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组织强则乡村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轮驱动”,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吹响号角,擂响战鼓,其中组织振兴关乎乡村振兴全局,是乡村振兴的“定盘星”,必须高度聚焦、持续用力。</p><p class="ql-block">选好“领头雁”</p><p class="ql-block">村党支部书记是一个村的当家人,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方针的最直接责任人,其政治觉悟之高低、素质能力之强弱最能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来体现。为此,必须把好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关口,既不能让不讲原则、只抓经济的“勇夫”占居其职,又不能让老实本分、因循守旧的“实在人”久坐其位,要通过群众推荐、实际考察、组织考核等程序,真正让有觉悟、有头脑、有能力、有口碑的“能人”当头雁,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p><p class="ql-block">建好“硬阵地”</p><p class="ql-block">村党组织活动场所代表着一个村的形象,也是一个村富裕与贫穷的“晴雨表”。乡村振兴蓝图的绘制、篇章的书写需要有一个像样的“指挥部”,其外观可以不“高大尚”,但其功能不可以“少小无”,绝不能让村干部办公无场地、群众盖个章到处跑的现象出现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要建好用好农村党群服务中心,使党员活动有地方,让群众办事有去处,真正发挥基层组织阵地在乡村振兴中的“指挥室”、“作战室”作用。</p><p class="ql-block">用好“培训课”</p><p class="ql-block">学习培训是提升农村党员能力素质的必修课,但培训不能是大而全,搞“一锅煮”,而应结合不同党员的兴趣点来开展。对预备党员要从理论学习入手,重在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使他们辨是非、明事理;对具备一定实用技术的农村党员则要从技术培训入手,把课堂教学融入农业生产,使他们在实践中更新老办法、学到新知识,增强本领、增长才干,破除党员教育“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p><p class="ql-block">打好“监督牌”</p><p class="ql-block">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和各项政策落实,也事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稳定。要从保护农村党员干部的角度出发,健全完善村集体决策程序,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强村监委自身建设,发挥数字村务监督平台作用,促使农村党员干部依法办事、依规理事,最大限度减少干群矛盾,画好乡村振兴最大“同心圆”,从源头上杜绝农村党员干部今天还在讲发展、明天面临被调查的尴尬。</p><p class="ql-block">搭好“互助桥”</p><p class="ql-block">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单凭农村党组织的力量势单力薄,必须靠全员参与、全社会用力。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将人员下沉、资源下放、资金下拨,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农村党组织极大支持,指导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挖掘文化、改变村貌,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群众的更多点赞和拥护,树立起农村党组织的威信和党员干部的威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领导基层各项事业的坚强核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