。孩子们在学校里学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提升教育实效,一生一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录学生的点滴发展,让学生在纵向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特殊教育的“各展所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避短扬长,发展优势智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智障学生的教育者而言,善于发现学生的可发展点,是教育者最关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换个视角,人人可以成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看他们学到了什么,取得了什么进步,你就会发现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只有不同发展的方式与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学校社区共建融合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社区携手,共同提高社区的接纳程度,从而打开智障学生回归社会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特殊教育的“教无定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社会也是学习的大课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校生活必须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沟通、相融合,及时调整教育构思,适应社会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以学定教,开发校本课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编内编外教师合作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教育优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形成更强大的教育合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我的理解就是不断反思。学会反思是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成功教师成长的一个鲜明特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失败一定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催生更深入的反思,如此螺旋上升,必然会获得完善自我的秘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命的美不在目的,而在历程;教师的成功不在自己而在学生;不能把握生命的长度,而能增加生命的厚度和宽度,这就是我们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笑容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情,每一个笑容都是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喜悦。智障孩子看到了太多带着厌恶、嫌弃的眼神。他们的心灵虽然坚强,但也渴望一个能融化冰雪的温暖表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尊重个性,把学习看成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强调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要求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为人的成长服务;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本主义在教学思想方面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了解学生内在的心理世界,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并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的目的,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低年级主要采用“动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基本的运动、语言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年级主要采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掌握走向社会、适应生存、与人沟通的能力,初步掌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高年级主要采用强化训练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础型课程的内容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发展型课程着眼于学生潜能开发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补偿型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缺陷补偿,提高学生的生存与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补偿型课程是另两类课程有效实施的坚实基础,基础型课程为发展型课程的实施提供基本知识与技能保障,补偿型课程能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时所必须掌握的运动感知、认知、言语、语言和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反之,发展型课程根据学生潜能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基础型课程的实施,巩固补偿型课程的有效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有效的应付和顺应社会生活环境,使个体内部以及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保持平衡与协调的一种状态。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社会适应问题尤为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现代化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是社会适应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让学生将来直面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需要,是对学生的教育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技能是在练习中逐渐习得的,由于智力障碍,儿童思维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抽象、概括水平低,他们在日常活动中通常能在直接观察事物的条件下进行简单的思维活动。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具体形象或表象。因此发展智障学生社会适应性技能的有效练习形式应指向直观的、物化的、可操作的、生活化的功能性生态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国教育家伊泰尔的理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赋予弱智儿童比以往更为愉悦的社会生活,以唤起他们的社会生活兴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给予弱智儿童强烈的刺激或愉快的感情冲动,引发他们的神经感觉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使弱智儿童产生新的需要,并增加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便于更新他们已有的观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使弱智儿童面临必须模仿语言的情境,引导其语言的产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由弱智儿童的生理需求引导其做简单的认知行为,并使这一行动趋向于教育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可以说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它不仅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更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特殊人群的关爱、辅助体现的是一种人性关怀,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对智障儿童的歧视到怜悯,从同情到理解,从接纳到平等参与,这样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特殊教育价值认识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优秀家长要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注意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永远爱孩子,做到三心:爱心、耐心、交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客观、全面分析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孩子的变化,并进行引导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多鼓励孩子,要养成与孩子平等对话的习惯,沟通情感,互相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不纵容孩子,要严格要求。在生活上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习上要求孩子当天的事情当天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不溺爱孩子,要培养孩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在吃、穿、用等方面要适量适当。在学习、劳动等方面要能吃苦,经得起挫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家庭要和睦,父母教育意见要一致,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顾问与人生导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教育孩子要孝敬父母,主动与家长问候,接受父母的教育帮助。并做一定的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辛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配合学校搞好教育。</p> 读书心得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经上天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带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实在爬得太慢。虽然他已经在尽力爬,但还是只挪步一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我恍然大悟!原来上天是叫蜗牛带我去散步,我的手轻轻地抚着胸,虽然前行的速度很慢,但让我领略到沿途的风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特教老师教育智慧的真实写照,不可要求学生走得快,必须静下心来,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用全部的爱陪伴着学生一起散步,如蜗牛般画出那条银色的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尹岚校长的字里行间,都彰显着一个特教工作者坚定的职业信仰、高尚的教育情怀。捧着一颗心来,用尽心力,让每一朵迟开的花朵都灿烂,需要的不仅是爱心,还得有爱的技能。医教结合的办学思路、综合康复下的课程整合、协调优化的课程管理、教育康复的相辅相成……老师们用爱心和责任心,秉承生活及教育,社会及学校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教学做合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培智教育之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特殊教育的瓶颈,我们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有打破瓶颈的信心,更要有解决问题的理念、策略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让每个孩子都灿烂,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愿在特殊教育这条漫长而艰辛的路上,有更多温暖的力量伴我们一路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