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公园内。原名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p> <p class="ql-block">晋祠公园占地近千亩,公园有晋祠博物馆,伏龙山,德隐斋,仙翁阁等。还有南湖水乡,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桥,一派江南秀色。</p> <p class="ql-block">东门牌坊。始建于明代。</p> <p class="ql-block">唐园,因晋阳是唐朝的发源地,故名唐国。是晋祠公园的园中园。门前的一对铁狮子,铸于明嘉靖四十年。</p> <p class="ql-block">飞龙阁,又名主景阁。登上主景阁,唐园内景观尽览眼底。</p> <p class="ql-block">公园环境优雅,景色宜人,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p> <p class="ql-block">晋祠唐太宗李世民群雕像。</p> <p class="ql-block">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十字桥,有“四通八达”之意。</p> <p class="ql-block">东大门。沿着公园主路一直走就到了东大门。是进入晋祠的主要入口。</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中国現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国林。其中难老泉,宋代彩色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鱼沼飞梁,圣母殿和献殿,被誉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p> <p class="ql-block">金人台,也称莲花台,为方形,四隅各立一尊高2米的铁人。</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西依圣母殿,东邻献殿,是介于两殿之间的一座精致的方形荷叶鱼沼桥梁。居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是晋祠国宝建筑之一。古人以圆为池,方为沼。沼内立34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十字桥也是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就是古戏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水镜台所悬匾额“三晋名泉”,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据说台下埋着许多大水缸,两两相扣,形成了4个大“音箱”。所以无论在庙里何处,都能听到台上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对越坊,俗称牌楼。对越二字,是宣扬报答之意,反应了圣母殿的祭祀主题。是明代书法家高应元题匾,晋祠名匾之一。</p> <p class="ql-block">规模宏大的圣母殿。是晋祠建筑群的主体,是奉祀唐叔虞的母亲邑姜的殿堂,也是祠内最古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前临鱼沼飞梁桥,南北两侧有“难老”,“善利”二泉呼应,是晋祠价值最高建筑。无论建筑形制和构造方法,都堪称北宋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檐柱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雕盘龙。怒目利爪,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宋代彩塑仕女像。圣母殿中有许多宋代彩塑,均以当时真实人物为原型,体现了宋代的服饰特征。</p> <p class="ql-block">其中一位仕女彩塑,一半脸含羞带笑,一半脸好似刚刚哭过。被称为双面佳人。堪称彩塑的代表作,也是晋寺三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献殿。为金代建筑,是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旳建筑。也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难老泉。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p> <p class="ql-block">难老二字,清代大学者傅山题,晋祠第一名匾。</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周柏。院内共有两株,一株名为“长龄柏”,一株名为“齐年柏”,两株古树同眠同息,见证了古老晋祠的历史沧桑风风雨雨。</p> <p class="ql-block">读书台,位于半山腰,相传是北齐名臣杨愔读书处。</p> <p class="ql-block">对越坊两侧分恃钟鼓楼,如坊之双翼。</p> <p class="ql-block">古人有晨钟暮鼓之说。</p> <p class="ql-block">会仙桥,是古晋祠的露天剧场。</p> <p class="ql-block">纪念太子晋而建。</p> <p class="ql-block">晋祠最南部的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寺内有舍利生生塔。初建于隋开皇年间,为七级八角形。</p> <p class="ql-block">太原之魂“晋祠”,堪称活着的千年文物瑰宝。完整地保存着宋代木建筑,牌坊,祠堂,戏台,泉亭,碑刻,匾额以及周柏等。号称“中国古建筑博物馆”。总之,每一步踏出都是文物,每一眼望去都是历史。</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位于山西晋中市平遥县,始建于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基本完整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风貌。保存着300余处文物,近4000处传统建筑。</p> <p class="ql-block">古城以南大街为主轴线,一东一西的市楼为至高点对称。</p> <p class="ql-block">金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小巷道,径纬交织,主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市井商铺林立,店面相连,古民居鳞次栉比,院落重重。宅院包括商铺的建筑都是中轴对称形式。</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明朝初年始建,后历代进行补修更新,康熙四十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墙,使之更加壮观。</p> <p class="ql-block">平遥边称作“龟城”,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座城门为四条腿。</p> <p class="ql-block">明清街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城隍庙居左,县衙居右。文庙居左,关帝庙居右。道教清虚观居左,佛教寺院居右。左右对称,主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平遥县衙。位于古城中心,居今有六百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由平遥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日升昌票号一度操纵了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文庙,即孔庙。是我国现存文庙中历史最悠久的。</p> <p class="ql-block">清虚观是古城中最大的道观。</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还是一座醋城,古城的大街小巷充斥着醋香,有很多的酿醋作坊。</p> <p class="ql-block">中国镖局,是明清时期有名的十大镖局之一。</p> <p class="ql-block">平遥协同庆票号(中国钱庄博物馆),是当时平遥规模最大的钱庄。</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是中国古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保持了其所有的特征。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个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东濒山西临汾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延安宜川壶口镇,为两省共有的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p> <p class="ql-block">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来犹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瀑布由宽到窄,使河水以1000立方米/秒的速度,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当地老乡扎着白头巾,牵着小毛驴,唱着信天游在揽客。</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洪洞县。是全国唯一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民祭圣地。</p> <p class="ql-block">园区内,有碑亭,大槐树,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等。</p> <p class="ql-block">元末大规模的战乱,灾荒,作文北方地区土地大多荒芜,人烟稀少,加之当时的统治者蒙古君主的种族压迫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p> <p class="ql-block">由于各地人口疏密不均,北方,西北,两淮地区人口稀少,而山西由于受战争影响较少,人口较为集中,因此决定从山西进行移民。</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p> <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徏。</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据史书记载,先后从山西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涉及1230个姓氏。</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恳荒,就是为了巩固经济基础,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文化交流等都有一定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徏,繁衍生息,而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