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快适应新课标、新教法的步伐,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具体落实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并有效促进我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月8日——9日,我校六年级组按照学科分两组同时进行一堂课教研活动,本次一堂课教研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 数学篇 <p class="ql-block"> 数学的教学内容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p> <p class="ql-block"> 段睬莉老师围绕“一根绳子围城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明确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导入课题。先回忆以前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然后通过讲授、小组合作等方式推导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再拓展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林苏老师这节课主要是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了整理复习,这节课先明确了周长面积的意义,又对周长面积公式进行了回顾,最后对各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了推导,寻找联系,渗透转化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王清老师以欧拉智改羊圈的故事导入,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整理复习,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梳理,寻找联系,渗透转化的思想。最后对欧拉智改羊圈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毕秀芬老师从欣赏优美的彝族刺绣品入手,并在其刺绣品图案上找所学过的基本图形;然后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最后选取刺绣品中的基本图形和组合图形进行其周长和面积的的计算。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既整理了知识,也运用了知识,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p> <p class="ql-block"> 毕华老师先让学生从生活的场景中找出平面图形有哪些?再复习周长和面积分别指什么?接着讨论一下研究周长和面积有什么意义?然后回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进行总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回忆推导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p> <p class="ql-block"> 杨艳芬老师首先出示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树叶)导入,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然后通过回顾推理所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总结推导方法的异同,体验转化的思想、等积变化和倍积变化。用图形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三种图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最后通过平面图形的平移让学生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形成过程,体验三种立体图形体积的共同点,从而感受知识的一致性。</p> 语文篇 <p class="ql-block"> 语文的教学内容是《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 <p class="ql-block"> 晋爽老师以复习导入,文章用了三个例子来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分别学习三个科学家的发现都离不开:见微知著、善于发现、不断思考、追根求源、锲而不舍,最终会发现真理。再从文章最后两段发现:辩证的看待事物本身也是一个真理,延伸到现实,最后小练笔巩固。</p> <p class="ql-block"> 张峻雯老师这节课以回顾上节课为导入,回顾了课文的中心句和课文三部分内容以及三个事例,引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以小组合作完成三个事例的相关材料,体现文章的严谨性,用本课中学到阅读方法来自学阅读链接《詹天佑》,让学生认识到不怕困难、坚持探索的科学精神。</p> <p class="ql-block"> 黄心译老师这节课先复习了上节课梳理的文章结构及中心观点,再带领学生梳理作者采用的三个具体事例,接着围绕单元要素“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从三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最后将这种写法迁移到小练笔中,让学生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雷金碧老师以科学的名言及科学家进行报告的图片导入,从而明白课题也是一句真理。围绕课题作者两次进行了阐述,找到论点和结论。学习证明观点的三个事例采用扶放的方式,通过分角色朗读、教师引读等方式学习第一个事例,并掌握事例的写作顺序。紧接着让同学们合作学习后两个事例,观察、交流、归纳事例的异同点,懂得什么才是证明观点的典型事例。最后总结写作方法、学以致用,并让学生在学习单中找出能证明“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论点的事例。</p> <p class="ql-block"> 雷婷老师这节课回顾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三个事例,剖析完课文中的三个材料后。观点得以证明。随之,雷老师从课外引入的三个材料,有典型性。一个不能证明课文的观点,一个似乎可以,但其实不行,一个能证明。学生对这三个材料的验证过程,就是思维严密性的训练过程。这三个材料的引入,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引领学生往前走了一大步,让学生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得以扎扎实实地锤炼。</p> <p class="ql-block"> 罗梅老师从认识的科学家导入本课,通过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明白了作者的观点具体指什么,"?" 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对于作者的观点,能联系下文的三个事例,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接下来学生与文本对话,思考这三个事例能否能证明课文的主要观点?进而明白了科学家能从细微的、发掘别人观察不到之处,在不断发问的过程中,找到真理。在这过程中需要我们具备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又是从何而来?真理来源于生活。胡言平老师说:“我们要让孩子找到追求真理的金钥匙,那就是善于观察,发现问题,不断提问,追根寻源,最终解决问题。”</p> 英语篇 英语的教学内容是《Unit 4 Then and now B Read and write》。 <p class="ql-block"> 李红梅老师先让学生谈论自己一段梦的经历,引出梦的话题,为走近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然学生观察三幅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让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接着以读促写,根据教师的习作,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逐渐学会写作、分享,全面提升英语综合能力。最后通过分享,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p> <p class="ql-block"> 桑静丽老师这节课是学习阅读描述吴斌斌的梦境短文,并完成读后为图排序及填充对话的任务,并在此语境下,模仿课文文本,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个自己做过的梦,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掌握泛读、精读的阅读技巧。</p> 科学篇 <p class="ql-block"> 高金权老师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厨房引入,让学生明白厨房里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课中,学生先通过观察厨房里的物质,初步认识和感知物质。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厨房里的物质会变化吗?”从而从认识上升到变化。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自体验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自己记录实验数据,讨论总结得出了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物质。最后,师生一起再把本课所学进行总结,牵引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整节课教师思路清晰,学生兴趣浓厚,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和学生实验之中,轻松突破重难点。</p> 体育篇 <p class="ql-block"> 戴文忠老师这节课教学内容主要以前滚翻主,以“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为设计目标,在老师的积极激励和评价下,着重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愿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同学间能合作交流,并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练习,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p> 结语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首过往,勤奋踏实,努力成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展望未来,昂扬向上,求真务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愿我们一路耕耘一路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且迎风雨且徐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未来的教研路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携手共进,凝心聚力,砥砺前行!</div>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黄心译</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六年级全体教师</p><p class="ql-block">初审:晋爽</p><p class="ql-block">终审:李俊兰</p><p class="ql-block">定稿发布:余平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