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铅山,访鹅湖书院,寻稼轩足迹怀古

南山猎人

<p class="ql-block">到江西两年,才感到江西文化的厚重,特别是在宋明时代,这个土地上涌现了大量文人墨客, </p><p class="ql-block">去武夷山,偶尔在高速公路上经过看到葛仙村的地名,就看到属于铅山县,就想着哪天去铅山县转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镇位于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历史上曾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河口镇还保存着较完整的明清古街及大量赣派建筑。</p> <p class="ql-block">看古镇已经凋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重新</p> <p class="ql-block">两千五百米长的“一堡”、“二堡”、“三堡”、“半边街”等明清古街,还可见当年的“层楼绵延,鳞次栉比,古老典雅”的遗韵。</p> <p class="ql-block">看落寞古镇,想当初繁华,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周期,想一千多年以前,这里何等繁华,上海正当一滩涂 ,而今,落寞与繁华。</p> <p class="ql-block">不经意间,走到码头,铁索浮桥,横跨信江,历经百年沧桑,见证时代变迁。</p> <p class="ql-block">远眺炮仗山,似乎有点龙虎山的感觉,弋阳龟峰山,鹰潭龙虎山和福建武夷山以及广东韶关丹霞山,都是一样的地貌,</p> <p class="ql-block">走过浮桥,沿山拾级而上</p> <p class="ql-block">走炮仗山,不高,但是旁边一路陡峭,属于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回头路上,沿江码头的碑石上,字迹历历可见,令人回想起当年“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杨,舟楫夜泊,绕岸灯辉”之盛。</p> <p class="ql-block">远远看到一个人仙琚飘飘,雄安巍峨,原来是辛弃疾雕像,不经想起苏辛俩人,豪放派词人,两人相逾百岁。东坡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想起他的诗词,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磊落,慷慨淋漓,缺又慷慨悲壮。</p> <p class="ql-block">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当初,二十三岁辛弃疾百万金军中活捉叛徒张安国。成为为千古美谈!</p> <p class="ql-block">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p><p class="ql-block">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p> <p class="ql-block">原来打算开车去拜谒稼轩先生墓,然而距离先生墓1.5公里处在修路,唯一的路不能进去,只能留下遗憾了,</p> <p class="ql-block">1188年秋天,陈亮(1143—1194年,浙江永康人,辛弃疾和陈亮在这里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p> <p class="ql-block">“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这就是五柳先生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且饮瓢泉,弄秋水,看停云。”瓢泉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稼轩乡期思村瓜山下,距铅山老县城永平镇二十余华里。辛弃疾罢官后,在铅山结庐二居生活了二十几年,开禧北伐后朝廷此时才想起辛弃疾,诏他入京讨论议和之事,此时的辛弃疾已经心灰意冷,不久后溘然长辞,据说他死前还大喊“杀贼、杀贼!”长使英雄泪满襟!</p> <p class="ql-block">鹅湖书院,著名的心学与理学之争,社会有争论,有不同的声音,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这个社会才能有序推进,才能进步,斯人已去,留下多少传奇!</p> <p class="ql-block">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后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p> <p class="ql-block">小学课本上“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唐代诗人是不是写的这个鹅湖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