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韵飘香共交流 拾级而上促衔接——后小河小学教育集团小初衔接课程研讨

后小河小学教育集团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花影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柳色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抹浅夏来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场遇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双向奔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初衔接齐蓄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双减”之下,我们一直在思考中探索:如何有效实现 “小初”融合贯通,生态成长?如何真正“看见儿童”,让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一以贯之?如何建立完善“小初”协同教育机制,真正落实“双减”,实现学生自由绽放和终身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这样的思考,为进一步落实“双减”工作,探索中小学学段教育张力,研究“小初”协同教育机制,为孩子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赋能,后小河小学教育集团开展了“小初衔接”课程专题研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山西省实验中学的四位老师走进小河,与小河师生共赴一场“小初衔接”的课程之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素养导向 学以致用 </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一杯醇香的美酒,道尽人生千般滋味;如一段悠扬的旋律,唱出人内心最深的情感……至善厅150余名小河学子翘首以盼,与来自省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杨怡飞进行了一次美食与记忆、滋味与情怀的心灵碰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老师《一蔬一饭总关情》的微写作训练课,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为小河六年级的学生打开一扇习作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课伊始,杨老师由“小吃货”这个词激发孩子们的表达兴趣,接着,四个描写美食的小片段,打开了今天的微写作之旅,在孩子们的回答中,杨老师运用启发、引导,适时点拨的教学方法,水到渠成,顺学而导总结出运用多种修辞、侧面烘托、多种感官、动作拆分、大词小用等多种写作方法,多次提醒孩子们及时做好笔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老师的课重启发,有层次,给方法。课堂上老师送给的一颗酸梅糖,一定会给孩子们留下难忘的记忆。一颗酸梅糖的写作的片段训练,引导孩子们及时运用刚刚学到的多种方法:观其色、闻其香、尝其味、听其声……短短几分钟时间,学生们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这颗小糖果带来的独特滋味,杨老师的点拨功力令人折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蔬一饭”是连接酸甜苦辣、生活百味的桥梁,杨老师告诉孩子们写出美食背后的文化和情感,情与味的融合,会让文章的表达更有内涵,更有深意,笔尖之下的“烟火气”也更能抚慰心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探究本质 思维进阶</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省实验中学的数学武雅琴老师和6.2班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探索规律》。仅仅40分钟,引领孩子们懂得了:探索规律不仅是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更主要的是要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这种探索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了解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掌握了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观察、探索、验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节课,教师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场域正中央,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在循序渐进地探究中,孩子们思维活跃,通过观察数、图形明白了数形结合的本质,探索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型、计算型”等规律,并进行了验证。在课堂上孩子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鼓掌,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武老师和我校的部分数学教师齐聚六楼录播室就“中小学衔接课程”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座谈研讨。小河教师各抒己见,就如何进行“小初衔接”提出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武老师结合中考命题方向和她本节课的备课思路,总结出了:抓住数学本质,精心设计环节,关注思维进阶,提升数学素养的具体策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巧设情境 凸显语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省实验中学的英语李旭照老师为六年六班带来了一节精彩的社会实践课《let's go shopping》,开启了小初衔接英语研讨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以“How to be a great buyer”为大问题,以多个活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授课方式,以“rich language”、“kindly manner”引导学生如何在购物中以最合适的价格买最喜欢的物品,激发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提升了运用英语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在场的小河英语教师深刻领悟了指向人的核心素养的课就是这样环环相扣、巧妙融合的。课堂上,李老师精心设计语用情境,带领学生层层深入进行语用实践活动。孩子们积极的表现、精彩的表达、创意的思维,热情的回应,告诉我们:原来英语课可以这样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互动交流 明晰策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则顺,顺则高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课后的教研活动中,本次活动的带队省实验中学的年级组长赵晓芸老师和三位执教老师与小河教师展开交流:小初衔接就是要使义务教育阶段成为一个连续、系统、整体的育人过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要重视“一贯”与“统整”的特质,建立知识体系和能力指标之间的贯通递进。同时,在小学高年级,就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进阶的训练,有效促进小初衔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衔有温,接有度”,小学、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两个阶段,一脉相承,也是一场着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双向奔赴”。此次专题研讨,打破校际、学段的壁垒,加深小学和初中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真正做到小初衔接促双赢,贯通合作共发展。小河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继续深入研究小初衔接贯通式育人模式,以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贯通式培养和人才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路径。研韵飘香共交流,拾级而上促衔接!</p>

小初

衔接

老师

小河

探索

学生

孩子

素养

贯通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