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笔记

琴声笔记

<p class="ql-block">杭州是我们最喜欢的城市。工作期间,经常出差东奔西跑的忙碌;由于身不由己,始终没在闻名遐迩的西湖十景顿足,品读欣赏前世今生的文化精髓。退休后,二O一九年入夏,我们与兄妹三家,夫妻双双自驾出行苏杭游玩,了却多年的夙愿。</p><p class="ql-block">此行【杭州西湖】最浪漫。其中十景之一,“三潭印月”特魅力。据杭州故事相传,宋朝诗人苏轼(苏东坡)当年在此地任知州时,组织领域官府发动民众疏浚西湖过程中,留下了三潭印月和苏堤春晓两大名胜。我们现在游览西湖,不能忘记千年之前,苏东坡“市长”的贡献,要传承并铭记先辈、治理西湖环境的不朽功绩。</p><p class="ql-block">这次去杭州西湖,还身临其境回味学生时代,憧憬老师解读苏堤春晓和三潭印月的情形;断桥乃断桥残雪,其故事情节稍后再叙。关于“曲院风荷、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七景,因为时间关系担心走马观花。计划下次再来杭州时,用一周时间寻觅西湖余下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断桥残雪”也是西湖十景之一。所谓的断桥残雪,是杭州被瑞雪覆盖时候,放眼望去西湖一片银装素裹,白堤在白雪中横担着断桥石拱桥面,依稀可见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这时桥洞在白雪中奕奕生异,与桥面灰白雪色形成反差,远远望去石桥似断非断,故称断桥。</p><p class="ql-block">断桥残雪赋诗画般喻意,触景感怀終生难忘。由于我们已经先后谢幕退休,断桥残雪似乎与我们扪心自问的说,应该开始告老还乡的平凡生活,要意味深长地向工作期间的人与事告别。</p><p class="ql-block">还记得读书的时候,老师讲到西湖断桥残雪时,还动情的穿插着民间熟悉的白蛇传故事,从而,把西湖美丽的传说讲得“天上人间活灵活现,精彩得令我们特别感动和神往”。现在,我们行走在西湖岸边,回味学生时代留下的记忆,再在这里留下我们一起慢慢变老的照片,作为天上人间的故事回忆和收藏。</p> <p class="ql-block">此行西子湖畔【灵隐寺】,也是我们向往的去处,这次也如愿以偿的实现了。在工作期间,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人、不如意的事,似乎觉得特别的不爽。与一些老领导交谈时候,他们都说:退休了,不如意的人和事就放下吧。有时间,去杭州西湖玩时,到灵隐寺看一看那里的一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p><p class="ql-block">其实,每当安慰別人的时候,我也如此如此而已。半称心,是哪位高人如此写尽了人生,非常值得一饱眼福。但是慕名而来灵隐寺,却令人很无奈;这里出入游人太多太多,根本没办法看到这幅对联;只能当作视而未见,回归心到神知吧!</p><p class="ql-block">据传说灵隐寺“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的对联,有一千七百年历史,蕴含佛教哲理,一般人都不知道。其实灵隐寺创建于我国东晋时期,是由印度僧人所建,因为当地风景优美,一直传承发展到现在,是杭州市难能可贵的历史名胜。</p> <p class="ql-block">另外,据导游说词:台湾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将“半称心”总结得恰到好处。记忆里说得大意是——所谓的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言,有话则多无话则少。据百姓坊间相传,林语堂先生把半称心解读得淋漓尽致,符合中华民族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即:“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不经意间,豁然得醒悟。不要因为在职期间,车前马后的人来人往;而放不下曾经的以往,不适应如今的門前冷落清静。谢幕退休就要全身而退,未尽的工作交给后来人。潮起潮落乃自然规律,时间是自己释怀的良药;按照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时间和发展,能使后来人承接初心使命,未来的工作将会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