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农耕民族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牛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为人类的繁衍生息所做的贡献,可以说是任何动物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时光荏苒,岁月的苍苔依旧墨绿如初,蹒跚的老牛如今却早已走进苍茫的历史深处。回首那往昔的旧时光阴,却总有几头默默耕耘的老牛一直鲜活在我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后一年,土地承包到户,农民们无比兴奋,耕者有其田,这是农人最大的心愿。此时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就是牛,有了牛才能耕耘出美好富足的生活。春耕时,我家东拼西凑、倾其所有,买来一头健壮的黄牛,这头牛是我们家当时最贵重的财产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人和牛一年辛勤劳作,洒下几多汗水,付出多少辛劳,换来丰收的喜悦,庄稼人终于能吃饱肚子了,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啊!</p> <p class="ql-block"> 初冬的深夜,牛挣脱了缰绳,偷吃了半袋黄豆,早上父母起来发现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并不是心疼那半袋黄豆,而是因为牛是反刍动物,吃东西都是整吞下去,休息的时候再返回嘴里嚼碎,黄豆遇水就膨胀,这不要命吗?父亲赶紧把牛牵到县城找兽医治疗,可是,最终牛还是被活活胀死了。没想到我家的第一头牛竟是如此悲情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那个黄昏,母亲伤心地掩面哭泣,我们兄妹几个也跟着流泪。牛是农家的所有希望啊!这是人类为忠实奉献的牛所流淌的泪水;也是为艰难的生活刚刚有点起色,就遭受如此重大的挫折而忧心难过。</p> <p class="ql-block"> 后来父亲又东挪西借买了一头老黧牛。这头牛肩宽背阔,腿粗蹄大,体态匀称,而且性格极其温顺。刚有牛高的我总爱牵着它,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我走它就走,我停它就停,简直太通人性了,这是我最喜欢的牛。虽然“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它干活从不偷懒惜力,但是可能它太老了,无法胜任我家几十亩田地的繁重劳动,不久父亲把老黧牛卖了,又买了一头年轻力壮的大黄牛。</p> <p class="ql-block"> 那时每家只有一个牲口,耕地时必须是两个牲口一起拉犁,所以都是两家搭伙合用的。当时奶奶家买了一头毛驴和我家的牛在一起犁田。有一年秋季种麦子,父亲赶着两个牲口耕地,天快黑了,空中电闪雷鸣的,要下雨了,父亲紧赶慢赶急着在下雨前耕完播种。可是干了一天,人累牛乏,鞭子都赶不动牛了。也许父亲是真的急了,找了根木棍狠命打牛,谁知一棍下去,大黄牛“哞”的大叫一声,猛然躺在地上,好像非常痛苦的样子。但是后来它还是慢慢爬起来,坚持把地耕完。早上起来父亲仔细查看牛是否受伤,发现在腰上肋骨处凹下一块。父亲沉痛的说;可能失手把肋骨打断了,我们听了心痛不已,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头牛。</p> <p class="ql-block"> 宋朝抗金名臣李纲有首《病牛》写的非常好,道出老牛辛劳的一生:“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老牛耕耘千亩,换来千仓粮满,为了众生都能够吃饱饭,它耗尽力气,负重劳苦,即使累垮了自身、病卧残阳,也在所不辞,可是又有谁来怜惜它呢?</p> <p class="ql-block"> 一代又一代的农夫左手扶犁,右手挥鞭,赶着牛儿哼着悠扬的号子,在蓝天白云下耕耘生活。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田园牧歌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因为农业机械化的迅猛发展,很快的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从远古慢慢走来的牛儿,就这样在我的父辈手中结束了数千年的使命,这是历史的车轮向前跨越的一大步,这一步人类用了漫长的岁月。我有幸见证了这千载难逢的历史转折,在牛最后的告别演出中,我曾与它们有过亲密的接触,那些辛劳的牛儿,转过身消失在历史的云烟里......</p> <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已不单纯是一种供人驭驶的工具,它那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高尚品格,早已融入到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它那忠诚善良、忍辱负重、大公无私、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崇尚的老黄牛精神吗?</p><p class="ql-block"> 牛是伟大的,人类应该永远铭记它们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563字)</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竹梦,蚌埠市作家协会会员,本名朱梦,70后暖男,因为太帅被上帝狠狠咬了一口。自幼身残历经磨难,依然乐观向上热爱生命,有多篇散文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命运的坎坷让艰难的人生更加深沉凝重、丰富深厚。喜读书旅游,愿在文字里以梦为马遇见更好的自己,用心书写生命的感悟,祈愿把身体的残缺和遗憾,化为心灵的完美和精神的奢华,慰藉孤寂的人生苦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