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行之一 东莞榴花塔公园、余屋村、周屋、东岳庙

Little Bee

<p class="ql-block">故乡的山</p><p class="ql-block">故乡的水</p><p class="ql-block">故乡有我幼年的足印</p><p class="ql-block">几度山花开</p><p class="ql-block">几度潮水平</p><p class="ql-block">以往的幻境依然在梦中</p><p class="ql-block">他乡山也绿</p><p class="ql-block">他乡水也清</p><p class="ql-block">难锁我童年</p><p class="ql-block">一呀寸心</p><p class="ql-block">故乡的土</p><p class="ql-block">故乡的人</p><p class="ql-block">故乡有我一颗少年的心</p><p class="ql-block">几度风雨骤</p><p class="ql-block">几度雪飞春</p><p class="ql-block">以往的欢笑依然在梦中</p><p class="ql-block">他乡人也亲</p><p class="ql-block">他乡土也好</p><p class="ql-block">难锁我少年一呀寸心</p><p class="ql-block">故乡的爱</p><p class="ql-block">故乡的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段熟悉的歌词,也许大家就会想起了自己的家乡的山与水,永远难忘故乡的情与景……远在他乡的游子,总会心中有一股浓浓的乡愁,乡愁亦是乡音,被埋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地底,但它却不断发酵,于是我们会在说着顺畅的普通话的同时无意间冒出一句方言,会对千百种口音中突然响起的熟悉的乡音如此敏感,会很容易就做到在两种不同语言间娴熟地切换着,乡音袅袅,生生扯落我们眼底的泪,乡音,永远是我们属于哪一方土地的印记,而我们总是回忆在家乡的点点滴滴……。于是,我们又努力在记忆中抚摩着故乡的门环。</p><p class="ql-block"> 同样的,我也热爱自己的家乡—-东莞,它跟那些外地人鼓吹说东莞是文化沙漠的论点不同,它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古称东官,是个建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广东的四大名园之一——可园。同时,可园也是岭南画派的发源地,著名的居廉、居巢曾在这雅集居住。在这肥沃的土地上,涌现了不少民族英雄如袁崇焕、抗日名将蒋光鼐等,还有文人雅士,如著名画家邓白、雕塑家张松鹤、篆刻家邓尔雅、古文字学家容庚、东江纵队抗日先锋王作尧、举重冠军陈镜开等等。东莞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通商口岸之一,著名的虎门销烟让东莞走进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篇的历史舞台。同时,东莞也是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粤曲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的粤剧之乡。由于地处珠三角的重要地理位置,东莞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东莞有港澳同胞约120万人,海外华侨约30万人,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曾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nbsp;、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篮球城市等称号。2019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东莞排名第3。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p><p class="ql-block"> 今天,全国各地的人才都引入了东莞,给东莞注入了新生活力,东莞也被规划在粤港奥大湾区的的版图,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蒸蒸日上。</p><p class="ql-block"> 我为东莞的巨大变化而骄傲,为它是鱼米之乡而骄傲,也为讲着粤语那浓浓的乡音而骄傲,为我是东莞人而充满着幸福感,因而在此我带着足迹👣介绍我美丽的家乡—-东莞,让更多人深入了解东莞各镇区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领略它与日俱新及欣欣向荣的新景象。</p> <p class="ql-block">兔🐰年新春伊始,我来到了有着革命根据地的榴花塔公园快乐的游玩。</p> <p class="ql-block">进入园内,山清水秀,一片片嫩绿的颜色尽收眼帘。</p> <p class="ql-block">榴花塔座落于现东城(以前叫附城)峡口管理区铜岭之巅,是东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莞龙公路与莞碣公路的交汇点的铜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约470年历史),塔身高三十多米,八面七层,以红石为基,用青砖灰沙砌筑(1573-1619)建成。</p><p class="ql-block">榴花塔相传为峡内支流镇守海口之物,现在市政府以榴花塔为中心标志,以纪念英雄熊飞将军于此率领义民抗击元军的及抗日寓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建设成休闲游乐之中的园林生态式公园。</p> <p class="ql-block">塔身墙面上刻有石碑🪦,记载着塔的4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一九九九年,塔又由政府重修了一次。</p> <p class="ql-block">榴花公园内有花溪银塘、弘化寺、神仙床、七娘潭、铜鼓角等丰富的传说和文物遗迹;</p> <p class="ql-block">园内风景秀丽</p> <p class="ql-block">许多书法家作品在园内处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建于明代的榴花塔同时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东莞人民在此打响抗日第一仗的地方),因此在这建了榴花抗日纪念亭,以纪念这段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榴花塔附近周围有鳌峙塘的许公岩、徐景唐故居、海潮奄,余屋的余屋进士牌坊等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随着车子🚗的驶入,我们进入了一个村的牌坊,到了位于东城社区的一个村子—-余屋</p><p class="ql-block">余屋村以前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植花生、甘蔗、橙橘,盛产蒲桃、荔枝、龙眼。改革开放初,村中有粮油、红砖、榨糖、磨米等加工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传统农业衰落了,在2015年,余屋村经营行业涉及电子、毛织、模具、塑胶、皮具等,建有厂房等,现在的村民已经没有了耕地,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岀租、银行存款利息等。</p> <p class="ql-block">余屋村的村民(现在叫居民),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朴实的村风,不忘老祖宗,至今完好的保留着余氏宗祠,该祠建于明成化7年(1471年),距今有500年历史,由红石青砖砌筑,五间四进,合院式布局。</p> <p class="ql-block">从祠堂大门望去,古建气势不同凡响,古韵醉人。</p> <p class="ql-block">内有一块石碑🪦,它立于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记载着余氏族人从宋至明迁移东莞定居的过程,由明代户部尚书郎陈嘉信撰文所刻,距今400多年历史,又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历史的洗礼,能保存至今完好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的第二进,迎面而来直射双目的“风采流芳”四个稳如泰山的金色大字,道出了余氏先贤家风之正气。</p> <p class="ql-block">三进的“引翼堂”气势威严!</p> <p class="ql-block">四进的“孝思堂”供奉着余氏先贤的牌位。正堂处的木雕极为繁复,技法精湛,用料考究。</p> <p class="ql-block">祠堂内的“两朝良弼”匾额由明万历进士倪尚忠题写。字体浑厚,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祠堂就是古村落的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传承之所!走进这里,能让我们浑浊的思绪在此沉淀,也让余姓的族人可有根据族谱永远能寻根问祖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当车子🚗又沿着村子的寒溪河旁进入了一个牌坊,映入眼帘的是一墙浮雕,讲述着牌坊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牌坊是在明代万历41年(1613年),万历皇帝为表彰余屋人余宗旦、余士奇父子而赐建的,牌坊经历了三次重修,至今仍屹立在寒溪河畔。时光流转,余屋人余士奇曾由寒溪河北上,于1598年考中进士,一展雄图壮志。</p> <p class="ql-block">牌坊坐东向西,高8米,歇山顶,如一顶大官帽般,气势不凡的屹立在寒溪河畔口岸的出入口之中。</p> <p class="ql-block">牌坊朝内,即进士牌匾背面写着金色灿灿的两大字“貤恩”,就是万历皇帝表彰余士奇父亲教子有方,功益社稷而赐写的。而余士奇高登进士后,被授安徽宁国知府,因断案有功,升为南京户部主事,他为官清廉,秉公执法,深受民众爱戴,造就了人生的辉煌业绩。</p> <p class="ql-block">古韵沧桑石柱与基座,一派遒然风骨。</p> <p class="ql-block">牌坊的顶部檐芽高翘,碌灰筒瓦如如意斗拱,形神兼备,古韵传神。</p> <p class="ql-block">牌坊前的这棵古榕树,已经有300多岁了,它见证了历史的辉煌与精彩,</p> <p class="ql-block">400年屹立不倒的进士牌坊,如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着余氏后代学子,发奋图强,以先辈为志,为中华振兴而学,一展雄图壮志。</p> <p class="ql-block">有些人士奇怪牌坊为何建在寒溪河旁,而牌坊前面就是古道和古码头⛵️,余屋在古时的交通就是以水路为主的,所以这里就是进出村口的必经之渡口。余士奇就是从这古码头进京科考,坐船🚢出行,开启精彩人生。</p> <p class="ql-block">而静静的寒溪河述说着历史的沧桑变化。也是在二十多年前,我曾跟东莞美术家协会的朋友一起到这里采风写生。现重返故地,恍如昨日,虽旧貌换新颜,但古迹依旧在,寒溪河水如旧清澈,只是时光荏苒,我已非少年头😜</p> <p class="ql-block">而在寒溪河的对面又是另一条村子—-周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屋约在明朝末年而立存,至今也有600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周屋周氏宗祠始建于宋末,明清多次修缮,祠堂在这一时期得到大规模整修,总体保持明清风格,宋韵已无,1940年曾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五间三进合院式布局,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灰塑龙舟脊上立灰塑鳌鱼,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及滴水;头门两侧设塾台,檐下彩绘壁画,木雕如意斗拱梁架及花鸟纹檐板精美细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该祠对研究明清时期东莞地区祠堂和周氏家族历史具有一定价值。</p> <p class="ql-block">据周氏族谱记载,东莞周氏的来源,始祖周宣猷,讳润,字大进,一字常清,号歧。乃周敦颐四世孙周直卿第九子。宋光宗年间娶江西吉州冼氏,就婚于吉州。婚后欲回湖南道县,适元兵南侵,攜家眷暂居南雄珠矶巷。宋庆元年间,迁徙东莞荔枝园开基立籍。</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村政府新建的荔枝园,可给村民有了一个休闲、乘凉、放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聪明的周屋人还打造了一个“守望乡愁、留住根脉”的稻田公园,为东莞大地保留了一片绿色,每年稻田成熟时,这里便成为了乡村农田的网红打卡地,提供了美丽的稻田风景摄影地,引来了无数的摄影爱好者在这采风拍摄。同时这块珍贵的土地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更逐渐打造成一个以历史风貌游览、生态农业休闲、产业创新升级为特色的东城美丽村居综合发展示范区,走出了一条“业兴、景美、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p> <p class="ql-block">车子🚗沿着去茶山的方向,来到了东岳庙,此庙座落在茶山象岭南丽,建于大唐开元盛世年间,至今约有1250余年的历史。庙坐北朝南,供祀的是东岳大帝众神体系,庙内供奉着东岳大帝等菩萨共140多尊。全庙由中路正殿和东、西侧殿三个部分组成,整个庙宇气势恢弘,建筑精良。东岳庙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茶园游会”的主要举办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庙墙有政府新刻的碑记,再次证明东岳庙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全庙由中路正院和东、西道院三个部分组成,正面有大门、香亭、正殿,两侧对翼,有御马亭、虎殿及配殿。殿宇堂屋376间。整个庙宇气势恢弘,建筑精良。</p> <p class="ql-block">庙中的大钟,在此撞钟三下,醒神了。</p> <p class="ql-block">庙中的大鼓🥁,游人喜欢挥臂打三下,振奋精神,祈愿龙马精神。</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茶山游园会都会在东岳庙开始举行,据茶山乡志记载,早在明正德九年(1514年)之前就已经有“茶园游会”。每年农历三月廿五至廿七,茶山当地居民及四方香客、游人会来到东岳庙举行祭祀活动,并抬出东岳大帝和民间吉祥神到镇内各地进行巡游,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据老一辈回忆解放前的茶园游会,每年农历三月廿五是迎神日,各坊香客涌到东岳庙,焚香祈祷。日上三竿,乡民把东岳大帝请出庙祈福,称为“摆会”。午饭后,游会拉开序幕。菩萨依次为雷帅、康帅、紫衣、绿衣、土地、父老、关帝、东岳大帝八大尊神。青壮年抬着菩萨一路奔走。表演队在后面,由执事开路,巡游茶山各坊。连续三天,直到廿七傍晚时将菩萨抬回庙里放回原位----“菩萨返坛”,游会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播插一段我师兄卢泳钧先生介绍茶山游园会盛况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又一传闻茶山东岳庙为“东莞伯”何真所误建。据《太祖实录 何真本传》记载,“真,东莞之员冈(员头山)人”。他是明洪武二十年,与诚意伯刘基等被封的十二伯爵之一。据传,何真看中了(现位于东莞市茶山镇)象岭这块风水宝地,便在此兴建华丽的房屋,此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极尽宫廷之气势。有乡人认为此屋的构建超越形制,有犯上造反之嫌,便报于朝廷。何真得知,连忙将房屋改头换面,变为庙宇,并在官员来视察的前一天,命人连夜抬菩萨奔跑入庙安放。官员视察时,只见庙内安坐着东岳大帝、十殿阎王等神。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后来,茶山就有了东岳庙,并形成了走菩萨游会之举。农历廿八是东岳大帝的神诞,茶园及四方的善男信女,一大早抬着烧猪,挑着祭品前往东岳庙上香,接“贵人”,祈求保佑。</p> <p class="ql-block">祈福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游园活动也是异彩纷呈,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各个游园方阵各具特色表演,尽显岭南特色,非遗荟萃,时代新彩。</p> <p class="ql-block">在东岳庙的后山就是政府新建的东岳公园了。东岳公园是占地面积2.5公顷,园内有一山名象岭,高而蜿蜓,形状若象,故以名,为茶山境内一主山,是旧“茶山八景”之一。山顶建有一楼阁——仙踪阁,从楼阁顶层可观望茶山镇全景,远近风光尽收眼底,东岳公园是以商业、休闲、养生、娱乐和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茶山乡志[民国]》中记叙茶山八景,其中“象岭遗踪”、“凤山朝阳”是出自东岳公园的。</p> <p class="ql-block">鸟望茶山美景的观光塔,即仙踪阁。</p> <p class="ql-block">象岭山中的白色石碑,铭文记载此山在古时曾有象🐘出没踪迹,并且赋说明此地是茶山八景之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公园内的书法石刻,都写了茶山的典故、传说、土特产、风土民情,</p> <p class="ql-block">沿着茶山的一条小路,我们来到了寒溪水村。据闻这是一条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的村庄,我也带着好奇而崇敬的心情来好好的感受这美好的乡村气息。</p> <p class="ql-block">据《全粤村情·东莞市卷》记载:寒溪水村,位于东莞市茶山镇南部,村民以罗姓为主。始建于宋末,因村东北有寒溪河,故名为寒溪水村。</p> <p class="ql-block">也有史料记载,罗氏家族从粤北南雄珠玑巷南迁聚居至寒溪河畔建村,初期村名为韩屋水,后改名为寒溪水沿用至今,有着近8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由于罗氏人才辈出,古有名人在朝𨑳为官,</p><p class="ql-block">在近代史上后人也留下了饱蘸血泪的浓重一笔,罗氏家史是近代家国命运休戚与共的典型,罗氏子孙的身影涌现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其中有建功立业者,亦有流血牺牲者。</p><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寒溪水罗氏族人罗锦华“下南洋”经商,开办“天泰号”,积聚巨额财富。但罗锦华心系祖国,多次与到东南亚宣传革命的孙中山先生见面,主动捐资支持民主革命。罗锦华逝世后,其子孙毅然回国,孙辈的罗允俭、罗允本、罗允正为国捐躯,曾孙辈的罗涛、罗柱等9人参加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20世纪以来,罗氏族人积极投身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罗涛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华南组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参加解放战争;罗立斌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191师政委等职,1955年授大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及地级解放勋章;罗柱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55年授中校军衔,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及三级解放勋章;罗克明、罗慧舒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罗映梅、罗肇兴、罗慧贻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广州地下党组织、粤赣边纵队。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罗涛、罗慧舒、罗慧贻故居(前塘街31号),罗柱、罗立斌、罗映梅、罗肇兴等人故居(岭仔巷107号),以及不可移动文物罗氏宗祠,是寒溪水罗氏族人心系家国、投身革命的重要见证,是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p> <p class="ql-block">在寒溪水村,村中还有一个大戏楼舞台,在这里,经常有粤曲节目在这上演,村民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齐聚这里看大戏。</p><p class="ql-block">解放前,东江纵队抗日游击队曾扎根在寒溪水村,那时游击队常常组织文娱活动,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1951年,寒溪水村成立了农光文娱组,鼎盛时期曾在多地演出,推出的《沙家浜》《红灯记》《山乡风云》等戏大受欢迎。2019年,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罗全铿、罗婉芳夫妇出资与其他粤曲爱好者重新组织了农光曲艺社。闲暇之余,农光曲艺社会在村里的罗氏宗祠排演传统粤剧。</p> <p class="ql-block">同时,寒溪水村的领导在升级改造旧文化戏楼,配置戏台表演、音响室、LED布灯场、设备室等设施,利用村内农光曲艺社文化资源,不定时组织开展传唱罗氏革命先辈舞台剧《寒溪热浪》、罗立斌红色革命歌曲、展演红色经典粤曲《山乡风云》等活动,充分展示红色革命精神和寒溪后人的精神风貌,深挖本村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不仅从精神和文化层次提升了村民素质,在红色文物保护、红色文化弘扬方面,也摸索出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成为茶山乃至东莞一张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名片,以新时代新方式传承革命精神</p> <p class="ql-block">什么叫文化传承,看看寒溪水村民对茶山游园会活动的热诚就知道了……也有我的师兄卢泳钧先生主持讲解😀😜👍</p> <p class="ql-block">寒溪水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古村,也是个有着红色革命基因的古村,如今走进这个有着近八百年建村史的村落,修葺一新的红色文化主题公园让人眼前一亮。一湖碧水、山景瀑布、小桥流水、蜿蜒长廊,尤其是夜幕降临,整个村庄华灯璀璨,美丽夜景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寒溪水村夜景璀璨风华,美妙的夜空,色彩斑斓,整个村子象是被画家挥毫泼色泼墨而成的浓重的一幅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寒溪水村在“乡村振兴”中主打“红色”品牌。寒溪水村红色文化底蕴丰厚,在这里,来一场红色之旅,感受先辈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革命精神,并让你留住了乡愁,留住了乡村的美,淳朴的民俗民风,让你觉得在这里生活的幸福感特别的浓郁。</p> <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前来观赏,欲看东莞其它镇区的风景,请看下回分解,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