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我们在路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阳光温暖,微风和煦。在这最美的人间五月天里,义牒明德小学的老师们从心出发,奔赴一场心与心的相遇!</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来到刘子华家里,杨老师询问着刘子华同学在家的写作业、读书等方面的表现,与家长促膝长谈,表扬学生在校的优秀表现,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老师和学生家长一起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学校教育等问题交流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建议学生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加强身体锻炼。</p> <p class="ql-block"> 走进马浩宇与马宇航两个留守儿童家中,刘老师与薛老师亲切地问候着马宇航与马浩宇奶奶的身体状况,询问了两个孩子的家长是否与孩子经常电话联系。乡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爱护一直是社会热点,作为学校更有责任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通过家访,我们进一步掌握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更加主动、更加完善、更加有针对性。</p> <p class="ql-block"> 通过家访,老师们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引导孩子向往学校,拥抱学校,拥抱学习。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诚心诚意的陪伴,用成熟的人格、稳定的情绪面对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p> <p class="ql-block">通过家访我们发现,在谈及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时,很多爷爷奶奶们都会表现出无奈和苦楚。他们对隔辈人施以关心的同时又充满“恨铁不钢”的“怨恨”,爷爷奶奶们坦言“孩子们太不听话了,不好管啊!”言语之间不禁潸然。老人们也很不容易,含辛茹苦将儿女们养大成人,到头来还要照顾隔辈人,可以说是心力憔悴苦不堪言。说孩子们不好管,这是真话。试想,老人们原本就对隔辈人就充满溺爱,又考虑到孩子们缺爹少娘的,实在可怜,因此自觉或不自觉间肯定会对孩子们采取放纵和迁就。时间久了,等发现孩子们玩手机、乱花钱、不爱学习等坏习惯已经形成时,为时已晚。还有一部分老人,很想对孩子们严加管束,但孩子会对父亲或者母亲告状,进而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误会和矛盾,老人们费力不讨好叫苦不迭索性任孩子们放任自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牵扯到众多家庭的稳定,关乎着众多家庭的希望。不论是外出务工的家长还是婚姻破裂的家庭,都对留守儿童报以希望和梦想。通过家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家长们的无奈,也倍感作为学校、作为老师肩上的责任重大。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对留守儿童不放弃。不放弃对他们的关心帮扶、不放弃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本就不幸的他们更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所有的关心帮助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教师要善于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扫除留守儿童心头的阴霾,为他们创造阳光灿烂的学习空间;第三,学校要不断巩固家校共建的成果,与家长做好有效沟通,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家校彼此的信任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而家访正是家校联系的暖心纽带。教育有情怀,家访有温度。老师们带着一份真情和暖意走进一个又一个学生家庭,与热情的家长和可爱的孩子们敞开心扉亲密交谈。</p> <p class="ql-block">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家访是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使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