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5.17</p> <p class="ql-block"> 长城,作为中华瑰宝,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十大文化遗产之一。它像一本书,当你仔细阅读时,不仅会读到长城本身的深沉、壮阔、坚韧,还有历史、地理、文化、建筑……</p><p class="ql-block"> 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万里长城到底隐藏着多少知识?让我们跟随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专家学者们的脚步,一起来了解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展览前言</p><p class="ql-block">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 ——2019年0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的讲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启动的“长城、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长城为首发试点,证明长城在中国各项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地位。</p><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指示,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博物馆策划并主办了此次“长城研究与数字成果展”。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作为承办方,沉淀20年长城研究成果,汇聚各省的长城遗产资源,以照片、图纸、实体模型、沉浸式多媒体等多种媒介将长城“搬下山”,在博物馆中直观呈现给公众,让长城遗产的成就、内涵、价值、精神鲜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城简介</p><p class="ql-block">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人们现在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p><p class="ql-block">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座/段)。</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历代长城体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汉长城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明长城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 说到长城,我们往往会想到三个词:关、口、峪。这是三个关于长城的重要词汇,研究长城的历史和作用,往往离不开这三个词汇。</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关和口应该是没什么大的区别,都是指长城沿线的重要交通要道或者是关隘,但关的规模要比口的规模要大。</p><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一共有多少个关口呢?据考证,大约有1000多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关口有十三道,它们是: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偏头关、雁门关、娘子关、杀虎口关、嘉峪关、阳关、玉门关。</p><p class="ql-block"> 峪比关、口要小得多,一般是指长城沿线的一个比较小的通道或者村落,也是军事方面的一个小的关隘。如慕田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暗门家族</p><p class="ql-block"> 边墙之下多留暗门,正如人身之有孔窍。</p><p class="ql-block"> 长城并非一堵封闭的墙。长城两侧存在连续不断的交流场景,依靠长城墙体所构筑起的"关、口、暗门"形成的秩序井然的三级通关设施,形成长城交流互通的孔窍,足以反驳"长城封闭锁国"的论调。</p> <p class="ql-block"> 修筑长城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为土、石、砖、木等。墙体分为夯土墙体、毛石墙体、生土砖坯墙体、烧砖墙体、木制墙体等五大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彩色长城</p><p class="ql-block"> 灰色是中国长城最常见的基本色调。但中国长城可不仅是灰色的,中国长城是丰富多彩的。 </p><p class="ql-block"> 石料是长城最主要的色彩来源,其中金属离子的不同而呈现多变的色彩;在地理位置上,很多省份都有富彩长城段,分布极为广阔,只是受地形阻隔不为所知。</p><p class="ql-block"> 抛开日光的渲染,长城其实自身就有丰富的色彩,可基本归纳为红、粉、金、黄、白、灰、绿、蓝、紫9种色彩,若去掉灰与白,可称为"七彩长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陡峭墙体</p><p class="ql-block"> 最陡峭长城的比选,不是仅为满足好奇心,最陡峭段不仅证明长城作为世界奇迹的工程水准,而且折射了巡逻士兵爱国敬业、坚韧勇敢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中国现存最陡峭的长城墙体在哪里及其准确坡度,是公众感兴趣的话题。有的陡峭长城被称为"倒挂长城",以形容其陡峻得如同"倒挂于天";有的地方甚至被形容为"鹰飞倒仰",陡峻到鹰都要仰视。但究竟哪一段是最陡峭的?疑问却一直无确定答案。通过全线实景三维数据的比选,有了直观、量化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以30米(即约百尺)长的连续墙体坡度为比选标准,现存最陡峭长城墙体为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大榛峪口西侧墙体,30米长墙体平均坡度超过65度,其中最陡峻的10米长墙体坡度为72度,而且至今屹立、墙体连续,实为古代工程奇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72度的巡逻生活</p><p class="ql-block"> 日常见到的公共建筑楼梯坡度约为30度,泰山最陡的十八盘段台阶坡度也只有45度。长城修建的目的之一就是建立方便巡逻的通道,士兵要日常在长城墙体上来回巡视、换防,如果墙体非常陡峭则巡逻困难。</p><p class="ql-block"> 65-72度的墙体台阶,必然是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而且一失足(手)就肯定粉身碎骨了。这样震撼的场景反映了古人伟大的建造技艺、智慧以及坚韧勇敢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古人要在这么陡峭的地方修墙体?不修的话,敌人不也飞不过去吗?主要原因还是便于沿边巡视,为自己的部队提供登山通道,毕竟走连续墙顶比攀爬嶙峋的山体安全可靠多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陡峭长城模型</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最陡峭长城的前六名都集中分布在北京延庆和怀柔交界的燕山山脉、半径8公里范围内。</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最陡峭长城之最的怀柔区大榛峪口长城西侧墙体,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有的区段几乎是直上直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烽烟燃起</p><p class="ql-block"> 烽传是明代高效、及时的主要军事通讯方式。《练兵实纪》载:"计蓟镇边墙,延袤曲折二千余里,不过三个时辰可遍。"在烽火相望之间,烽传系统通过烽火台连接长城和边镇各军事聚落,形成了统筹联动、协同配合的军事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朝代,都制定有严格的烽烟传递制度。根据入侵之敌的规模和敌情的紧急程度,制定了不同的传递等级、实物载体以及所采取的相应措施(燃烧柴草、鸣炮)、数量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如唐代规定:凡边城堠望每三十里置一烽,每烽别有土筒四口。凡寇贼人境,马步兵五十人以上不满五百人,放烽一炬.....及有烟尘,知欲南入,放烽两炬。若余寇贼五百人以上不满千骑……放烽三炬。若余贼寇三千骑以上亦放三炬。蕃贼千人以上不知头数,放烽四炬。若余贼寇一万人以上,亦放四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燃放烽火的地点</p><p class="ql-block"> 自汉代以来,为了确保敌军数量这一关键信息的传递准确性,不同朝代均采用"多烟传烽"作为信息表达的主要方式。</p><p class="ql-block"> 由于烽火燃放时烟浓、火烈,绝大多数的燃烽行为会危及主墩台上的悬楼等建筑,而且主墩台顶部面积有限,所以在烽火台顶部排列烟灶的遗迹很少见。</p><p class="ql-block"> 白天产生多根烟柱(或者夜间多个火点)的最主要办法,就是在主烽火台附近设置多个地面烽烟燃放点。因所处地域、地形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烽烟燃放点设施。这个燃放点被称为“火池”。</p> <p class="ql-block"> 遥望万里长城,我们见到的最明显的建筑就是蜿蜒曲折的墙体,以及高大巍峨的敌楼和烽火台。它们在防御外敌入侵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墙体的作用显而易见,不再赘述。 </p><p class="ql-block"> 敌楼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防御的,可以驻兵、屯粮和武器,观察敌情,还有箭窗,可以向外射击。同时,敌台可充作传递烽火信息的墩台,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当做烽火台来用。</p><p class="ql-block"> 烽火台的主要作用是传递消息和通讯信号。遇到敌情发生时,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当白天的狼烟直冲云霄或夜晚的大火火光冲天时,身在远处的将士就会明白,有敌来犯。由于白天放烟被称为“烽”,夜晚举火被称为“燧”,所以“烽火台”又被称为“烽燧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木尔吐克萨依戌堡(敌楼)模型</p><p class="ql-block"> 该唐代戍堡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胜金乡,在著名景区火焰山的西北,是目前保存最好的唐代西北边塞设施之一,而且规制完整、建筑形态优美,其中的马厩、壁炉等设施细节仍清晰可辨。整个戍堡在戈壁上由夯土筑成,能完整保存至今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多箭窗敌楼</p><p class="ql-block"> 明长城沿线空心敌楼的箭窗数量并不会非常多,根据"明长城全线三维数据库"抽取的数百个空心敌楼的统计结果,一般每个敌楼立面上箭窗的数量平均为3至4个,这样的数量可以在结构强度、通风除湿、防寒保暖、瞭望预警、士兵防护等方面达到平衡。</p><p class="ql-block"> 单立面最多箭窗的敌楼是北京市延庆县108号敌台,其单立面箭窗数量为9个。敌楼全部箭窗合计数量最多的敌楼也是该建筑,总数37个(其中不包括一个用于出入的门洞、加上内墙上两箭窗)。</p><p class="ql-block"> 其他空心敌楼单立面的箭窗数量从1个到8个都有一定数量赋存,但并未有超过9个的,而且9个箭窗的实例仅此一处,所以延庆县108号敌台又被称为"九眼楼"。同时,该楼也拥有明长城全线最瘦长的箭窗造型、最大的窗墙面积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大敌台—镇北台</p><p class="ql-block"> 在长城线上很难找到最大的单一墩台,因为它们是一个尺度非常接近的群体,基底边长均接近30米,所谓"千尺为势(建筑群体或院落尺度)、百尺为形(建筑单体尺度)"。30米是中国长城实心墩台最大尺度的一个阈值,而且大多数墩台都保存状态不佳,很难分辨究竟哪一个的原始尺寸更大一点,不过它们大多集中分布在陕北、宁夏等西北地区,尤其以陕北神木地区最为集中。</p><p class="ql-block"> 如果仅看基底边长,四方墩得到了最大的一个数值,但如果在基底面积之外,还考虑到高度,镇北台是目前现存最大的实心墩台。</p><p class="ql-block"> 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镇北台形如塔状,共分四层,总高30余米,其围院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占地5056平方米,</span>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扁楼</p><p class="ql-block"> 最扁楼是指外墙长边与短边长度比值最大的空心敌楼,类似于古代战舰。长条形空间的扁楼与火器使用有一定关联,敌楼形态变化的背后总是充满古人对战场地形环境的深入调查、对成守需求和防御策略的深思熟虑,这正是敌楼形状分析的价值所在。</p> <p class="ql-block"> 最扁楼的筛选,即在明长城全线寻找外墙长边与短边长度比值最大的空心敌楼。</p><p class="ql-block"> 长城上的敌楼究竟能有多"扁"呢?位置在哪里?"扁楼"在长城线上的分布位置有规律吗?目前已发现的明长城全线最扁长的空心敌楼﹣﹣河北省迁西地区小河口01号敌台,也被编号为迁西199号敌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潘家口关北侧约1500米处的乌树沟内山脊线的鞍部。该敌楼外墙南北长14.50米,东西宽4.9米,长宽比2.96,为全线所有敌楼长宽比中的最极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菱楼</p><p class="ql-block"> 有的敌楼是将普通的矩形平面"挤压"变形成为平面有锐角、钝角的平行四边形。菱形评选的标准,就是看"挤压"的程度,即锐角尖锐程度,故称作"最菱楼"。</p><p class="ql-block"> 明长城最典型的"最菱楼"位于八达岭石峡景区花家窑长城隘口内侧的小丘之上。该楼平面钝角角度120度、锐角60度,菱形平面特征相当明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家窑菱形楼</p><p class="ql-block"> 最菱楼如此被"挤压",仿佛也是因为地形所限,但现场仔细勘查之后就会发现:地形限制并不非常逼仄,菱形楼其实是主动而为、有目的设计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菱形平面的设计具有一定好处:根据基本儿何学知识,菱形敌楼的斜置外墙使得箭窗的宽度更宽、视野更大(与普通直角外墙相比,菱形楼箭窗视角大约大4度),箭窗外缘的抹角处理进一步提升这一效果,使得针对两侧山沟小路的警戒与拦阻射击范围更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大、最小空心敌楼</p><p class="ql-block"> 空心敌楼的常见边长约为12米,但中国最高大的空心敌楼——河曲护域楼,底部边长越过20米,看上去不像单个敌楼,倒想是一个小城堡。</p><p class="ql-block"> 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最小的空心敌楼,边长仅5米,尺度近乎最大故楼的1四分之一,体积更是几十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造成这一反差的是环境与职能。最大空心敌楼处在黄河岸边的河滩平地,冬季黄河结冰后,故骑兵部队可越过河道长驱直人,所以这里承担巨大的防御压力,敌楼尺度巨大是军事地理的反映。此外,河曲护城楼在明代也是马市楼,需要担负款贡、礼仪、抚赏等职能。</p><p class="ql-block"> 最小空心敌楼身处密云狭窄的山脊地形,而且主要起到瞭望预警的作用,所以不必也不可能成为高大的堡垒。最大/小空心敌楼的反差,体现空心敌楼建筑多功能的特点以及尺度随之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津长城</p><p class="ql-block"> 长城天津段全部位于本市蓟州北部山区,与北京市平谷明长城相连,东起赤霞峪,西至黄土梁,全长40.28公里。该段长城类型十分丰富。如:有防御功能的墙体、敌台、关城,有警戒功能的烽火台,有报警功能的火池、烟灶,有生活功能的居住址、水窖、水井,有屯兵功能的寨堡等。</p><p class="ql-block"> 黄崖关长城在天津市蓟州区北28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历史上,蓟州城共有守营墩台十八座,黄崖关为其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关隘。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黄崖关长城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境内唯一的一座关城。</p> <p class="ql-block"> 在长城与河道的交叉处,还往往建有带双孔圆拱形的水门,又称为“水关”。水关上设有闸楼,内设水闸,借此控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门内外水量。比较著名的水关有九门口长城、八达岭水关长城、黄崖关长城水门等。</p><p class="ql-block"> 长城水关是防守的重要节点,尤其明代小冰期冬季寒冷,冰封后天堑变通途,成为双方争夺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展馆中的黄崖关水关模型,用尺寸准确、材质逼真的建筑和生动的泥塑人物群像,再现了古代关隘攻防搏杀的历史场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结语</p><p class="ql-block"> 看完展陈也许您有以下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长城不是"一道墙",而是凭借地理条件建设的多道防线;</p><p class="ql-block"> 长城不仅是防线,而是由城池、烽燧、驿站等支撑的防御体系;中国长城防御体系组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巨系统";</p><p class="ql-block"> 这个巨系统保护了北方广域疆土的安宁和贸易交流的秩序;</p><p class="ql-block"> 千年长城秩序带建设史,塑造了北方现今城乡聚落面貌格局;</p><p class="ql-block"> 长城还有太多已被蒙尘、不为我们所知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长城的秘密中蕴含着古人的成就、智慧、精神;</p><p class="ql-block"> 这些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让我们继续"发现长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长城以两万两千多公里的空间尺度和两千两百多年的时间延续,成为时空体量最为巨大的人类文化遗产。而我们的长城研究、长城认知尚待进一步深入,长城全线数字化保存与展示尚处于初级阶段,在长城不断侵蚀损毁的现实背景下,亟待进一步实施、尽快呈现中国巨龙的真身全貌。</p><p class="ql-block"> 任重而道远,展望未来,"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将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管理下,在天津大学的校园中进一步培育成长,并与天津、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长城研究、保护单位携手协作,将长城保护、监测、展示工作推向深入。</p> <p class="ql-block"> “发现长城”成果展参观完毕。上述图文中的文字介绍,大多数由展板图片转换而来,个别是从网上搜索而来,如有疏漏讹谬之处,敬请见谅。</p> <p class="ql-block"> 据展馆服务人员介绍,天津博物馆目前拥有多个主题展览,分布在天博的五层楼之中。一、二、三楼各一个,四楼两个,五楼有六个。</p><p class="ql-block"> 我先后来过五次,参观了一至四楼的五个展览。由于展品丰富,每次前来打卡只能看完其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我准备另找时间,将五楼的六个展览全部拿下,并做成美篇以飨诸位好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谢浏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3.5.17 摄制完毕</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