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原计划于去年11月开展的“火车+租车皖东5日4晩自驾游”的旅程、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而未能成行,直至今年4月疫情形势好转,在同游者老同事建军的“窜拨”下,决定于4月下旬启程,来一次“苏南~皖东~苏北环线5日4晚自驾游”。</p><p class="ql-block"> 一旦作出决定,就须马上动手。通过网上查阅、电话咨询等方式,我在3天内就把《行程方案》、《费用预算》编制完成,并通过携程网预订好了四晚需入住的酒店,于4月22日(周六)我与内人及老同学敏尔、老同事建军共四人一大早驾车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自驾游行程中,根据《行程方案》,总计游览、参观了:江苏南京的“牛首山”、安徽滁州的“吴敬梓故居与纪念馆”、“琅琊山风景区”、安徽凤阳县城里的“明中都鼓楼”和“龙兴寺”、凤阳“小岗村”、安徽蚌埠固镇的“垓下古战场遗址”、苏北盱眙县的“天泉湖风景区”、高邮的“古盂城驿”、兴化的“千垛景区”和“郑板桥纪念馆”以及泰州的“凤城河景区”等。本《美篇》按照以上的游览、参观顺序,逐一分享与各位读者朋友:</p> <p class="ql-block"> D1(4/22),打卡第一站:江苏南京牛首山·佛顶宫、佛顶塔。</p><p class="ql-block"> 上午7:00时不到,从上海浦东的德平路出发,车程约330公里,于中午11:30时左右到达了位于江苏南京江宁区的“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在景区附近的街边,每人吃了一碗“淮南牛肉粉丝汤”加一个簿脆饼后,便去景区游览。</p><p class="ql-block"> 佛顶宫属于深坑建筑,佛顶骨舍利长期供奉之所,长220米,宽160米,总体高度89.3米,单体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其外部空间分为大穹顶、小穹顶和佛顶摩崖三大部分;内部空间共九层,地上三层、地下六层,由禅境大观、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三大空间构成。整个佛顶宫不仅是珍藏佛祖顶骨舍利、接受信众瞻礼参拜的主要场所,还是将舍利文化、世界佛禅文化以各种艺术手法集中呈现的文化展陈场所。</p><p class="ql-block"> 佛顶塔是佛顶圣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高度约88米,建筑面积5065平方米,九级四面,与明代弘觉寺塔相为呼应,重现历史上牛首山“双塔”的恢弘格局。塔内供奉一尊毗卢遮那佛坐像,置有一口仿唐式全铜铸金刚钟,还有各种经藏展示。整个佛顶塔造型宏伟,尽显唐风古韵,登塔望远,可尽收牛首山四季美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D1(4/22),打卡地第二站:安徽滁州“太平古城”。</p><p class="ql-block"> 游览好南京“牛首山风景区”,已是下午三点多,便驱车70多公里,来到了安徽滁州市,入住网上预订的“清沫酒店”(连锁酒店)。然后步行于酒店附近街市,寻找着具有滁州风味的饭店,先将饥肠辘辘问题解决掉。然后再去游览、观赏具有典型徽派建筑艺术特色的“太平古城”。</p> <p class="ql-block"> 太平古城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新华路与河湾路交叉路口东南侧,以33米高纯榫卯结构建造的缙福楼为地标楼,由128栋精品雕花古建筑组成了徽派古城文化风貌,以代表椒陵大地的本土文化,形成“日游风景,夜进古城”的旅游体验。</p><p class="ql-block"> 太平古城一期由六大主题区域:太平文教区、太平国潮区、太平禅意区、太平盛宴区、太平生活区、太平婚假区等组成;其中的古建院落、民俗文化很值得观赏:缙福楼、平赋堂、苛山古戏台,木雕馆作为国宝级精雕木刻建筑的典范,让太平古城成为了古典建筑与传统木工建造技艺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p> <p class="ql-block"> D2(4/23),打卡第三站:吴敬梓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酒店吃毕自助早餐后,开车3公里左右,就来到了“吴敬梓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安徽滁州全椒人,祖籍浙江温州。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清代著名文学家。</p><p class="ql-block"> 吴敬梓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早年生活豪纵,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p><p class="ql-block"> 吴敬梓精熟《昭明文选》,工诗词散文,诗赋援笔立成。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等,对后人影响甚广。</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吴敬梓先生,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在襄河镇河湾街,出资建造了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专题纪念馆。并在1986年7月1日,吴敬梓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主要陈列有《儒林外史》各种版本、《文木山房集》和“落园石刻”“默岩手稿”等。</p> <p class="ql-block"> D2(4/23)打卡第四站:吴敬梓故居</p><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吴敬梓纪念馆”,出了纪念馆大门,向南走过“襄河”上的桥梁,再走100米左右,就是吴敬梓的故居。</p><p class="ql-block"> 吴敬梓故居位于全椒县襄河镇河湾社区。与吴敬梓纪念馆隔河相望。吴敬梓,安徽全椒人,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曾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p><p class="ql-block"> 2011年,全椒县投资2000万元,复建吴敬梓故居。故居占地面积7190平方米,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分主体建筑、花园景观、辅助用房三大区域,尽显“儒林风韵”。</p><p class="ql-block"> 吴敬梓故居整个建筑群分为8个展区,分别为正宅东进、正宅中进、正宅西进、民俗生活展区、祖祠“延陵堂”、赐书楼、文木山房、西花园敞轩。故居主体建筑特色为砖木结构,青砖清水墙体,蝴蝶瓦屋面,马头墙硬山形式。</p> <p class="ql-block"> D2(4/23日)打卡地第五站:琅琊山风景区·醉翁亭</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吴敬梓故居后,开车约30公里、耗时50分钟左右,来到了著名的“琅琊山风景区”游览。</p><p class="ql-block">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郊。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公里。琅琊山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因盛产多种中药材,而被人们誉为“天然药圃”。境内有醉翁亭、琅琊阁、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旅游景点。琅琊山以其山水之美,更因有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和琅琊寺、醉翁亭等名胜古迹而传誉古今。自宋代以来,琅琊山一直是皖东著名的历史胜境。</p><p class="ql-block"> 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琅琊山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琅琊山是首批被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明代书画家、文学家文征明先生的草书体《醉翁亭记》石碑,以及本人在景区里购买的《醉翁亭记》原文折扇。</p><p class="ql-block">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译文:</p><p class="ql-block">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p><p class="ql-block">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p><p class="ql-block">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p><p class="ql-block">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p> <p class="ql-block"> D2(4/23)打卡地第六站:安徽凤阳县城“明中都鼓楼”</p><p class="ql-block"> 游览好琅琊山风景区后,在景区附近用完简单午餐后,即驱车约130公里、行车时间2小时左右,便来到了安徽凤阳县城中的“明中都鼓楼”参观游玩。</p><p class="ql-block"> 鼓楼风景区(华夏第一谯楼),又称中都谯楼,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城中心,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是中都城的重要附属建筑,与西边的钟楼相距六里,遥遥对峙于中都城中轴线的两侧。</p><p class="ql-block"> 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台基上楼宇初建之时,“层檐三覆,栋宇百尺,巍乎翼然,琼绝尘埃,制度宏大,规模壮丽”,鼓楼一直以其高大雄伟为国内之最。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明太祖朱元璋展览馆建在鼓楼台基上,是全国唯一全面介绍朱元璋一生及明朝历代帝王的展览馆。展览馆从多个方面用翔实的图文资料、真实的历史实物展示了朱元璋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通过参观展览馆,对草根皇帝朱元璋的起家、发迹、最后成为一代帝王的人生经历有了更清淅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D2(4/23)打卡地第七站:凤阳县城中的“龙兴寺”</p><p class="ql-block"> “龙兴寺”离“明中都鼓楼”仅1公里多一点,车行只要3、5分钟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龙兴寺,又名龙兴古刹,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府城镇长春路1号,始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是明朝皇家寺庙。前身是朱元璋出家礼佛的於皇寺,后称为皇觉寺。因系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发祥之地,故与朱明王朝有着渊源关系。</p><p class="ql-block"> 元至正四年(1344年),朱元璋出家於皇寺。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於皇寺毁于战火。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在九华山(凤阳县内)的日精峰下另择新址,重建大龙兴寺,简称龙兴寺。亲自为寺院撰写《龙兴寺碑》碑文,御封“第一山”名,御书“第一山碑”,颁封龙兴寺住持为六品印信僧官。龙兴寺里有三宝,即三铜:铜钟、铜锅、铜鼓,以及古刹牌楼、明清碑刻等文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D2(4/23)晚上入住于凤阳县城里的“帝城酒店”</p> <p class="ql-block"> D3(4/24)打卡地第八站:凤阳小岗村</p><p class="ql-block"> 从凤阳的“帝城酒店”开车前往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村“小岗村”村,路程约30公里,差不多45分钟时间就到了。由于我们到的比较早,游客服务中心及广场上空空如也,只有我们四人。</p><p class="ql-block"> 小岗村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位于凤阳县城东部28公里处,距宁洛高速(G36)凤阳出口15公里。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沈浩精神起源地。</p><p class="ql-block">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小岗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幸福村,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旅游名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国内知名的特色小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景区入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沈浩(1964年5月-2009年11月6日),汉族,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参加工作,铜陵财经专科学校会计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 2004年,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农村任职干部,任凤阳县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为小岗村修建公路,引进资源,集中土地。为党的事业,为“三农”做出了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沈浩获得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全国百名优秀村官、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等荣誉。</p><p class="ql-block"> 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过度疲劳而导致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1978年的某个冬夜,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巨大风险,率先签名画押,实行包产到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开始了。“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小岗村,迈出了中国巨变的第一步,也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大幕。</p><p class="ql-block"> “大包干”后,中国在农村改革成功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影响力连年攀升,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从此步入了历史快车道。</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陈列着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各种珍贵资料,使参观者从感性的认识升华到了理性的感悟,进一步增强了对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崇敬之情!</p> <p class="ql-block"> D3(4/24)打卡地第九站:垓下古战场遗址</p><p class="ql-block"> 参观游览好“小岗村”,并在小岗村的农家乐饭店吃过午饭后,经过约1.5个小时、驱车百来公里路程后,便到达了安徽蚌埠市固镇的“垓下古战场遗址”游览。</p><p class="ql-block"> 垓下古战场,楚汉相争时刘邦与项羽决战之地,遗址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睢水至洨水(今沱河)间开阔的平原地区。</p><p class="ql-block"> 垓下是刘邦、项羽长达4年之久的“楚汉战争”的最后决战之地,被称作为东方的“滑铁卢”;此遗址也是世界三大古战场之一。“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及“霸王别姬”等千古词语均由此而出。</p><p class="ql-block"> 遗址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高谷堆(古墓)。现在由山东大学的专业考古队入驻其内进行考古、研究。已出土了铜镞、铜剑等文物,地表上采集到大量的陶器、砖、瓦残片。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也来此凭吊,留下了诸多感怀诗篇,抒思古之幽情,慨历史之沧桑。唐高适曾游览垓下,在其《东征赋》里写道:</p><p class="ql-block"> 次灵璧之逆旅,面垓下之遗墟。</p><p class="ql-block"> 嗟鲁公之慷慨,闻楚声而悒於。</p><p class="ql-block"> 参观了此遗址后,加深了对2000多年前的楚汉争霸这段历史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我们汉人和汉族文化的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垓下古战场遗址”,便往东南方向的江苏盱眙县城驶去。经过120多公里的路程、行车时间近2.5个小时后,到达了盱眙“国茂购物广场”附近的“格林豪泰酒店”入住。随后就在附近的“小魚锅贴龙虾店”享用晚餐,品尝当地的特色菜肴和颇有名气的小龙虾。</p><p class="ql-block"> 盱眙,原来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苏小县城。自从本世纪初开始发展小龙虾产业,使得“十三香小龙虾”享誉大江南北,一只小小的小龙虾,让盱眙成为了“龙虾之都”、一个县的GDP突破了500亿。</p><p class="ql-block"> 夜晚,盱眙也成为了一个灯火璀璨的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 D4(4/25)打卡地第十站:盱眙“天泉湖景区”</p><p class="ql-block"> 一早上,在酒店吃好自助早餐后就出发,朝着盱眙县城向南方向行驶了约33公里、化时50分钟左右,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天泉湖景区”。</p><p class="ql-block"> 天泉湖位于江苏中部的淮安市盱眙县。</p><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天泉湖入选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天泉湖比邻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是苏北面积最大的山地湖泊,水域总面积9平方公里,汇水面积58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天泉湖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朝朝暮暮,更是气象万千:春天,溪流潺潺,水鸟嬉戏于水面,生动别致;夏天,虽烈日当空,拍水击浪,心胸畅快,夜宿山中,凉爽惬意;秋天,满山红遍,果实累累;冬天,大雪纷飞,仿佛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D4(4/15)打卡地第十一站:江苏高邮“古盂城驿”</p><p class="ql-block"> 游玩好“天泉湖”,便开车前往江苏高邮的“古盂城驿”,经过2个多小时、路程约120公里,于中午时分便到达了高邮市的“古盂城驿”景区。</p><p class="ql-block"> 盂城驿,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南门大街馆驿巷,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p><p class="ql-block"> 盂城驿有厅房100余间,包括有驿站,驿舍、秦邮公馆、驿丞宅、武官厅、马神庙、马棚、库房、监房、驿卒宿舍等建筑。皇华厅和驻节堂是盂城驿的主体建筑。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州黄克明在高邮城南门外建盂城驿。明永乐元年(1403年),知州王俊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犯境,盂城驿毁于战火。隆庆二年(1568年),知州赵来亨按旧制重建。</p><p class="ql-block"> 在清朝时期,康熙与乾隆俩皇帝都曾经六次下江南,且都下榻于此驿站内。</p><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后,盂城驿奉命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盂城驿用作居民住宅。1993年,高邮市人民政府主持修缮,修复了驿站的主体建筑,与南门古街共同组成亮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2003年,国家邮政局将盂城驿确立为“全国邮政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文物局确认邮驿博物馆为全国百家特色博物馆之一。2014年6月,包含盂城驿在内的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12月,高邮市盂城驿景区正式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D4(4/25)打卡地第十二站:江苏兴化“千垛景区”</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古盂城驿”,便驱车70公里、用时1.5小时左右,来到了最具春天特色的兴化“千垛景区”游玩,观赏600多年来人工挖湖造田形成的绝美风景。</p><p class="ql-block"> 兴化千垛景区,又称兴化千岛菜花风景区。是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p><p class="ql-block"> 千垛景区以“垛田”特色地貌享誉全球。每年清明时节,千垛景区四面环水的“垛田”上长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幅“油菜花开金满地”的壮阔美景,吸引了众多前来观光的游客。“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正是兴化垛田菜花的真实写照。如今,千垛景区荷塘绿意更胜,更有另一番浪漫光景。春去秋来,在这千垛田间,见万寿菊花,黄叶纷飞,妍丽雍容!在重阳雨后,正值菊黄蟹肥时,看万花黄透,品水乡河蟹,真可谓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我们去游玩的日子虽然有点晚,油菜花绝大部份已结成了油菜子,但一片片、一垛垛的青绿色油菜田在湖水的映衬下,也别有意境👍</p><p class="ql-block"> 油菜花已谢,景区的游览项目亦已谢幕,只能搭乘上经讨价还价后,化了共80大洋的当地村民的机动水泥船去游湖,也别有一番风味哦😀</p> <p class="ql-block"> 油菜花盛开时节的千垛景观(照片为自网络下载)。</p> <p class="ql-block"> D4(4/25)打卡地第十三站:郑板桥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游览好“千垛景区”,朝着(向南)兴化市开车约11、2公里,就到达了“郑板桥纪念馆”参观。</p><p class="ql-block">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p><p class="ql-block">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p> <p class="ql-block"> 郑板桥的“吃亏是福”和“难得糊涂”(最下面的照片),时常作为有识之士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 由于敏尔老同学在工作时期的协作单位老总热情相邀于今晚上请我们一起去相聚,把酒言欢,所以无时间再去参观“郑板桥故居”了。这里展示的照片是本人于2012年元旦期间前去观摩时留下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郑板桥纪念馆”,抓紧时间先去“都市花园酒店”(网上预订)办理入住,然后出酒店,打了个网约车前去赴宴(因都要喝酒,所以把自家的车停放在酒店)。</p> <p class="ql-block"> 招待的菜肴基本都是具有兴化特色的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之后,建军请大家一起去唱K,亮开嗓子,喷撒一下酒精😍</p> <p class="ql-block"> 兴化主人非常好客,热情相邀我们次日早上在兴化市里颇有名气的“清风”茶楼吃早茶。偌大的茶楼,一大早已是高朋满坐、坐无虚席了;早茶茶点的品种也非常丰富、形味俱佳👍,比起扬州的早茶,确大有胜之而无不及之感!</p> <p class="ql-block"> D5(4/26)打卡地最后一站:泰州凤城河景区之“望海楼”</p><p class="ql-block"> 在兴化市吃好早茶后,便走回至“都市花园酒店”,退掉房后,已是近10:00时了,旋即开车向泰州的凤城河景区进发。经过约1小时15分钟、行驶里程近70公里的车程,便来到了泰州的凤城河景区·望海楼游览。</p><p class="ql-block"> 望海楼是江苏泰州的著名景点,是泰州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泰州凤城河风景区(4A级)内,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被誉为“江淮第一楼”。此楼屡毁屡建,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2013年元旦前夕,胡锦涛主席回到家乡泰州登上望海楼俯瞰泰州城、察看凤城河水。</p><p class="ql-block"> 泰州之有望海楼,全因本地仕人身居村邑而志存高远,徘徊泥途而心在沧海;筑斯楼也,可时时登高,俯视遐迩,以极目畅怀。历代登高者,既有本地人士如施耐庵、王艮、郑板桥、柳敬亭、梅兰芳,亦有外地人士如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孔尚任。更有袈裟如云、佛号盈耳、高僧大德,不绝於道。双双布履,层层石阶,天也愈高,地也愈广,此地何地?曰中华文化一处重要高台之所在也。</p> <p class="ql-block"> 泰州老街掠影!</p> <p class="ql-block"> 5日4晚的“苏南~皖东~苏北自驾游”至今天已圆满结束。此次的环线行程总里程近1500公里,打卡景点十几个,既有历史人文景观、也有美丽的自然风景。这样的旅游方式既自由随意、又经济实惠;实在是是种极佳的旅游方式,只不过在出游之前,须做好较为详尽的旅游攻略,确定好游玩路线,查询好景点与景点之间的路程、行车时间等,大致确定好各个景点的游玩时间、预定好入住的酒店;费用方面,宜事先做好预算,做到心中有数,等等。总之,这样的旅游方式虽事前的工作繁琐了点,但相比跟团游的优势实在是无法比拟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