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听老人说,我们凤城的凤山、龙岗巷、恩赐泉、龙住江等地名都是有来源的。今天就来讲一讲凤山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东海龙王派他的第九个儿子到南海去相亲,因为路途遥远,九龙太子腾云驾雾,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当他经过福建时,发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忍不住一路停留,特别是飞到永定河时,河中渔船上传来优美动听的山歌,歌声在河边、山上飘荡。原来是有个叫阿凤的渔家姑娘与父亲在永定河上打鱼唱歌。美丽的阿凤姑娘一边撑着竹排打鱼,一边用画眉鸟一样灵动的歌喉唱着山歌,让九龙太子沉迷其中。九太子化身人形在江边连站了三天,看着渔夫们江上打鱼,听着动人的客家山歌对唱,看到渔夫渴了就喝江边的水,他想帮助穷苦渔夫,为了向阿凤姑娘示爱,在江边石窟上点化了一眼泉水,让清澈甘甜的泉水从石壁上流入下方的石窟中再反冲上来,形成一捧雪花,献给过路行人和渔民和阿凤,让阿凤和往来的渔民打渔辛苦时驻足饮用泉水。为感谢九龙太子,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为恩赐泉,流传到现在,因客家话谐音,后人误称为庵子前。阿凤的父亲看他头上有角,满脸通红,身形高大,异于常人,不理会他的搭讪。九龙太子于是作法让他们父女两人打不上鱼,泼辣能干的阿凤很生气,唱山歌骂九龙太子,不要妨碍她打鱼,九龙太子和她对歌,说只要你让我上竹排,我就能帮你打到鱼,阿凤的父亲看他聪明能对歌,又苦于没有打到鱼,便答应让他上竹排试一试。果然,九太子上竹排后只要把渔网挂在渔排边上,过一段时间去收网,便能收获满仓的鱼,周围的渔民见了无不啧啧称奇,纷纷向九龙太子讨教,在九太子的作法下,家家每天都有渔获,热情的渔民为了感谢九龙太子,每逢家中有喜事或节日都请九龙太子到家中吃饭。九太子尝遍了客家的满月粄、锅督粄、芋子包、牛肉丸等美食,还参观了客家人的嫁女哭婚、满月抛鹞婆、周岁贴膝盖板、八月十五督仙姑等民情风俗,和阿凤姑娘一起过着美好的日子,早已把此行的目的忘记在脑后。直到东海龙王连下十二道旨才不情愿地与阿凤姑娘告别,赶赴南海,见了南海龙王的公主,可九龙太子依旧念念不忘自己的心上人--阿凤姑娘,没有答应此婚事,便又告别南海龙王,赶回永定河边找阿凤姑娘。出现在他面前的却是整个永定河滩被洪水冲得满目疮痍、毫无生机,九龙太子唱山歌唱得声音沙哑也没有得到阿凤姑娘的回应。原来东海龙王因为九龙太子抗旨派出五个龟兵到永定河作法,让永定河洪水肆虐,因突发洪水,正在打鱼的阿凤等渔民,不幸沉入江底。九龙太子知道后十分悲愤,一口气把五个龟兵抛上空中后落到龙安寨上游化为五个龟石,现因拦河坝小水电建设损坏,还有三个龟石依稀可辨。此后水位下降,下坑一带的茫茫江水化为一片河滩,供渔民上岸耕作。原来九龙太子帮渔民打鱼的永定河段因为有龙住过,称为龙宿江,因客家话谐音后人误称为榕树江,即现在的春蔼园附近河段。九龙太子又沉入江中把阿凤姑娘的尸体打捞上来,背在肩膀上,想要把阿凤姑娘带回东海让东海龙王帮忙救活,因九龙太子悲伤过度,在上岸后终因体力不支倒在岸边,阿凤姑娘的身体被抛在山上化身凤形,是为现在的凤山,九太子则化身龙脉,是为现在的龙身岗(龙岗巷),永定便形成凤在上,龙在下的地形,东翅膀西两翅膀围护着凤城,龙凤永远在一起了。这神奇美丽的地方,千百年来人才辈出,人杰地灵,称为凤城。如今凤山、龙岗已成为永定“地标”所在,永定门两侧楹联“百里龙岗,永育贤能兴伟业;千秋凤翥,定成福地乐升平”道出了凤城文化之精髓,流传着阿凤姑娘与九龙太子神奇爱情千古绝唱的故事,孕育着龙凤呈祥的永恒希望。<br><br> 廖皓平 童竹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