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5.14海生陈实和老郑我们四人因事先行回西安。老刘、刘军、少奇、文波带领几位姐妹们从都江堰去往下一站乐山大佛、峨眉山景点。</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简介:</p><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建造从公元713年修建到公元803年,历时90年,历经三代建造者,四位皇帝。大佛坐像通高71米,头顶上有1051个发髻,额头宽度为10米,鼻子长 5.6米;颈高3米,肩宽28米,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p><p class="ql-block">佛像建造的发起人是海通禅师。海通是贵州人,在凌云山结茅修行。他看到三江水肆虐,常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于是立志开凿大佛,欲仰仗佛法,减煞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遍行大江南北、两湖淮海等地,筹集人力财力,于公元713年,动工开凿。当时弥勒佛像作为武周时期广泛流传的佛像代表,自然成为海通造像的首选。当大佛头、胸初具雏形,海通就圆寂了,大佛工程第一次停工。</p><p class="ql-block"> 公元740年至公元746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出俸银20万两主持大佛续修,同时唐玄宗颁布“诏赐麻盐之税,实资修营”,支持大佛修造。当佛像开凿至膝盖部位时,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工程因耗资巨大而再次停工。</p><p class="ql-block">直到40年后,也就是公元789年至公元803年的15年里,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俸银50万两,完成了大佛膝盖以下的雕刻,包括莲花座和礼佛平台。他还开凿了大佛左右外壁高18米的两龛力士造像和大佛右侧岩畔上的摩崖《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石碑,同时修建了大佛阁,使得大佛“趺足成形,莲花出水,如自天降,如从地涌”,终于在公元803年(唐贞元十九年)全部完工。</p><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开凿于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红砂岩上,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依旧保持着雍容的盛唐风貌,除了历代的维护,还得力于大佛本体设计巧妙的排水通风系统。首先,大佛的发髻在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分别有三条排水沟,有效减免了雨水对大佛面部的直接冲刷,同时,大佛的衣纹线条也是隐蔽的排水沟。其次,在大佛的耳朵和肩膀背后凿有通风洞穴,有效缓解了岩体渗水对佛身的侵蚀。最后,大佛阁的覆盖也对大佛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大佛阁存世四百多年,于宋元之际损毁,今天我们看到的乐山大佛已曝露在天地间800余年。</p><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1996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介绍</p><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我不由得也双手合十,静静的闭上双眼,心中默默祈祷。</p><p class="ql-block">1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2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 乐山大佛坐立。</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p><p class="ql-block">1996年12月6日,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82年2月24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p><p class="ql-block">著名的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心脏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 鼻梁双唇。</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公里,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quot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quot之。</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是个闻名遐迩的大佛,它位于乐山市峨眉山上,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佛体坐像乐山大佛,有名凌云大佛,它神势肃穆双手抚膝足踏大江临江危坐···大佛开凿是元年713年,完成与贞元803年,已有1210年。</p><p class="ql-block">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的凌云山上,“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发髻有1021个,耳长672米,鼻长533米,眼长33米,肩宽24米,手的中指长83。</p><p class="ql-block">好了,介绍完了乐山大佛,就让我们一起登上凌云山峰,看看这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吧!请不要在佛像上刻字哦 乐山大佛导游词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我是你们的黎导游,我负责你们今天的行程安排现在我们。</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1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摘要介绍一个名胜古迹提问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p><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修葺至今,章仇琼迁家为户部尚书,工程再度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节度使韦皋捐建乐山大佛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前后,经过三代工匠的努力,90年才完工现代化改造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景区九曲栈道。(资料采撷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灵宝塔</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景区灵宝塔介绍</p><p class="ql-block">在乐山大佛景区凌云山灵宝峰巅,沿着78级汉白玉的台阶拾阶而上,印入眼帘的是13层古塔----灵宝塔。灵宝塔又称凌云塔、白塔,巍峨灵秀,古朴雅致,是凌云山九峰的制高点,可俯瞰三江,对望峨眉,是构成乐山巨型卧佛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嘉州的地标建筑,在乐山城内亦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灵宝塔于1956年8月16日和1961年两次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世界遗产乐山大佛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那么,灵宝塔建于何时?是什么性质的塔?又历经沧桑经过多少次修缮呢?请听我们一一道来。</p><p class="ql-block">灵宝塔为十三层密檐式方形砖塔,残高29.29米,塔身平面呈正方形,塔身自下而上诸层高度均匀递减逐层收敛,塔体外形轮廓呈现抛物线形,其形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具有唐塔风格。塔坐东朝西,由青砖砌成方形基座,边长11米,高2.2米,塔基下层由四级垂带式踏道组成。塔身底层均设有半圆拱券门,但仅西面正门可以进出,其余三方实为拱形龛。整个塔身由白灰浆作黏合剂,个别部位穿插铁、木件。塔顶原有塔刹,已毁。塔内中空5内樘,原供奉有石刻佛像,各樘有仿木砖斗拱、藻井等,拱面雕有花卉图案。塔内有97级红砂石阶梯踏道,沿壁可盘旋至顶,沿道有大小不等的透气、通光、观景的拱券形窗31个,临窗四望,嘉州美景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关于灵宝塔建造年代,专家们打了几十年的“官司”,有的说是唐代建造的,有的又说是宋代建造的,以至于国家在公布其保护级别时以唐至宋笼统来作为其建造年代。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宋代靖康年间(1126-1130年)嘉州隐士杨翚所撰《碧云亭记》:“如屏之列于前者,三峨也;萦纡曲直,绕坐而流其下者,雅水也;茂林修竹,塔露其中者,九顶也。”《乐山县志》记载:“凌云浮图,在灵宝峰巅,高十三级,唐时建,中空,石磴可登。”两个史料明确说是唐时建。1973年景区文物部门在塔内发现明嘉靖三十三年培修灵宝塔碑记,文称:“建自先代,其来远矣。”只说建自先代,未明确是哪个朝代。后又在塔室内发现唐昭宗光化年间(公元898—901年)渭南贺禹臣墨书和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题记。但唐昭宗李晔光化年间无此题记中的甲子,故有人分析是后人作伪或者是其字不应该释读为“光化”,而为“光绪”,不能作为依据,只得作罢。1989年修缮灵宝塔时,景区文物部门在塔檐第三层发现了多匹“天圣十年”的铭文砖,这可不得了,这个发现有可能解开专家几十年未能确定的事。“天圣十年”是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即公元1032年。有人可能又说是唐代建成后宋人进行了维修,但我们研究发现,此砖的大小、形状、火候、颜色等与塔身砖是一致的,而且与塔身砖的粘接成分也是一样的。据此,我们得出灵宝塔建造于北宋天圣十年,但是它具有唐代遗风。几十年来,专家们围绕灵宝塔建造年代争论就此画上了句号。</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再来说说灵宝塔是什么性质的塔。塔源于印度,又名窣堵波(梵語stūpa的音译,即佛塔),最早是作为僧人埋骨之所,从舍利塔演变出风水塔、文峰塔、纪念塔、航标塔等,逐渐中国化成为有特定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那么,灵宝塔属性是什么呢?据民间传说,此塔是建造乐山大佛的海通禅师的舍利塔,无史料可证。但此塔是舍利塔则确定无疑,依据有两方面:一是在灵宝塔塔身南面第三层外檐有一竖体匾额,内刻有“释迦舍利宝塔”6个大字,自名“释迦舍利宝塔”;二是1989年修缮灵宝塔时发现一块“天圣十年四月十九日塔主僧浩辞世”铭文砖,进一步证明了此塔属性为舍利塔,而且明确了塔主是一位法号为“浩”的高僧,此塔亦是他的的舍利塔。同时,灵宝塔自建成就成为了古嘉州之地标,客观上起到了三江航运之航标作用。</p><p class="ql-block">灵宝塔有据可查的保护修缮至今至少有三次,分别是明嘉靖三十三年(1552),1989年和2004年。其中,1989年对十三层塔檐、内樘等进行了全面修缮,2004年加固了塔基,有效防止了塔体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塔身倾斜,确保了塔体结构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期望对灵宝塔有更多的了解,比如灵宝塔下是否有地宫?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先后在1998年、2002年利用先进地质雷达、声波仪器进行了勘探,遗憾未能有所发现。相信随着我们对世界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深入,灵宝塔更多的价值和故事将会被我们发现和利用。</p><p class="ql-block">灵宝塔选址科学,结构合理,历经千年而保存良好。今天,过往的游客站在灵宝塔下,仰视这座风貌依旧、巍然屹立、耸立千年的古塔,无一不惊叹古建筑的工艺。</p> <p class="ql-block">峨眉起源</p><p class="ql-block">峨眉山别称“牙门山”“蛾眉山”,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写道:“南安县(今四川乐山市境内)西百里,有牙门山。”清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写道:“亦曰蛾眉山,以其两山相对,如蛾眉然。”</p><p class="ql-block">对于峨眉山名来历,众说纷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峨眉山就闻名于世。而峨眉山名,早见于西周,据晋代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以褒斜(今陕西汉中)为前门,熊耳(今四川青神县境内)、灵关(今四川雅安芦山县西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内)为城廓。”晋左思的《蜀都赋》写道:“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唐朝《十道志》:“剑南道名山曰峨眉,陆深云,山周回千里,高八十里。”但为什么称之为“峨眉”。其说不一。一说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说是因“两山相峙。”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边上,大渡河古称“涐水”山爱水而得名,故称“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为是山,才离开了水,由“涐湄”变成了“峨眉”。这种说法系近代文人赵熙之论,“是山当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峨眉山自春秋战国以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文字采撷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峨眉山的猴子是峨眉藏酋猴,基本介绍如下:</p><p class="ql-block">别名:别名很多,还叫做峨眉猴、四川藏酋猴、四川短尾猴、大青猴等。</p><p class="ql-block">形态:峨眉藏酋猴在猴类中的体型较大,四肢等长,耳朵小,有颊囊,头部的毛色为深棕,背部的毛发为棕褐色或黑褐色,腹毛为淡黄色。</p><p class="ql-block">食性:峨眉藏酋猴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为主,有时会吃昆虫。</p> <p class="ql-block">猴子说:这两个表演的维妙维肖,连我们都自愧不如!</p> <p class="ql-block">胜似闲庭信步!</p> <p class="ql-block">丢掉烦恼把自己融入大自然就是这么潇洒!不信!你来了就知道啦!</p> <p class="ql-block">快乐不需要添加剂,这样就可以!</p> <p class="ql-block">这造型怎么样?够专业的了吧!</p> <p class="ql-block">对眸一凝百媚生!</p> <p class="ql-block">群“猴”舞起“金箍棒”!</p> <p class="ql-block">是六小龄童还是刘小龄童厉害?</p> <p class="ql-block">还是刘小龄童厉害!</p> <p class="ql-block">夫唱妇随,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桥上远眺!心飞天穹!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p> <p class="ql-block"> 四位登上峨眉山顶峰的勇士:少奇、秋菊、桂芹和红波。</p> <p class="ql-block">金顶你好,我们来啦!</p> <p class="ql-block"> 在一起到感觉真好!千金难买心头好!</p> <p class="ql-block">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登上了峨眉山顶观云海,眺远方,天宽地阔任尔游。展开你心灵的翅膀尽情的遨游吧!再见峨眉、再见四川!</p>