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与曹参真的“有隙”吗?

笨鸟慢飞

<p class="ql-block">  《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隙。</p><p class="ql-block"> “参”是曹参,与萧何都是西汉的开国元老,俩人在显贵前关系要好,等到成为将相,就有了嫌隙,不再是好朋友了。</p><p class="ql-block"> 秦朝末年,萧何、曹参与刘邦都在沛县当差,萧何官最大,为主吏;曹参是狱掾,主管刑狱,归萧何管辖;刘邦是泗水亭亭长,押送犯人的官员,又是曹参的直属下属;三人是旧相识,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有名望的大吏,关系挺好。</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处群起响应,纷纷造反,刘邦也揭竿而起,萧、曹一起投靠了刘邦,成为刘邦创业团队里最早的一批元老,两人的关系自然不必多说。</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萧何为相,镇守关中,提供稳定的粮草与兵卒支持;曹参为将,浴血奋战,开疆扩土。</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自杀,刘邦布衣换龙袍,开始分封功臣。</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的是,这次论功行赏大会开了一年多,群臣争功,封赏定不下来。</p><p class="ql-block"> 刘邦认为文臣萧何功劳最大,众武将不服:我们身经百战,攻城掠地,提着脑袋打天下;萧何未尝有过汗马之功,只不过是舞文弄墨,动动嘴皮子,封赏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凭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刘邦绞尽脑汁,提出了著名的“功人、功狗”之说,即把武将比喻为追逐走兽的猎狗,把萧何比喻为猎人,猎狗捕猎,全靠猎人指挥,所以猎人的功劳肯定是最大的。众武将不敢多说。</p><p class="ql-block"> 因此萧何以文臣的身份力压武将,成为汉朝建立功劳最大者。</p><p class="ql-block"> 此时,曹参是武将,而且是武将里的第一人(可能有人会说,那不是韩信吗?韩信是异姓王,不在此议)。</p><p class="ql-block"> 争功武将们没能抢过文臣,让萧何拔了头筹,到定位次时,武将们坚持:曹参身受创伤七十余处,攻城掠地功劳最多,应该位居第一。</p><p class="ql-block"> 刘邦虽然心里仍想让萧何排在第一,但是封赏时已经迫使武将屈从自己,此时不好再驳回武将们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就在此时,有个叫做鄂千秋的人站了出来,替刘邦解围:曹参虽然有攻城掠地之功,但这不过是一时的事情;陛下同项羽对峙了五年,常常损兵折将,就是脱身逃跑也有多次,全靠萧何牢牢保全关中,不断运送粮饷、补充士卒,让陛下有人力物力反攻,这才是万世不朽的功勋。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于万世功勋之上呢?</p><p class="ql-block"> 刘邦听了,非常高兴,于是萧何第一,曹参第二。</p><p class="ql-block"> 话说,鄂千秋会不会是刘邦事先找的帮手?总之,刘邦要抑武扬文,天下已定,昔日一起打江山的这些大老粗们,已经不再是好兄弟了,反而成了最大的威胁,刘邦分封功臣也为后世定下了基调:抬升文官、压抑武官。</p><p class="ql-block"> 以萧何为首的文臣大获全胜,武将之首曹参虽然战功赫赫,却只能屈居“万年老二” 。于是,在世人眼里,他俩“有隙”,太史公没说俩人为啥闹矛盾,估计是因为分封不公而反目。</p><p class="ql-block"> 这是真的吗?会不会他们只是配合刘邦在演戏。</p><p class="ql-block"> 向来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的萧何,为何却坦然接受了“第一”的功名,没有任何推辞?这不像是他的行事风格,只能说,萧何早就摸透了刘邦的心思,刘邦要打压武将、不愿意文臣武将一条心,所以萧何必须配合刘邦演出。</p><p class="ql-block"> 看透刘邦心思的,还有曹参,所以他俩明面上成了敌人,都默契地陪着刘邦演戏,自保第一。</p><p class="ql-block"> 刘邦登上皇位后,对功臣充满猜忌、毫不留情,先是铲除异姓王毫不手软,即使实际上没有谋反的韩信与彭越,也是一个惨死,一个被剁成肉酱……如果刘邦不是因为平叛英布受伤而死,等他腾出手来,丰沛集团的功臣们末日估计也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狡兔死,良狗烹”是改变不了的帝王心术,需要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不光是张良,还有萧何和曹参,两人分别位列文臣、武将第一,如果不夹起尾巴做人,估计“萧规曹随”的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了。</p><p class="ql-block"> 萧何何等小心翼翼,尚且动辄得咎,果然是“伴君如伴虎”,为了自保,只能设计诛杀韩信,不惜自毁名节。</p><p class="ql-block"> 此时,曹参躲在遥远的齐国作丞相(诸侯国丞相,萧何是中央丞相),齐王刘肥年纪尚小,实际掌权的曹参实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九年间齐国政通人和、百姓安定富足,被称为齐国贤相。可见,曹参武可上马杀敌平四方,文可虚怀若谷保安邦。</p><p class="ql-block"> 萧何和曹参,俩人无论是朝政上还是私底下,没有发生任何的争斗。</p><p class="ql-block"> 这段演戏,一直持续到刘邦去世两年后的萧何临终时,他向汉惠帝力荐曹参代替自己丞相的职务。曹参也不负萧何,留下了“萧规曹随”的美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