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方能致远。古有孔子周游列国、徐霞客遍访名山,今有学子研学旅行蔚然成风。为响应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推动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东源二小高年级学生于5月16日迎来了翘首以待的“体验乡野农趣,加强劳动教育”研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此次研学活动以四季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主阵地,力求通过躬身体验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农耕文化,学习自然教育,强化劳动意识与能力,进行手工创作传承非遗文化。同时,在研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从而助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健全人格。</p> <p class="ql-block">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悠悠夏风轻抚脸庞,每个同学都洋溢着灿烂笑容,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情,等待着开启一场“小农人”奇妙之旅。</p> <p class="ql-block"> 黄国亮副校长强调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希望每位同学通过劳动教育,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并强调了节约粮食、研学安全等细则。而后,师生们在教官、导游的带领下,有序排队,文明坐车。在和煦的阳光下,大家一路放歌,一路撒欢。</p> 品农活之味—农事运动会 <p class="ql-block"> 农耕,是“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悠闲,更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独轮车运粮、挑扁担等别开生面的活动,既给模拟了日常农家劳作的生活场景,又给学生们搭建了较量农活的小小平台。</p> <p class="ql-block"> 整场运动会精彩纷呈,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同学们如实感受了生产劳动的艰辛及丰收的喜悦,提升了团队的协作能力、凝聚了班级的向心力。</p> 研非遗之妙—创意扎染 <p class="ql-block"> 方圆绮错,极妙穷奇,说的正是扎染,它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在了解了扎染的制作方法后,每个同学都决心做一次非遗传承人,用心灵手巧,进行了个性创作,化奇思妙想为别致素雅的布上佳作。</p> <p class="ql-block"> 在听讲-捆扎-浸染-拆解的过程中,他们感受了非遗的魅力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了匠心精神,激发了爱国热情及民族自豪感。</p> 享烹饪之乐—农家野炊 <p class="ql-block">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班级集体野炊在烈日下拉开帷幕,农家大锅灶成了演绎厨艺的舞台,锅碗瓢盆演奏着烹饪狂想曲。</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责,洗菜、切菜、生火、煮菜、调味……干得有模有样,场面如火如荼。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每一道精心烹饪的菜式都是他们团结友爱、齐心协作的成果。</p> 探农耕之秘—农耕文化科普 <p class="ql-block"> “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贯穿人类千年悠长岁月的农耕文明,是印刻在稻田上的永恒记忆,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同学们化身农耕考察员,学习了二十四节气知识,深入了解了节气,理解了节气与农耕的关系;还诵读了与农耕文化相关的古诗词,明白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及生长规律,揭开了水稻的“前世今生”的神秘面纱。</p> 试种植之趣—种植红薯苗 <p class="ql-block"> “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孰为夫子?”新时代好少年,不仅要学好知识,更要重于实践。种植红薯苗前,同学们耐心倾听了《陈振龙三偷红薯苗》故事,学习了红薯叶种植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他们沿着田垄,手持锄头,真挖实干,小心地种下薯苗,又轻轻地给薯苗抔上泥土,再与薯苗来张亲密合照。一帧帧画面都记录了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真情,更启示了他们要养成珍惜粮食和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p> <p class="ql-block"> 研学,是行走的课堂,移动的学校。这一路,同学们素履而往,撷欢拾趣,满载而归,以“抱团式”的成长诠释了研学的真正意义,相信他们会不断地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世界,用眼睛去发现美好,构建一个内心富足、精神丰盈的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