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初中语文乡村名师李杰工作室赴思旸一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为贯彻二十大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理念,搭建送教教师上示范课的展示平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县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岑巩县教科局领导的悉心关怀和思旸一小校长龙彬的全力支持下,5月12日,贵州省初中语文乡村名师李杰工作室全体成员赴思旸一小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 启动会上,校长龙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李杰名师就此次工作室开展的送教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安排和要求,教科局刘成丽老师作了强调发言。 教学活动中,工作室学员吴静、周容和姚远三位老师分别呈现了三节精彩的示范课。岑巩三小吴静老师的课《杨氏之子》,从观察图片引出课题,运用诵读教学法和填空式背诵法,抓住杨氏“聪惠”的特点带动全篇文章的阅读,师生合作互读互译构建了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争相发言的热情。运用填空连句,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思维路径”,抓住了文言文教学“言”的本质。岑巩三小周容老师的课《荷叶圆圆》,以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引入课题,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抓住关键词,运用多种游戏,带着学生“玩”读课文,配合丰富的肢体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岑巩四小姚远老师的口语交际课《劝告》,从观看小视频引入课题,运用“闯关”的教学步骤,设置了“看话说”、“晓细节”、“大比拼”三个活动板块,通过虚拟语言交际情景和语言角色扮演,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上课结束后,在思阳一小杨梅主任富有仪式感的精心组织下,工作室成员和思阳一小的副校长杨金平、杨再平以及部分语文老师参与了评课议课。在评课中,上课的老师先说课并自评,然后由听课的老师进行评课。评课组的老师一致认为,三位老师上课准备充分,过程实施有实效,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对话”场,既注重“双基”,又重视语言与思维训练,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相宜得彰,集中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评课中,老师们积极中肯,特别是杨金平副校长对说课评课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接着杨再平副校长做总结讲话。最后,李杰名师对上课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三位老师上课各有千秋,得到了思旸一小的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他们在备课内容上都选择了“生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因此,选择了“生活”就选择了“成功”;他们在磨课上是下了功夫的。古话说:“好事多磨”。因此上“好课”更需“多磨”。 此次送教活动,思阳一小的领导高度重视,并全程参与了活动,各种服务和保障给力。上示范课教师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不仅表现出扎实的语文专业素养,而且营造了轻松活泼、灵动多变的课堂教学氛围,并为思阳一小的语文教师提供了教学经验借鉴,实现了城乡语文教师优势互补与教学智慧共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