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和母亲是人世间极其普通的夫妻。在食不裹腹的年代,父亲和母亲共同经历了贫穷,度过那段艰苦的岁月。父亲和母亲的爱情极为简单,他们没有情意绵绵、霓虹灯下的浪漫,没有花前月下、喃喃细语地情话。然,父亲对母亲却是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地走过了一生。</p><p class="ql-block">父亲和母亲见过三次面就成家了。听母亲讲。一天,媒婆领着一位体瘦方脸的男人来到母亲家,母亲还在种地。媒婆独自来到田埂叫着母亲,母亲从地里出来,鞋和脚脖子沾满了泥巴。她拍了拍身上的土,揉了揉裤角的泥,扛起锄头回了家。几天之后媒婆来到母亲家拉家常,试探着问起对父亲的印象母亲羞涩的不语。这就是父亲和母亲的初识。事隔不久,父亲邀约母亲去了集市,为母亲精心挑选了几样做衣服的布料。那年,父亲娶了母亲。</p><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一位忠厚老实,极富有爱心的人。街坊邻居常称呼父亲为“树义”。母亲比父亲年小几岁,出生农家的母亲黝黑的皮肤却透着精明能干。</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期,具有洞察秋毫,心思缜密的母亲,眼看工厂濒临倒闭。母亲摆起了地摊。年轻的母亲风里来雨里去,迎着朝雾蓬勃的清晨,暮至月儿上了柳梢头,母亲才推着架子车把货再拉回来,周而复始的日子让母亲的小地摊变成了拥有自己商铺的商人。那时的我们只有在夜黑人静时,揉着惺忪的睡眼见到归来的母亲。</p><p class="ql-block">父亲和母亲是恩爱夫妻在小镇是有目共睹。一次,父亲去兰州陆军总院看病,由于家里的孩子年幼需要母亲照顾,父亲只能独自一人前往。好几天父亲都杳无消息,母亲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她匆匆忙忙将四个孩子托付给了邻居,焦急万分地坐着小镇唯一的一趟客车去寻父亲。母亲站在偌大的城市里,举目无亲,但她凭着一双坚实的大脚边走边问,竟然找到了父亲所在的医院。当母亲出现在父亲面前时,父亲很惊愕,对母亲的到来又惊喜又埋怨:“你怎么来了啊!家里的孩子呢?孩子谁在照顾啊?”母亲微笑着没有作声,只是不停地擦拭着额头上大滴的汗珠,急切地询问父亲的病况。当得知父亲没有大碍时,母亲长舒一口气,这才告诉父亲孩子有邻居照顾。</p><p class="ql-block">自懂事以来,常听母亲讲父亲的故事。母亲讲到一些触动心弦的事时,总会停顿片刻,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幸福。母亲讲到,那次去医院寻父亲回来的路上,他们坐的客车出了意外。不知是司机师傅夜深打盹的原因还是路况不明,破旧的大客车在平地上打了几个驴打滚。漆黑的夜里散落的东西一片狼藉,车里的人惊叫着,哭喊成一片。父亲也拼命地叫着母亲的名字,摸爬着朝母亲应声的方向移动。当父亲找到母亲时,母亲呆若木鸡地抖动着身体,父亲紧紧地抱着胆战心惊的母亲轻轻抚摸着、宽慰着,一遍一遍检查着母亲是否受伤。幸运的是父亲和母亲只受点皮外伤。经过这次惊心动魄的意外事件,父亲更加疼爱母亲,母亲也更加体谅父亲的辛苦和不易。</p><p class="ql-block">也许,人只有经历了才懂得珍惜,正如,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父亲和母亲于千万人之中相遇,相守于柴米油盐琐碎的生活里,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彼此宽容。不论生活在烟熏火燎,还是贫穷。父亲总能用最宽厚的臂膀为母亲撑起一片天,母亲也会用一种无私的爱鼓励父亲。父亲和母亲的言行举止给了我们温馨和爱。</p><p class="ql-block">父亲和母亲携手走过了50多年,经历了风风雨雨,贫穷和满目荒凉的岁月笃定了父亲对母亲无私付出的爱犹如黄金般的珍贵。古稀之年的父亲曾许诺给母亲一个体面的金婚仪式,然而那时的父亲已因病卧床不起,母亲守在父亲身边任劳任怨,无微不至地照顾父亲生活起居。父亲终究没有来得及遵守承诺,给母亲一个像样的金婚就离开了。</p><p class="ql-block">父亲走了,父亲和母亲的缘分也嘎然而止,父亲对母亲的爱并不伟大,惊天动地,更多的是在日复一日的永不厌倦,是在平凡、琐碎的生活里为我们背起了沉重的担子,给予我们最殷实的生活。父亲和母亲用责任和勤劳哺育我们成长,用坚韧不拔的品格和良善的性情教会我们做人做事。如今,母亲依旧保持着与父亲一起生活的习惯,仿佛,父亲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母亲,离开过我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