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农场基建队边上的东海桥 18.8.20晓杰摄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收拾好我的木工工具后,在我保管的五金小仓库里,脱掉汗湿的长裤,准备马上去游泳洗澡。<br>因为是夏天,那时车间里根本没有空调的,最多有2只大功率的电风扇。所以,我们上班后基本上是不穿上衣的,这有二个好处,一是凉快,二是可以免洗上衣。木工车间的边上就是护塘河,此河与大治河相通,离木工车间不远处就是东海桥,桥下有一个水闸,在潮汛时经常使用。 ▲从东海桥上看基建队旧址 18.8.20晓杰摄 河边有一长排泡在水里的原木,木排宽有2-3米,有的更宽,下班时正好涨潮,木排离地面仅2个踏步距离,所以,可以很轻松的上到木排上,这里就是我们洗澡、游泳的“码头”和“跳台”。河边也有用预制水泥踏步建成的"码头",宽约1.5米,从岸上可以一直下到河水边。<div> 来到木排上,洗澡游泳的人还真不少,有陈荣麟、江永祥、袁孟海、李跃中、郭浩雄、俞安勤······。我一个猛子下了水,出水后先来个自由泳,到对岸后稍作停留,再来个蛙泳后停留在木排边上。游泳的人里,游的好的有李跃中、江永祥等,其他人游的怎样,我就不好说了。<br> 这时洗澡游泳的人越来越多了,李跃中就和我说:我们去桥上跳水好伐?在木排上跳么劲,我说:好呀。于是,我和李跃中就向东海桥游去,我朝后一看,江永祥和袁孟海,还有高保荣等很多人都游了过来。<br></div><div> 游到大桥边,上岸后正巧碰到外海塘机炮连部队的指导员和事务长,他们俩是外出购物的,因我和他们早就认识(认识的故事另述),听说我们要在大桥上跳水也跟了过来。这时我看到队里很多人都站在岸边,准备看我和李跃中跳水。<br></div> ▲这个黄色的栏杆就是我们跳水的“高台”18.8.20晓杰摄 我知道李跃中水性很不错的,从小在白莲泾河里玩水。我也是从小在母亲的指导下就练游泳,母亲当时是南市区游泳队的,并任斜桥游泳池教练。在我十二岁时,经南市区少年游泳队推荐,参加了市少年游泳集训队的冬训,地点在国际饭店边上的上海市体育俱乐部内。冬训结束后,因我正好是小学升初中的阶段,冬训成绩不甚理想,就仍回到了南市区少年队,所以,我自信自己的水性还是可以的。 ▲东海桥以前就是这样水泥的本色 1970.6.1摄 大桥上,李跃中站在约20公分宽的桥栏杆上,先来了个高<br>台直体下水动作,形态虽不怎样,但还是引来了一片喝彩。接着,我来了个燕子展翅,也引来了一片喝彩。接着,李跃中来了个后空翻180度入水动作,这个动作很不错,河边的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灵个···灵个···好··好···,再来一个······。又到我了,我稍稍做了下准备动作,站上了桥栏杆,双手向左右前方45度张开,弯膝蹬腿,一个大鹏展翅、然后双手点脚、垂直入水。我在水下应该能隐隐约约能听见一些声音的,但这时我没有听到一点点声音,人群应该是鸦雀无声。我迅速调整思路,从桥下一直向前潜水,到我摒不住气时再出水,当我出水时,是在离大桥20米左右的地方,我抬起头,发现大家正伸长脖子还在注视着大桥的下面,以为这么长时间还没出水,是不是出事了,我立即大喊:我在这里!我在这里!这时岸上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讶的欢呼声:在那里···在那里···行···来山个···。其实很惭愧,我虽然知道大桥下面是水闸没啥异物的,但因我是垂直入水,没有及时做上浮动作,所以入水后我的头稍稍碰到了水闸的底部,这很危险,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div> 上岸后,机炮连部队的指导员和事务长走过来,向李跃中和我伸出了大拇指,说:你们行啊,不错!临走前指导员和我说:我们连队的二胡和扬琴坏了,能不能帮我们修一下?我说:行啊,拿来我看看。<br> 这时,太阳即将西下,仿佛在和我们说:“可以上来了,换好衣裳吃晚饭喽。”<br> 因为到护塘河游泳洗澡,是我们夏天的必需,所以,如果你要问这是那一年的事,我只能说:这是我们在农场每一个夏天的常态。<br> 此文仅为纪念难忘的农场生活而写,如有不妥敬请原谅。<br></div><div>晓杰于2023.5.15<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