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随着孩子长大,接触的宝妈们越来越多,发现一个严峻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初为人母的我们,在孩子生病的时候大都会病急乱投医,只要不彻底好就会不停的去折腾。</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老大七八个月的时候突然高烧39多,慌里慌张带着去医院,医生让抽个血打了一针干扰素。</p><p class="ql-block">回到家百度一搜七八个月孩子发烧,出来一堆幼儿急疹的,热退疹出,没有啥好办法。</p><p class="ql-block">看着孩子除了食欲不太好外,别的没啥,两天后肚子脖子四肢出了很多小疹子,烧也退了。</p><p class="ql-block">特别后悔去打那一针,百科了干扰素后更后悔。</p><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孩子不舒服淡定了很多,先观察精神状态,食欲,然后尽量去寻求中医绿色疗法。例如:小儿推拿、艾灸、热敷。</p><p class="ql-block">现在老大八九岁了,除了必要的防疫针,再没打过针,也几乎没吃过头孢之类的抗生素。</p><p class="ql-block">老二的时候,爸爸已经读了大量的艾灸中医之类的书,灸馆里也处理过大量的顾客问题,很有经验了,所以老二生病没走过弯路。</p><p class="ql-block">记得老二一岁两个月手足口病,没有打针吃药,每天两次熬艾叶水泡澡,每次半个小时,用艾灸贴贴肚脐,四五天后也基本好了。</p><p class="ql-block">平时有点流鼻涕,腹泻或者咳嗽都会给她们俩个艾灸,泡脚。虽然费妈但是看到孩们不用吃药就痊愈,累也值了。</p><p class="ql-block">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孩子病了家长一定不能着急,不能急于求成,孩子恢复也需要一个过程。</p><p class="ql-block">或许你没有听说过艾灸,但你一定知道针灸。其实,平时我们耳熟能详的“针灸”是个复合词,“针”和“灸”指的是中医的两种疗法——“针”指针刺,“灸”指灸法。</p><p class="ql-block">我们平时总是误以为针刺就是针灸,殊不知“针灸”除了“针”之外,还包括“灸”。</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常用的灸法是用艾绒(艾绒即为艾的叶子所捣取的绒)作为灸材,利用燃烧的艾绒所散发的温热,以及艾本身的药效进行施灸,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美容美体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灸就是用明火贴附着体表皮肤灼烧,用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着肤烧”,当然这里指的是灸的本来意义。由于有的人怕痛,怕留下瘢痕,所以这种“着肤烧”的做法逐渐少用。</p><p class="ql-block">现在日常生活中艾条灸和隔物灸用得比较多,两者虽然都没有直接贴着皮肤灼烧,但依照惯例同样被称为“灸”。</p><p class="ql-block">其中艾条灸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在家自己灸疗时相对来说会更方便。</p><p class="ql-block">灸疗为何要用艾</p><p class="ql-block">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基于艾叶的药性,才用艾叶作为灸疗的主要材料,</p><p class="ql-block">同时,艾灸还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的作用,具备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效,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p><p class="ql-block">此外,艾草还有扶正避邪的作用,古代人曾用它插于堂中,用以避邪。</p><p class="ql-block">另外,艾灸的成本很低,无副作用,经济实用,操作简单。</p><p class="ql-block">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