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云南省周永珍历史名师工作室于2023年5月17日进行了送教嵩阳一中的教研活动。本次教研活动是由嵩明县教育局邀请工作室进行授课,工作室成员陈映彤老师和李文超老师分别为嵩阳一中八年级学生带来了《培根铸魂,文化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和《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复习》两节复习课。</p> <p class="ql-block">第一节课是由陈映彤老师带来的专题复习课——《培根铸魂,文化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课巧妙的使用中国外交中的国礼导入,以新中国建立后选择的几项代表国礼展开,带领同学们探寻国礼背后的文化自信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整节课以“水浒故事瓷盘”、“青铜侠”以及《论语》三件国礼为线索,串联起本节课的三大板块:中国古代艺术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与中国古代思想成就。每个板块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再以三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化中汉字、中医与儒家思想的根脉作用。通过探究最后引导学生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结论。</p> <p class="ql-block">最后,陈老师引入习主席陈述文化自信时所说的一句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p><p class="ql-block">最后陈老师通过讲解中考小论文题,引导同学们一步步拆解,进一步提升了小论文写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能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作用,让同学们能更加坚定信念,加强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李文超老师以《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复习》为题进行授课,她的设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为线索,重点对中西方现代化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两者之间的不同点,明确西方化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化。在复习的过程,融入最新的模考真题进行练习,在提升学生史论结合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为世界交出的中国答卷,立足本国国情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 <p class="ql-block">李老师以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解释导入本课,“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同时李老师用当今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局势作为背景介绍,引发学生对中西方之间差异的思考,进而让学生明白西方的现代化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通过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现代化的过程总结其特点,再与中国现代化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在明确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区别后,李老师就带领学生回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李老师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60年代-1949年;第二阶段,1949-1978年;第三阶段,1978至今。三个阶段的划分与中国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在李老师的授课中,运用了昆明市以及各区的最新模考真题,旨在让学生能够把学生学习的知识运用迁移,同时给学生也分享了一些审题和答题技巧,以便更好地备考。</p> <p class="ql-block">此次教研活动,嵩明县各学校历史教师也到场听课,授课结束后还进行了评课、交流,参会老师均表示收获颇多,对于接下来的教学有很大帮助,希望以后能够增加此类型的交流学习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