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行 四 . 西津渡古街

云中马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千年古渡,千年老街。” </p><p class="ql-block">“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 古渡的繁忙景像早已远去,从待渡亭到往江边的街巷和老码头,现只有款款而行的游人。 </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说:“建筑是凝动的音乐”。古街的屋脊和墙脊,重复有序的节奏感和线条感,构成起伏有致、高低相随的旋 律。 </p><p class="ql-block">古建筑的韵律,刚劲有力。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筑的阳刚之美也赋予年轻女孩飒爽之气。 </p> <p class="ql-block">4月11日上午,同学三三两两结伴游览西津渡古街。我总是一个人在寻访,同学结束参观,等我一起中餐。我只游了一半,将在第二天用整个下午给自己补课。 </p><p class="ql-block">导游图。 </p> <p class="ql-block"><b>西津渡古街,</b>又称小码头街。始建于六朝时期,东起五十三坡,西北至长江路,全长约千米。</p><p class="ql-block">这一区域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 </p><p class="ql-block">从古街的南门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国领事馆旧址,现只是在围墙外路过。 </p> <p class="ql-block"><b>昭关石塔,</b>位于古街南段,建于元代,为过街石塔,塔高约5米;塔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字,故称。 </p><p class="ql-block">按照佛教的解释,塔就是佛,所以无数游客从塔下的券门经过都是在礼佛。 </p> <p class="ql-block"><b>救生会旧址,</b>建于康熙三十一年 (1693年) ,距今已有300多年。</p><p class="ql-block">早期创设应追溯到宋代。 </p> <p class="ql-block">唐始,镇江已是江淮漕运重镇,每年从这里经过的船舶数以万计,舟楫如蚁。隋唐以前,江面宽40多里,到唐代时还有20多里。每遇疾风卷水,黑浪如山,樯倾楫摧,呼号之声惊天动地。唐天宝十年(722年) ,一次就有数十艘渡船沉没;南宋绍兴六年 (1136年) 一艘渡船离岸不久即遇上风涛,连艄公在内的46 名渡客无一生还。</p> <p class="ql-block">宋代,当时的镇江郡守蔡洸在西津渡创设了救生会;清代后期,镇江和扬州兴起官办和民办的救生会;挽救了无数宝贵的生命。 </p> <p class="ql-block"><b>观音洞,</b>建于宋,清咸丰九年 (1859年 ) 重修。</p><p class="ql-block">洞门外有一座三层铜鼎,刻有“观音洞”三字。 </p> <p class="ql-block">石塔、救生会和观音洞相邻。 </p><p class="ql-block">传说,有一天观音途经这里,“长江无风三尺浪 ” ,目睹了江中船毁人危,于是伸出援手,将挣扎在波涛中的遇难者救上了岸。</p><p class="ql-block">人们感念其恩德,在昭关塔旁的山体上凿成了观音洞。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铜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洞窟内优美的石刻观音像。 </p> <p class="ql-block"><b>铁柱宫和紫阳洞,</b>观音洞出口在山坡上,附近有铁柱宫和紫阳洞两处道教胜迹。 </p> <p class="ql-block">走过山崖上的栈道,下到铁柱宫,供奉两晋道教明派之祖许逊真人。 </p><p class="ql-block">宫中有铁柱,传为许逊所铸以镇蛟螭之害。 </p> <p class="ql-block">宋代道教金月派著名人物张紫阳真人也曾在此居住,后人在这里造像供奉,取名紫阳洞。 </p> <p class="ql-block"><b>待渡亭,</b>古人迎来送往等待摆渡的场所。 </p><p class="ql-block">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马可.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 </p><p class="ql-block">当年的渡口现离长江江岸已有300多米距离。 </p> <p class="ql-block">亭东侧墙上,为清 . 周镐描绘的《西津晓渡》胜景。</p><p class="ql-block">画面中,大江浩瀚,舟帆点点;云台山巍然耸立。由岸边伸入江中的长堤边,停泊舟船,乘客上下,一派繁忙。 </p> <p class="ql-block"><b>小码头街商业街区,</b>由待渡亭向西,逐步形成了商贸街道。 </p><p class="ql-block">沿街为明清遗存风格的两层小楼,鳞次栉比,玲珑精致。麻石或青石铺地,清水砖墙,木楼栏,雕花窗,高挂的花灯和大红灯笼,热热闹闹。 </p><p class="ql-block">一家家店铺,也有饭馆、茶馆、酒楼等。 </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柜台,杉木十板门,透出老底子的味道。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醋香味、酱香味飘散街头。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街巷剧场,又称为红色驿站。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宿和小吃店。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街两边,也有一条条深深浅浅的里弄。 </p> <p class="ql-block"><b>玉山广场,</b>到了古街西段,这里原是玉山老码头遗址。用铺填鹅卵石的方式把古河道保留下来,同时也保留了古桥。 </p> <p class="ql-block">还将一条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铁路就地部分“还原 ” ,几节斑驳的墨绿色列车车厢静卧在铁轨上,唤起一代人乘坐绿皮车出行的回忆。 </p> <p class="ql-block"><b>超岸寺,</b>位于古街的最西端,始建于元代至大三年 (1310年 ) ,清末重建,面积约3000平方米。 </p><p class="ql-block">“超岸”二字,取佛家“超渡众生,共登彼岸”之意。 </p> <p class="ql-block">现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偏殿等硬山式古建筑保存良好。 </p> <p class="ql-block"><b>清代小码头遗址,</b>在云台山下,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 </p><p class="ql-block">游完超岸寺,开始沿原江边,现为景区外圈向东折返。西津渡被誉为“古渡博物馆”,小码头为清代救生会、义渡局的专设码头。曾被深埋地底2.6米,保存着从唐代到清代不同时期的渡口岸线。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建后的码头街风情。</p> <p class="ql-block"><b>尚清戏台,</b>位于云台山北侧山崖下。2010年,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园改造,临水靠崖筑二层仿古戏楼,作为演出传统戏剧的舞台,取名“尚清”。 </p> <p class="ql-block"><b>鉴园广场,</b>位于东北角。顾名思义,以史为鉴。 </p><p class="ql-block">这里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沦为英租界,至今仍完整保存着当时租界的建筑。 </p> <p class="ql-block">这几座百年建筑包括德士古火油公司旧址、英工部局大楼,税务司公馆、美孚 火油公司等。 </p><p class="ql-block">现已都改作它用,如德士古已辟为片仔癀体验馆。 </p> <p class="ql-block"><b>欧式广场,</b>租界引入西洋建筑后,与传统建筑融合而建的民国建筑。 </p><p class="ql-block">这一带有音乐厅、剧场和书香府邸酒店等。 </p> <p class="ql-block"><b>五十三坡,</b>佛教典籍《华严经》有一个故事:善财童子受到文殊菩萨教化而性悟,走遍全国,寻访圣贤,跋山涉水,饥餐露宿,先后求教于53位高知者,以求进一步升华。最后在观世音点化下彻悟,成为观音的左胁侍。 五十三坡的地名便是从这一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p><p class="ql-block">路边墙上有此故事壁画。 </p> <p class="ql-block">现我们每上一级台阶,犹如参拜一位圣贤;走完53级台阶,意味着向53位高人 求教。 </p> <p class="ql-block"><b>云台阁,</b>位于镇江西北,在海拔67.8米的云台山之巅;2012年复建,是一座宋 元风格仿古建筑。 </p><p class="ql-block">在古街四处, 抬头就可望见。 </p> <p class="ql-block">我已没时间参观镇江博物馆和其它景点,现利用上午最后一点时间,登高云台山。 </p><p class="ql-block">路经山道边的观景台和夕晖亭。 </p> <p class="ql-block">云台阁,镇江新地标,高33.28米,由左右两侧曲廊与飞云亭、聚明堂相连,组成一组云台阁建筑群。 </p> <p class="ql-block">前厅后侧摆放了青铜器宜侯夨簋的复制品。1954年6月在镇江大港镇出土,真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p> <p class="ql-block">四楼大厅正中墙上,为《云台胜景》巨幅漆画。 </p> <p class="ql-block">在四楼,可凭栏看尽镇江城全貌。 </p><p class="ql-block">这是南边的旧城区。 </p> <p class="ql-block">西津渡古街,地处云台山麓,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随地势而上下,地形东南高西北低。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蒜山脚下的老街区。 </p> <p class="ql-block">建筑的旋律仍在身前奏响,时而激越,时而平缓。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