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b></p> <p class="ql-block">1.什么是野生菌 </p><p class="ql-block"> 野生菌又名菌子、蘑菇,是一种真菌,一些野生菌可以作为食品,但也有不少种类有毒,可致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p> <p class="ql-block">2.野生菌食用后中毒症状 </p><p class="ql-block"> 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力、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等,严重者可致命。</p> <p class="ql-block">3.识别有毒野生菌的五大误区 </p><p class="ql-block"> 误区1:外观不鲜艳的菌无毒。部分颜色不鲜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菌也有毒,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白色的致命鹅膏就是剧毒种类。 误区2:生虫、生蛆的野生菌无毒。很多剧毒野生菌成熟后也会生虫、生蛆。 误区3:用葱白、大蒜、银器能测出菌有毒。有些民间传统方法说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大蒜变蓝色或褐色。但这些检测方法目前都没有可靠的结论证明是完全有效。 误区4:掰开野生菌有乳汁或变色的有毒。如可食用的松乳菇、红汁乳菇白开后也会流出乳汁,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 误区5:高温煮超15分能杀毒。有些饮食店告诉客人,食用菌内煮熟15分钟以上,能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研究证明高温不能破坏毒菌、药菌的毒性,如果误食毒菌,哪怕经过高温一样难免中毒。</p> <p class="ql-block">4.预防野生菌中毒“三不”法则</p><p class="ql-block"> ●不采摘 。 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菌。 ●不买卖 。 不购买野生菌,即使是在正规市场上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不认识或没吃过的野生菌更不要买来食用。 ●不食用 。 要想避免中毒事件,家庭饮食关键在于不食用野生菌。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尽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菌,以确保饮食安全。</p> <p class="ql-block"> 5.食用野生菌中毒后自救要点</p><p class="ql-block"> 目前,野生毒菌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也没有特效解毒剂,主要是尽早排除毒素,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二是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三是及时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四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反复呕吐发生脱水导致休克。 五是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应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六是判断是否为食用野生菌中毒,还是其他食物中毒。保留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p> 预防食用野菜中毒 <p class="ql-block"> 春夏季节,满地的野菜又长了出来,许多家长会购买,采摘野菜食用,但有些野菜吃不对容易引发中毒。</p> <p class="ql-block"> 不要盲目迷信某些野菜的“养生”“药用”“治疗”功效。 有些野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或本身就是中药材,食用后会有类似药物的作用,所以应注重食物多样性和膳食平衡,不宜多吃或单一类型大量食用。比如:车前草食用过量可能引起抽搐,蒲公英、鱼腥草食用过量可能引起胃寒者胃痛,马齿菜食用过量可能引起低血糖症状。 不随意采食、出售、购买难以识别的野菜。很多野菜具有毒性,并且容易混在可食用的野菜中。不随意采食、出售、购买不熟悉或难以识别、来源不明、异味很重、已霉烂、生长在喷洒农药、施以化肥的庄稼地里的野菜。</p> <p class="ql-block">1.狼毒草(又名断肠草、钩吻) 全棵有毒,根部毒性最大。吃后呕吐、烧心、腹痛不止,严重的可造成死亡,酷似金银花。</p> <p class="ql-block">2.老公银(又名蛇床子、野胡罗卜) 叶和根都有剧毒。中毒症状与毒芹中毒相似,并可随之发生紫外线敏感症,在大剂量摄入时可导致患者死于呼吸衰竭。中药使用的是蛇床子的果实。</p> <p class="ql-block"> 3.苍耳子(又名耳棵) 苍耳子可作药用,但全棵有毒,幼芽及种子的毒性最大,鲜叶比干叶毒,嫩叶比老叶毒。苍耳的茎叶中皆有对神经及肌肉有毒的物质。 中毒后全身无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便秘、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手脚发凉、脉搏慢。严重者出现黄疸、鼻衄,甚至昏迷,体温下降,血压忽高忽低,或者有广泛性出血,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p> 预防食用野果中毒 <p class="ql-block"> 当前,正值春夏季节,野果生长旺盛,大量上市,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但是,野生植物生长环境不可控,容易吸附有毒物质、受到农药、重金属、虫卵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加之一些野果本身含有较强毒性,食用不当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建议广大家长不随意采摘、食用不认识、难以辨别、来源不明、异味严重、未食用过的野果,采摘田地、林间、公园草地野果时应注意防范是否喷洒过农药或受污染,不随便食用山间野果,食用时要尽可能减少食用量,以防食用后中毒。</p> <p class="ql-block"> 1.预防食用马桑果中毒 马桑果又名毒空木,水马桑、鸭食木、鸡瘟柴等,为桑科植物,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中,我国南方各省多见。 马桑果豌豆大小,圆形多肉,未成熟时呈绿色,每年5~6月份成熟,初呈鲜红色,后渐变为紫黑色,味甜略涩,有剧毒,外形似桑椹,常被当作桑椹而误食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误食马桑果会引起兴奋、痉挛,呕吐等一系列中毒症状,严重可致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其他如肺、肝、心,肾等脏器亦受损害。 马桑果中毒于食用后30分钟至3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头痛等症状,食用较多者,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呼吸停止或心搏骤停。家长到郊外游玩时不要采食外形似桑葚的野果和不认识的野果、野菜,避免误食有毒食物引起中毒。 购买市场出售的桑椹时,要注意加以辨别。一旦发生马桑果中毒,必须立即催吐,并及时拿小苏打(碳酸氢钠)十克溶于温开水中灌胃,也可用蛋清灌胃,同时将中毒者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p> <p class="ql-block"> 2.少食、慎食黄泡、白泡等野果 黄泡,又叫栽秧泡、锁地风、黄茨果,植物学名五叶草莓。生长在海拔1000~2300米山坡草地,茎、叶柄和叶轴均被有红棕色柔毛,并有倒钩刺和较密的褐色刚毛,枝干和树根也都长有钩刺。 白泡,白泡学名叫“白藨”,民间叫它“白泡儿”,也叫“白草莓”。黄泡、白泡每年5~6月份成熟,生长在野外,由于果实结构特殊,凹凸不平,很容易藏匿虫卵、灰尘和残留农药,食用不当或过量食用易引发腹泻等症状。</p> <p class="ql-block"> 夏季是食物中毒高发期,食品安全关系到您及家人的身体健康,为了您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请不要采摘和食用不能确认的野生菌、野菜和野果。 请全体家长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您和孩子的饮食安全构筑一道坚实的屏障!珍惜生命,谨防中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大家务必做到“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凯里市凯棠镇中心幼儿园 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