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博物馆藏犍陀罗造像

七公

<p class="ql-block">3月16日,故宫博物院文华殿题为“譬若香山”的犍陀罗艺术展开展以来,竟在京城引起一票难求的轰动。可见,犍陀罗文物给人们心灵带来的撞击有多么强烈。</p><p class="ql-block">犍陀罗,是个时空交错的历史概念,其社会形态存在于公元前6世纪及以后大约1千年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到伊朗一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国家疆域,贵霜王朝是其鼎盛时期。公元7世纪,玄奘法师到达印度半岛时,犍陀罗已经市井空荒,人烟稀少,王族绝嗣,沦为迦毕试国的属地了。</p><p class="ql-block">而犍陀罗艺术,则专指犍陀罗帝国时期佛教造像艺术,这一时期的佛教雕塑,既具有古希腊、罗马的写实、典雅风格,又熔炼于古印度的慈悲神圣之中,大气而兼优美,崇高不失精致。有人叹曰:“观者一睹,或可凝神静赏造像之身姿,或可敛心叩寻佛性之禅悦,或震撼于造像之变化,或感慨于身相之虚妄。”</p><p class="ql-block">这些融合了希腊、波斯、印度三种元素而自成一体的艺术形式,称为犍陀罗艺术,其最典型之作就是在21世纪初被极端宗教分子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p><p class="ql-block">犍陀罗艺术对中国古代美术影响广泛且深远,成就了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一批中西合璧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公元十世纪末,犍陀罗艺术伴随佛教从克什米尔地区传入吐蕃(今青藏高原地区)后,对藏传佛教艺术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影响。</p><p class="ql-block">犍陀罗文物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者。我对它的喜爱始于5年前,在敦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时,主办方专门安排参观了《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展室陈列了平山先生生前收藏的一系列平实无华,精美悦目的犍陀罗文物,在视觉中留下了久久不能抹去的记忆。此后,每到博物馆参观,我都会特别留意那些精湛的犍陀罗艺术品。</p><p class="ql-block">我家附近的宁夏博物馆,在二楼“朔色长天”展厅里,常年摆放着一尊并不引人注目的青铜立佛像,展签也仅标注了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铜造像,唐,旧藏,宁夏博物馆”几个字。虽然文物自身不会表白,但这件历经沧桑的古老艺术品却以自身魅力向人们诉说着它犍陀罗身世。这尊青铜佛像,目测高约40厘米,佛身立于莲花座,造像整体自然轻盈,身姿呈微s型,双臂左后右前摆放,双手残缺,面部前倾,颔首微笑,赤足八字形站立。</p><p class="ql-block">有关犍陀罗造像艺术的文字赏析并非本人特长,只好省略。但照片更有说服力。</p><p class="ql-block"> 于2023.5.18世界博物馆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