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杜威教育信条,破现实教育困境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融和坊”啃读活动第六次活动

实小研训

<p class="ql-block">  春色不老,夏意渐浓,经典不厌百回读。5月15日下午,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融和坊”全体成员齐云锦小学悦圆桌会议室再读《我的教育信条》。</p><p class="ql-block">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学倡导者,他提出的教学主张有“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等等。我国的教育家胡适、陶行知等人都奉行杜威的教育理论并加以推广,其产生的影响是广大而深远的。今天,我们回归原著,与经典直接对话。</p> 一、观看视频 <p class="ql-block">  知人论世是我们理解经典的起点。观看视频《实用主义教育大师——杜威》,温故知新,了解杜威生平及其学术研究概貌,为深度阅读做好铺垫。</p> 二、集体共读 <p class="ql-block">  与经典对话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原著的思想内涵。依照教师发展中心的安排,啃赌坊全体成员着重啃读的的是书本的第一部分“教育心理”,这一部分文字比较艰涩难懂,要通过反复阅读咀嚼,才能领会到位。余昌赞老师作为啃读访成员,有深入的阅读体验,由她来带领我们突破文字壁垒,理解杜威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余昌赞老师:</p><p class="ql-block">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从小培养,以后才会有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志向。历史上很多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是从小就对某一项事情有兴趣。何为兴趣?被尊称为“孔子第二”的杜威认为“兴趣的真正原则,在于承认事实或才主张的活动形式和自我的同一,在于行为人自己生长的方向。”他强调“从做中学”, 这种意义的学习, 不单是某一学科知识, 而是立足在儿童生长整体的前提下, 融会贯通于各门科学知识。真正的“兴趣”是什么呢?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运用间接兴趣心理学,其实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是他的学习动机,即人的一种内驱力。从心理学来讲,人的行为总是有一种动机在驱动,动机有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之分。前者容易消失而后者才是持久的。所谓内部动机就是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当一个人对某一学科、某种知识感兴趣,就有一种深入探究的冲动,促使他去努力追求。</p> 三、阅读分享 <p class="ql-block">  经典不是教条,而是鲜活的思想源泉。阅读经典不能停留在机械地接受上,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学科特性,读出自己的见解。裘思源老师和裘慧慧老师发表精彩的读后感,她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到了阅读所带来的启发和思考。</p><p class="ql-block">裘思源老师:</p><p class="ql-block"> 读完杜威的《我的育信条》后,我了解到了杜威的教育是大胆设想,大胆创新的,他的实用主义是完完全全的与社会联系起来的,但是并非是无中生有的,他是通过联系当时美国社会以及借鉴了前人的经验,不断地摸索出来的,这对我们现在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在当时也一度因起过轰动,虽然后来他的儿童中心主义被很多人否定了,但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教育难道没有受他的影响吗?他的思想难道不是对美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飞跃吗?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不正是他在摸索中的成品吗?他应该是获得我们的肯定的。</p> <p class="ql-block">裘慧慧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杜威的第三条信条里,他认为学校不应该给儿童太多与社会无关的专门科目,这是违反儿童的天性的,应该是选择与儿童本身相适应的社会活动。这不正是现在很时兴的什么开发智力教育等等之类的雏形吗?过去传统的教法只是把教材上规定的教学方案教给儿童而已,并没有注意儿童的年龄,忽视了他们的天性,杜威这一思想不是对成千上万的儿童的恩赐吗 ?这也为这些儿童在健康成长过程中提供了基础,再也不用逼着学一些根本不适合自己年龄的课程了,甚至是阻碍了儿童思想活跃的天性的发展,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儿童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这就是杜威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他认为教材应该有的意义。</p> 四、践行课堂 <p class="ql-block">  新课程强调“任务”“活动”“情境”等概念,与杜威的教学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范倩蓓老师践行新课程理念,开设了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的公开课,她联系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度诠释了《我的教育信条》中蕴藏的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 杜威深刻阐释了他对于教育的理解与坚守,他认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究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杜威的教育是有温度的、有情怀的,是真正站在儿童的、人的立场上的。语文教育回归生活,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因此,我试图创设类似于项目式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充分让语文能力的提高与儿童自身成长的过程相结合,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把语文的学习当成儿童的生活的一个方面,“教育即生活”,如此,儿童的自然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能力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与经典对话的意义是启发思考,反思教学,最后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阅读即思考,让我们且教且阅读,且教且思考。经典领航,在教学海洋中乘风破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