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的自保策略

笨鸟慢飞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一、全族追随</b></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4年,楚汉对峙,刘邦多次派遣使者回关中慰劳丞相萧何。有个叫鲍生的对萧何说:“汉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对您起疑心了。为您考虑,不如您把能拿得起武器的子孙兄弟全都送到军营,这样汉王就会更加信任您。”萧何听从了鲍生的计策,刘邦大为高兴。</p><p class="ql-block"> 萧何此举,无疑是将子孙兄弟作为人质,以表明自己毫无反心。</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二、诛杀韩信</b></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96年,陈豨谋反,刘邦御驾亲征。就在此时,吕后请萧何入宫,原因是:淮阴侯韩信的仆人密告他勾结陈豨谋反。</p><p class="ql-block"> 萧何心生疑窦:韩信如果要谋反,属于机密大事,他的一个仆人怎么会获得消息?莫非是诬告?</p><p class="ql-block"> 萧何瞬间就明白了:自己都能想到的事情,吕后怎么可能想不到?吕后这是要借机铲除功臣啊。如果我不配合,等她腾出手来,下一个就是我了。为了自保,只能牺牲韩信了。于是萧何献计,吕后顺利诛杀了韩信。</p><p class="ql-block"> 韩信的军事天才之所以能得到刘邦的重用,全靠的是萧何的力荐,也因此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故事。可是,韩信之所以惨死,也是萧何的计策,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这样来的。</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三、舍弃家财</b></p><p class="ql-block"> 刘邦听闻韩信被杀的消息后,派使者回长安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增加食邑五千户,并派一名都尉率领五百多人护卫相国。</p><p class="ql-block"> 当大家都给萧何道贺时,有个叫召平的告诉萧何:种种迹象表明,皇上对你起了疑心。于是萧何拒绝封赏,并捐出全部家财以资助军队。此举让萧何再次逃过一劫。</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四、自污名节</b></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95年,黥布造反,刘邦再次亲征,萧何还是坐镇关中。</p><p class="ql-block"> 刘邦数次派遣使者询问相国萧何在做什么。萧何觉得皇上在前线平叛,自己要照顾好后方,于是更加努力地安抚勉励百姓,拿出全部家财送去供应军需,就像陈豨造反时自己所做的一样。</p><p class="ql-block"> 这时有个宾客劝萧何:您经营关中十几年,深得民心,皇上多次派人来询问您的情况,就是怕您威信太重、撼动关中,您现在不但不能再博取百姓的欢心,相反的,您要强制贱买民田,从而自污行迹、降低声望,这样皇上就对您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萧何依计而行,刘邦平叛归来后,有百姓拦车告状,刘邦笑对萧何说:“你萧相国居然这样利民,你自己去向百姓谢罪吧。”</p><p class="ql-block"> 萧何趁机为民请命:请把上林苑赐给百姓们进去耕种。刘邦大怒,认定萧何是接受了商人们的贿赂,借上林苑在讨好百姓,立即将萧何下狱,给他安上“贪污受贿”的罪名。</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有个姓王的侍卫劝说刘邦:萧何为民请命,是宰相职责所在,如果他是贪图金钱,那么当初您同项羽对峙数年,后来陈豨、黥布造反,您又亲征平叛,那时萧相国留守关中,如果他稍微跺跺脚,那么整个函谷关以西就不会为陛下所有。萧何不在那时谋取大利,今天反而去贪求商人的那点儿贿赂吗?</p><p class="ql-block"> 刘邦才放下疑虑,将萧何释放。</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五、俭朴治家</b></p><p class="ql-block"> 萧何购买田宅,一定选在贫困偏僻的地方,房屋极为俭朴,连围墙都没有,他说:“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后代子孙如果贤德,会效法我的俭朴;如果不肖无能,这种田宅也不会被有权势的人侵夺。)</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93年,萧何去世,谥号文终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