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下旬,从云南盈江拍鸟返程中,我们几个拍鸟侠被和顺古镇的名号所吸引,决意前去一睹古镇的面貌。要说看古镇拍古镇,哪个摄影人不会扳着指头给你数出几十个。可如今好多古镇要不打造一新名不符实,要不商业味太浓,已令人提不起兴趣。但到和顺一游,虽是走马观花,倒也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进入和顺古镇,蓝天白云下,石牌坊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 走进和顺,展现在面前的是一派如画的风光,山清水秀,绿影婆娑。</p> <p class="ql-block"> 和顺村头小河绕村而过,两座石拱桥跨河而建,形似双虹卧波,故名双虹桥,据传建于清道光年间。为进入和顺古镇主村落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全镇人口7000余人,有海外华侨3万多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六百多年来,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和马帮文化,使和顺成为云南省典型的生态文化村落。</p> <p class="ql-block"> 过得桥来,迎面的大照壁上“和顺和谐”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是朱镕基2006年题写。</p> <p class="ql-block"> 照壁的背面“内和外顺”四个大字同样引人注目,是李瑞环当年题写。</p> <p class="ql-block"> 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古镇,沉淀着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历经沧桑巨变的传统民居。这里的传统民居多达1000多座,其中清代民居有100多幢,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其建筑风格各异,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尤其是那老宅的门窗木雕,各种雕刻造型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当你穿街走巷的时候,冷不防冒出一面土墙,这就是给你的惊喜!600年的古镇保持得如此完好,如此的生态,难道你不惊喜吗?!</p> <p class="ql-block"> 徽派建筑的神韵、江南民居的雅致、西方建筑的元素……风格各异的古建筑群落兼容着不同的文化符号,不同的建筑文化共存交融又各显魅力,形成了独特的古朴典雅、和顺和谐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和顺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山清水秀,传统的小镇建筑,淳朴的人们。其封闭、传统、安定的环境,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明清文化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墙壁上的“福”字随处可见,和顺人倚福寄福,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 民居群落随形顺势,与邻里一道顺巷而建,和睦而居。</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马帮重镇、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外来文化在此交融,虽处高原极边,但村落风貌、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精髓,又与传统本地文化交流整合,创造出了有着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p> <p class="ql-block"> 闾门门额嵌有题刻,镌刻着有教化之用的对联:“四时佳景薰染三五陶朱户, 六经章句孕育几多礼让家”</p> <p class="ql-block"> 和顺自古有重教兴文的优良传统,这里有被誉为“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和顺图书馆,保存完好的文昌宫等。</p> <p class="ql-block"> 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p> <p class="ql-block"> 图书就是“文化之津”、“民智泉源”,一个爱好读书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 保存完好的文昌宫,门前的对联:“高必自卑合德智体而并育 小能见大通天地人者为儒”。</p> <p class="ql-block"> 随处可见的玉石店。</p> <p class="ql-block"> 和顺是西南最大的侨乡,400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开始"走夷方"。由于和顺离缅甸才70公里,所以去那里做玉石生意的人最多,还有远走印度(此地离印度400公里)、美国、加拿大的,其中不乏成为巨富大贾的,他们衣锦还乡之后就在和顺修建宅院,也出资修建宗祠,全乡有八大宗祠,都风格各异。</p> <p class="ql-block"> 寸氏宗祠又称寸家祠堂,是和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和顺八大祠堂中最早修建的一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家。与和顺其他祠堂的建筑风格不同,别家宗祠大门均为传统的飞檐斗拱、瓦木结构,而寸氏祠堂的大门是典型的南亚风格,洋气十足,形成了中外合璧的经典之作。门前的两个石狮是缅甸华侨寸姓族人捐赠的。岁月沧桑,历经70多个春秋,它成了魅力和顺侨乡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 一代代和顺人为谋生,顺西南古丝道出发,远走他乡,从商办实事,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南亚,使和顺形成了独特的华侨文化。历史上和顺曾涌现出一代“翡翠大王”寸尊福,富甲一方的“永茂和”商号等。</p> <p class="ql-block"> “翡翠大王”寸尊福由于支持和赞助了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孙中山赠予他“华侨领袖,民族光辉”和“中外名垂”的称号和牌匾。</p> <p class="ql-block"> “寸金易得寸玉难求”,(我查了一下资料,原来写的是:德國的钟,英国的门,捷克的灯罩法国的盆)。这里的“寸”也应该是指代寸尊福吧。</p> <p class="ql-block"> 极边古镇,丝路侨乡,数百年丝绸之路文明的孕育,风俗淳美,代代传承,历史在和顺古镇写下了独特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在中央电视台2005年度十大魅力名镇展示活动中,这段颁奖词集中概括了和顺的特点和特色:“乡虽小,却有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人不多,还有大半居留世界各地。一代哲人故里,翡翠大王家乡。小桥流水有江南风情,火山温泉是亚热风光。更有月台深巷洗衣亭,粉墙黛瓦,稻浪白鸥,一派和谐顺畅。和顺,一座滇南小镇,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p> <p class="ql-block"> 走马观花看古镇,</p><p class="ql-block"> 滇南名珠一和顺,</p><p class="ql-block"> 高原极边风光美,</p><p class="ql-block"> 人和事顺类拔萃。</p><p class="ql-block"> 再见,和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