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我养我的老家,我成长长大的老街。

潭一水

<h3>魚市街 鱼市街在东关,东起李家街,西到北下河街,长不足200米,宽约5米。西端是有名的綠瓦阁。民国时期,作为潍县大集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所在地,被誊为潍县乃至山东中北部地区的“旱码头”。来自羊角沟、央子、下营等鱼的水产品,时称“北口货”。南边石臼所、红石崖等鱼港的来货称为“南口货”。各方鱼商云集十分繁荣。我儿时记得每天早上都是人货两滿,这景象直到五八年后完全终止。</h3> <h3>这是拆迁中我的老家</h3> <h3>这是我家街门口</h3> <h3>我家院中的一棵香椿树</h3> <h3>左边是我家院墙.对面住韩和陈两家,原先在一棵大葡萄树在里面。</h3> <h3>右边是我家,对面小楼和左面是陈家,陈家我的一亲戚,我们表大爷陈益隆文革前是街道委员会主任。</h3> <h3>这是他家院门</h3> <h3>这是我一个爷爷家,他是一扎彩匠。春节前他和陈益隆一个扎一个画为军属扎光荣灯,节后又作各种风筝,我会扎风筝就是跟着他们二老学的。</h3> <h3>这是鱼市街</h3> <h3>这地方解放初最早是区政府,后是派处所,七、八十年代是鞋厂。它靠西是一家打烧饼铺,在西是东海鱼店。八十年代拆了新建了两栋住宅楼。</h3> <h3>这一家刘学孔医生家。他为人善义、给街坊邻居看病解除病苦很受大家遵重,他一女儿也子承父业是市立医院一著名儿科医生。</h3> <h3>水井</h3> <h3>同盛福,解放初是一家刺绣铺</h3> <h3>我的老家,谭家胡同,鱼市街九号</h3> <h3>这里面住着一家黄姓人家,他的儿子黄乾是一京剧武生。</h3> <h3>门口贴对联的是谭叨叨家,中间是绿瓦阁,左面是一谭姓人家,儿子叫谭果。</h3> <h3>果品公司</h3> <h3>街东头第二是“谭臭虫”家,他是一街霸,四二镇反被枪毙,还有一家四兄弟叫:车帮,车轮等</h3> <h3>九曲巷鱼市街出口,傍边的小楼曾住一荣誉军人。</h3> <h3>新城鱼店,由于他门大院大文革前每年春节前都在此扎制鱼市街春节后的拿手戏“鱼、鳖、虾、蟹,”四大帅。他是和潍坊东关后门街的龙灯、城里幢钟园的大龙灯,清卫会的高翘为潍坊正月十五四大耍。</h3> <h3>老店</h3> <h3>我家大门口对门水产公司</h3> <h3>新店,潍坊著名京剧票友谭叔明居住在此。在老潍县票友界,谭叔明属于少壮派,一是年轻、二是文化有身份,唱欢戏有素养,三是人缘好、口碑好。1945年北京著名高派老生李宗义来潍永乐大剧院演出,因战争被困潍县,几十号人的戏班一下断了生计,谭叔明格外急公好义,出钱出力,从不后人。物质上支援,精神上给予慰藉,技艺上交流在梨园界成为一段佳话。五二年在外地演出时因意外而伤亡。他儿子曾任潍坊气管厂厂长。</h3> <h3>庙巷子,通北下河。</h3> <h3>出绿瓦阁向东就是北下河,</h3> <h3>这是陈正宽家</h3> <h3>庆德楼清末民初的潍县,繁华富庶,商贾云集,素有小苏州之称。不管外地客商还是当地土豪,若要显示自己有钱有身份就必须亨受过“三大了不起”。一句话:先去玉露春洗过澡,再到庆德楼喝过酒,最后去平康里睡过觉”。当时这三个地方是了不起的消费之处。庆德楼那时是美食与奢华的象征,石刻金字招牌是天津名家华世奎所写。二层楼房四十余间,雅间近二十个,餐具是去景德镇订制。</h3> <h3>这里最早有一口压井,是东关出名的甜水井,共应附近几条街的人吃水。</h3> <h3>城墙这段城墙南起奎文门北到北宫东街北,他至所以保留至今,还要感谢我们的第一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解方初他到潍坊视察,说这段城墙对白浪河防汛至关重要,要保留。邵桂方任市长时,又重修。</h3> <h3>通济门</h3> <h3>出绿瓦阁向北就是西马道</h3> <h3>街东头的谭家家庙,58年前还有大旗杆,几株老槐树,后改建李家街小学。</h3> <h3>绿瓦阁绿瓦阁位于潍县东关鱼市街西,当地百姓称为“鱼店阁”,它离我家不足50米。它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年间重修。阁上北、南大殿各三间,阁下还有下院。其城门西面镶嵌了一块青石,刻“威震华夷”四个大字。绿瓦阁是一关帝庙,北大殿供奉关老爷。有十数组关公事迹雕塑,老百姓称之为“山塑”。每年除夕和正月十五,大量人民来烧香许愿,看“山塑”。解方后折庙建校,成了潍坊七小的分院,我小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在此上学。五八年大办钢铁时阁上一口大钟才毁坏了。真可惜現在仅存阁基了。</h3> <h3>感谢浏览。如有不足多多指正。 谭书耕2023.年5月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