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瑞鹤图卷》,赵佶,51×138.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历代众多的帝王之中,有一位皇帝对书法酷爱痴迷,他不爱江山,偏爱书画,成为中国历代皇帝书法之冠,他就是宋徽宗赵佶[jí](1082-1135年),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 瘦金体、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瘦金体的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瘦金体与晋楷唐楷等传统书体区别较大,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极具个性的字体。代表作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既然瘦金体风格如此独特,那为什么网络上会有传言称瘦金体被国家禁止使用呢?浅墨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一,古人受君臣大义的思想影响,认为瘦金体是宋徽宗独创,是御用书法,作为臣民,不能擅用,否则有乱了君臣大义的嫌疑。而当时大众可以选择的书法数不胜数(颜体,魏碑等等),因此,瘦金体逐步沦为一种“观赏书法”,鲜有人敢担着扰乱君臣大义的嫌疑去研习瘦金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二,瘦金体本身有较大的局限性,这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给人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少,需要按照规定好的样式去一板一眼地书写。这对研习者的要求有些苛刻,不利于被广泛传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三,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北宋王朝断送在宋徽宗赵佶手里,他作为一代帝王,无疑是失败的!他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的罪魁祸首,靖康之耻为什么叫做“耻”?国破家亡,皇亲国戚尚且没有尊严,死相凄惨,当时的平民百姓自然也是苦难深重。 因此,瘦金体书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宋徽宗,进而想到这是亡国、破家之书法。这种不吉利的联想,可能在某种层面导致自古以来,乐于研习瘦金体书法的人很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瘦金体究竟有没有被国家禁止呢?答案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否定的</span>。经浅墨考证,原来是提出“瘦金体为什么被国家禁止”这个问题的网友把概念搞混了,国家没有禁止大众练习瘦金体书法, 当然也不会禁止,但是作为瘦金体创始人的宋徽宗,他的一些书法作品确实被国家禁止出国展示,比如他的狂草书法作品《草书千字文》,这是国家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浅墨为大家献上赵佶瘦金体的代表作——《秾芳诗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秾芳诗帖》,</span>绢本楷书,宽 27.2cm,长265.9cm,每行二字,共20行。朱丝栏界格,字大近5寸,为传世所见徽宗书法字迹最大者,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行笔于瘦金体中属刚劲一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金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秾芳诗帖》——赵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